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峰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接著在2018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特別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村農民問題的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這其中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堅持改革創新,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等對農村休閑度假、體育旅游、生態旅游、農村體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等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關鍵詞:農村體育 體育產業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2-0071-0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1]近幾年,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迅速,特別是農村體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從當前的農村產業結構構成來看,農村體育相關產業占比還相對較低,鄉村振興戰略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村體育產業將以怎樣的形式和方式進行發展,關乎我國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是農村體育產業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結果與分析
(1)農村體育及體育產業相關概念簡介。農村體育即在縣級以下鄉鎮和農村開展的,以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農村群眾體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主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農村體育有著廣泛的項目特征和地域性特征。農村體育產業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休閑體育項目如:廣場舞、舞龍、秧歌、武術、輪滑、登山等深受群眾喜愛,這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具有濃厚的地方傳統特色,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促進了當地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民朋友發展體育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農村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中央號召,逐步加大體育產業扶持力度,預計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將實現五萬億元的目標,但我國鄉村體育產業才剛剛起步,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懸殊大,占比較大的主要是體育用品消費和制造業,體育彩票業小有規模,相比城市而言發展相對薄弱。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多數群眾健康鍛煉觀念淡薄,體育意識落后,不了解體育產業,嚴重制約了農村休閑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
最近幾年鄉村休閑度假游、體育旅游、體育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逐漸成為消費的熱點,為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鮮血液,對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帶來了良機,已經成為農村產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推動體育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產業融合。從而實現引導特色產業的發展,積極引導農村體育消費升級,培養新興體育文化產業,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促進體育產業振興,逐步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新農村建設再上新征程。
(3)準確把握鄉村振興與發展農村體育產業之間的關系。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期,我們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民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也發生巨大的變化,老百姓對身心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這為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時機。與此同時,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為新時代社會主義體育文化的傳播及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這既能夠給農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保障他們的體育權利,又可以依靠農村體育產業增收致富。[2]把農村體育資源利用好是建設社會主義美麗鄉村的基本任務,對于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發展農村體育可以有效提升農民的身體素質,完善現有的民族體育文化體系,讓新時代中國朝著體育強國的方向邁進。綜合各類因素可以得出,鄉村振興與農村體育產業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從辨證角度進行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推進為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促進農村體育產業朝著綠色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還可以進一步加速推進體育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融合發展,所以說,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
(4)鄉村振興下農村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農村問題關乎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順利實施,發展農村體育產業如果完全靠政府投資發展,任重而道遠,農村體育產業必須擺脫以前的傳統模式,走創新型的發展道路。中國在2018年PPP模式發展主體躍居第一,因此借鑒PPP模式,獲得政府的特許權進行融資發展農村體育產業,授權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合理開發農村自然人文資源和體育旅游項目,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允許這些項目面向社會公開融資,誰投資誰受益,調動社會上一切優勢資源,共同促進農村體育產業的振興。特別是最近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要積極地引導人民群眾參與進來,廣開渠道,招賢納士,充分挖掘農村的自然人文景觀,多舉辦一些大眾熱愛的特色活動,吸引更多的旅客到農村來,把鄉村旅游產業和體育活動有效嫁接,帶動相關產業有機結合,推動鄉村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二、結論與建議
(1)改變人民落后意識。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導致城鄉二元制差異越來越大,城鄉群眾生活習慣、健康觀念等存在很大差異性與特殊性,城市居民健身意識較強,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大部分的農民群眾從事體力勞動,片面地認為農業勞動就是體育鍛煉,即使在比較空閑的農閑季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也是少之又少,城鎮基礎體育設施建設比較普及,但是農村的硬件條件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一些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村體育設施完善但依然無人問津。農民落后的體育意識必然使農村體育的發展落后,與國家提出的城鄉共同發展戰略不相匹配,大部分人還認為體育產業就是體育裝備產業,完全不理解體育文化產業的現狀和未來。
(2)鄉村體育產業開發力度不夠。當前,鄉村中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農村男性中青年外出務工,農村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已成為制約農村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制約著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基層地方政府要積極關注農村體育產業發展,改革管理體制,提高服務水平,深挖產業潛力,做好宣傳推廣,健全配套設施服務,帶動廣大群眾投身體育產業的開發和應用中來。
(3)加大鄉村體育產業發展政策保障力度。通過對幾個鄉鎮的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在鄉村體育產業發展中國家、政府相關部門機構缺少對他們的政策保障。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才剛剛起步,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最近幾年在這方面國家出臺了很多新政,對于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對現實情況僅僅有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鄉村體育產業發展需要政策經濟等全方位的持續保障,不斷推出促進有關體育產業發展的配套與激勵機制,引領當地體育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地要持續加大投入重點對農村體育產業傾斜,配套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健全運行機制,積極引領農民群眾體育消費,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優惠和扶持政策,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4)加大農村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各地鄉村體育產業發展大都獨立運行,與本村其他產業的融合度很低。體育產業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認識農村體育產業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供給側改革的作用,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對地理文化等優勢資源合理開發,結合文化體育旅游、體育產業,吸引一些具有知名度的體育賽事進入,創建體育特色小鎮和航空探險基地等,打造綜合性體育旅游和賽事產業。
三、結語
當前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村民對健身康體娛樂的需求增長迅速,各地要結合當地情況,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優化產業配置,以體育產業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調整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等新興體育產業,完善體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體系,解決體育公共服務的短板,讓全部群眾都能從鄉村振興中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劉少虎.對農村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南方農機,2018(1).
[2]郝家順.新型農村建設中的體育產業發展研究[J].運動,2017(10).
[3]李晶.農村體育產業與體育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其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8(7).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