蘇雪 石烺峰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學習將成為我國年輕一代未來學習的重要模式。高職院校構建豐富的、專業的、核實的移動學習資源將有利于高職學生的泛在學習。針對現有高職教育教學需求情況,設計一款適應高職課程—《計算機基礎》需要的移動學習系統,這為移動學習平臺相關技術更好的在教育領域中的實踐起到積極的應用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移動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83
1 緒論
如今的高校課堂,阻止學生上課不玩手機已經很難做到了,有的課堂同學們必須拿著手機,邊學習邊操作,比如現今類似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上有關手機APP編程類的課程。這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移動終端的實用和使用已經越來越成熟和廣泛。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推廣。最近幾年,高校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移動操作系統已經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也充分體會到了它的便捷和對信息化建設所起到了巨大作用,作為計算機專業的一名專任教師,深刻意識到對于信息化的大力推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力的促進信息化程度的深度和廣大,能夠盡快達到日益發展的學習型社會的需求。基于以上體會和研究,提出了移動教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和思路。并進行了研究并得出結論。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教學APP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使得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技術的優勢以及特性具體運用到教學領域中,能夠對教學發揮切實的效用,新的增長點、新的方向。
本研究正是針對現有高職教育教學缺乏移動教學平臺的現狀,設計一款適應高職課程—《計算機基礎》的移動學習系統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自由時間地學習,只要手機有電,可以上網,隨時都是課堂,模式里重點題目視頻回放,關鍵題目在線解析,在線學習后及時測試。疑難問題留言答疑等。這種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零碎時間,不斷熟悉操作題目,省去以前這門課程學習必須上機解決的難題。對那些不方便到機房或機器上學習的同學提供了便利。此種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同學們在特定環境、特殊教學情境下和特殊時間學習的問題。
2 研究內容
此課題研究的初衷就是解決各大高職院校學生在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學習方式上運用移動教學方式這個盲點,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和特性而設計和開發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移動學習系統,初步以一個班為例試驗結論表明能很好的滿足大家根據自己現有的時間和所處的環境完成教學指定的學習需求,教學結果測試表明,運動這種移動教學方式,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這個結論有力地保證了后續對智能移動教學的研究和進一步細化,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此課題研究主要內容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1)主要以移動學習功能分布展開,對選擇的操作系統首先進行優劣比較,發現Android系統適合我們這個平臺的開發,然后根據軟件架構描述的幾個方面,分別從架構特征,此系統服務的特點為出發點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說明。當然對Android工作機制的應用和互聯網技術做了必備的研究和闡述等等。
(2)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特點,他們之間學習習慣、專業素養方面的差別等等問題,利用貝葉斯分類法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分類統計分析,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系統功能構建模型,并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進行系統基本框架結構的設計,基于C/S結構,將整個模塊系統分為了管理入口、教師入口、學生入口三個部分,利用android平臺進行開發以實現其移動學習的功能,功能分布如圖1所示。
(3)完成基于Android 平臺的移動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主要完成移動教學狀態下系統的數據格式描述、網絡通信的鏈接、嵌入式數據庫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并在模擬環境和真機環境下驗證了該移動學習終端平臺的可用性。
3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本項目的研究屬于應用型研究,在注重理論分析的同時,更加注重實驗研究。為節省研究成本,以Android作為開發平臺。系統采用C/S(Client/Server,客戶端/服務器)模式搭建,硬件部分主要包含網絡服務器、路由器和智能手機,如圖2所示。服務器和網絡服務由筆者所在學校圖文信息中心提供,目前Wi-Fi熱點已實現校區全覆蓋,對于現代的大學生,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生活必備,很方便進行無線網絡鏈接。不再需要額外的軟硬件設備投入。
4 結語
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廣促進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性友好的平臺和催化作用。本課題研究的最大貢獻是學生不受空間、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方便學習和解惑。所以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提供以下具體的現實意義:(1)為職業院校教學APP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了一定的參考。(2)為職業技能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學習平臺模式研究和新的思路。(3)此研究的推廣促進實踐移動學習平臺相關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宣傳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通訊.人才學通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2.
[2]龔俊朋,崔麗娟.論職業教育技能競賽對學生社會化發展的影響[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7,(5):135-136.
[3]PeterEastwell,Rennie.Using Enrichment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nfluence Secondary Students'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J].The Science Education Review,2002,1(4):1-16.
[4]Nashaat,Dan.Newlawtoeoobatdearthofskilledlabor[J].PragueBusiness Journal,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