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
【摘要】語文是一門熏陶、點染的課程。在課堂中,情感的流露和表達對于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情商也至關重要。情商的培養可以貫穿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但語文教學確實是重要的一環。在語文課堂中,引導孩子積極陽光,調動孩子熱愛生活的能力,從而培養美好品質,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應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F將我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揣摩到的幾點心得同大家交流如下。
一、利用導入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情趣
眾所周知,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能有效地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增強,學生的心理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學習動機,而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原因。
而我認為,一節課的導入部分對引起學生的情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堂課的開始是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時間,若我們將導語設計巧妙,就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情趣。因而,一般在教學與學生所處時代較遠的文章時,我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文章的時代背景、當時社會風貌、課文中主要人物的相關資料等等,繪聲繪色地用自己對它們的情感體驗、感受去感染和教化學生,讓他們能較好地體會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在教初中語文第二冊的課文《挖薺菜》時,由于學生很難理解一位母親對一種野菜——薺菜的那種特殊的感情,以及那位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女與她不要成為有隔膜的兩代人的愿望。因為我們現在所教的學生都是生活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幸福的一代人,生活條件都比較優越,豐衣足食,無法體會到那個艱苦年代人們對野菜、對食品的渴望所具有的極為特殊的情感。我們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關心自己多于關心他人,在家里也極為霸道,很難體會到家長對他們寄予的希望,有為數不少的學生無法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大多數學生是不會體諒自己父母的艱辛的。若講課前,老師不講舊社會窮苦人生活的情形,不講清在那個特殊時代野菜對人們生存所起的極為重要的作用,不講清那位母親的良苦用心,那么教學就失去了它教書育人的意義。所以,我在上這一課時,在導入部分就向學生講述了在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首先同情故事中的主人公。進而,我才引導學生跨過時空隧道回到解放前,慢慢地讓學生去體會作家張潔:在饑餓時偷地主家的玉米棒,被兇惡的管家發現、追趕,落水、丟鞋,害怕媽媽的憂傷的眼光、不敢回家,一個人流落在一個日暮的荒原時所感覺到的孤獨、寂寞、無助的心情。讓學生從側面體會野菜對當時的張潔是多么的重要,進而體會為什么那位母親會對野菜——薺菜存在那份特殊的感情。慢慢地讓學生去體會他們父母的某份特殊的情感體驗,進而讓學生體會父母對他們的期望。讓學生好好珍惜現在、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好好熱愛生活!從今以后,與人相處時要多替別人著想、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除此之外,我還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茶館”式的導入方式,說典故、談逸事、讀美文、做演講、猜字謎、設對聯、播錄單、放錄像等等,用豐富的、新穎的、有趣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學生,扣住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探求熱情,讓他們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我樂學”,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樣,學生對語文課情有獨鐘,天天盼上語文課。又可以引導學生把“興趣”變為“愛好”,進一步轉化為“志趣”,從而引發學生對語文的無比熱愛,讓它成為學好語文的持久動力。
激發學生的情趣,我認為一定要抓住開課的這一機會,因為一個良好的導語設計就是激揚情趣的有利條件。
二、講課時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
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一定的情境就會產生一定的情感,而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物引發的。語文課本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戲劇占有為數不少的篇目,都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一般我在教學時,會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述的特定情感進入不同的情境,真正讓學生“觸景生情”,從而去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因而我們就會引導學生去讀、去品,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握情感,真正做到感傷時讀出眼淚,憤怒時讀出義憤,賞心悅目時讀出微笑,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思想融會貫通,力求達到“人之氣如出己之口,人之思如出己之心,人之喜怒哀樂皆出之身”的境界。
通過串講課文,讓學生掌握每篇課文的特有情調,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在串講課文時,掌握了文中的情調,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特個性。尤其是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性格靦腆、內心封閉的學生更值得教師的注意,教師要時時引導,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發言習慣,拓展開朗的胸懷。
通過精講課文,讓學生體察課文中作者所表述的情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課文中的某些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細節描寫可以觸動學生的感情。例如初一的課文《這不是一顆流星》中那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為了治好阿婆的凍瘡(因他小時頑皮弄倒熱水瓶所致),而希望殺死馬戲團里的狗熊的奇怪念頭,由此可以教育學生應該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羚羊木雕》一課教育學生世界上最珍貴的是友誼,友誼是無價寶,友誼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背影》給學生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位父親用肥胖的身軀爬過月臺為年輕的兒子買橘子的細節描寫,通過它不僅表現了深深的父愛,而且還有兒子對父親的深深感情。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心底感悟到親情留給人們的美好東西,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響,做到言傳身教,以情 傳情
情商是一種為人的涵養,是一種性格的素質,也是一種靈魂的力量。有計劃的訓練固然是重要的,但無形的感染、滲透也絕不可忽視。教師首先就應該努力提升自己,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一)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親近教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我們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愛心,關心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與學生做直接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愛,產生一種滿意、喜悅的感情。
(二)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相信學生,讓學生參與學習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同學體驗一種自己在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彼裕覀冊诮虒W中,要引導、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學習中的問題,然后一一改正。特別是當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或錯誤時要多方引導啟發,讓孩子有抓手,扶著學生讓其完成。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快感,又能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更能親近老師,表現出更大的學習和參與的熱情。
(三)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熱情高漲的情緒,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習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情緒智商,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一因素,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全面發展,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因而,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盡可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新世紀的主人翁。
參考文獻
[1]時凡亮.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2(34).
[2]張廣東.情: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情感[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
[3]史麗萍. 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C].北京: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7.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