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薇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22)
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簡稱“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1]。科技期刊是我國出版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人類文明、引領科技前沿、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科技期刊發展水平是國家科技競爭實力的體現。因此,增強“四力”不僅是新聞媒體人員努力的方向,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
主編既是科技期刊出版的統籌者、管理者,也是期刊出版運營的執行者,科技期刊主編的水平和素養直接影響科技期刊的良性發展。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制定了新一輪科技期刊發展目標,對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期刊主編素養成為提升科技期刊國際競爭力的原動力。肩負新的歷史使命,科技期刊主編更應通過增強“四力”,承負起確定辦刊宗旨、制定期刊發展規劃、制訂組稿計劃等重要職責,并在期刊品牌建設和影響力提升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科技期刊主編素養是指科技期刊主編在道德、理論、知識、思想、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條件和必需的能力,是經過認真學習、實踐鍛煉和長期培養所達到的政策修養、理論修養、專業知識修養、語言文字修養等。新時代,科技期刊主編素養歸納起來涵蓋職業道德素養、編輯業務素養、專業知識素養、工作能力素養四個方面。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針。這就要求科技期刊主編必須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自覺將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堅持正確的辦刊宗旨,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科技期刊主編只有尊重規律,實事求是,才能在審核稿件時敢于肯定現有理論無法包容的東西,才能支持有科學事實、科學設想和新的結論,使科技期刊真正站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最前沿,推動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2]。
此外,敬業精神是科技期刊主編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體現。熱愛工作是職業生活的內生動力。縱觀科技史與編輯界,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專家、學者,無不是孜孜以求,甚至為科學事業獻出個人生命,才取得令人敬佩的業績。他們的成就取得,不是從個人得失考慮,也不是單純的任務觀點,主要來自對事業的深刻理解而產生的對事業的熱愛與真誠。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與科技創新不可分割。在科技期刊工作者周圍,聚集著眾多出類拔萃的人才,討論的是自然界的新現象、新事物、新概念、新理論,以及應用它們如何造福于人類。在這種探索和傳播科學真理的氛圍中,科技期刊主編更應有“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的追求,并在科技期刊出版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科技活動是一系列嚴肅的行為,科技傳播必須真實嚴謹。科技期刊主編與科技工作者一樣,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精神,提倡尊重科學,唯才是舉,敬業奉獻,公正無私,崇尚“嚴肅的態度、嚴密的作風、嚴謹的方法”,為科學把門守關。
很多科技期刊主編從編輯崗位晉升,因此需具備“雜家”素養。然而,并非所有學科專家都能做好期刊編輯工作,對于期刊出版來說,編輯出版專業知識與科學技術專業知識同等重要。科技期刊主編不僅要精通期刊專業學科知識,更要有較深的文字功底,懂得編輯出版業務。
有人認為,科技期刊主編主要進行管理工作,不需要具備基礎的編輯能力。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是一整套工藝流程,策劃、組稿、編校、出版、運營等環節緊密結合,每個環節都有廣泛而深厚的學術基礎,如果科技期刊主編不能在學習、鉆研編輯學的同時了解并熟悉出版知識,那么在管理過程與決策時就容易陷入誤區,或考慮不周全。因此,科技期刊主編必須精通編輯業務,懂得編輯出版工藝全過程,以及各工序的結構、功能、相互依存的關系;熟悉編輯相關政策法令、國家標準、編輯加工技巧、版面設計要領;了解出版印刷發行的過程,熟悉編輯、出版、發行在工藝上的相關性;掌握期刊管理與經營,以及現代編輯出版新手段。
科技期刊主編不僅要有編輯人員的編輯出版能力,更要有策劃經營能力。科技期刊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策劃經營關乎期刊的生存與發展。組織編輯開展選題、組稿等出版業務工作,都需要具備統籌、策劃能力。稿源是科技期刊發展的命脈,選題、組稿是編輯部每個人員的職責所在,期刊主編更要耳目靈通,情報信息快,善于發現稿源,做到多動腦、勤動腿、善動嘴,善于和各種人打交道、建友誼,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科技期刊是科學技術成果傳播、知識積累的載體,科技期刊主編理應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就無法對稿件進行正確鑒識與審選,就難以辨別專業技術上的優劣、真偽、是非,也無法預見專業技術的發展趨勢,更不能指明新技術的研究方向;如果不熟諳本專業知識,就無法對稿件進行加工再創造,更不能完成對社會文化的傳播和積累。
科技期刊主編要成為期刊本門學科的專家,掌握本門學科的發展歷史和不同學派、不同觀點分歧的實質,了解當前學科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主要課題。對科技期刊主編專業知識的要求,從內容、深度、廣度上應不同于一般專家或研究人員,因為科技期刊主編的任務是選稿、審稿、出版決策,不是解決本專業的技術、生產問題,因此科技期刊主編要具備判斷作者在稿件中的觀點、論據和闡述合理性的能力。
當今科學技術在學科上越分越細,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專業知識相互融合越來越緊密,科技期刊主編只有博才多識,視野才能更寬廣、更高遠,才能滿足科技期刊出版與運營工作需求。
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層出不窮,現代管理理論也與時俱進,不斷形成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自適應系統。隨著中央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新聞出版機構向市場化發展,即便是單本期刊出版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成獨具特色的管理生態,作為管理者,科技期刊主編不能輕視管理理論對提升管理者素質、開拓管理眼界、改進管理者的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效益、調動全員積極性的貢獻。因此,科技期刊主編需具有現代管理意識,認真學習、掌握相關管理理論,主動把先進的管理技術與方法引入期刊經營管理。
科技期刊出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專業性強、學科融合度高、出版環節嚴謹,與期刊出版相關的管理理論包括零缺乏管理、系統科學理論、局部服從全局理論、“木桶原理”等,科技期刊主編應具有根據期刊出版實際實踐現代管理理論的能力,并在管理過程中應用全面質量管理、決策技術、ABC管理法、定性評估方法、定量評估方法等,建立精細化的期刊考核體系,提升科技期刊管理水平。
新時代,互聯網技術助推新媒體發展,從而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豐富了學習知識的渠道,使得媒體格局變化更加劇烈,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壓力巨大。科技期刊是傳統媒體的一種形態,其能傳承和傳播科學技術理論和技術應用創新,推動科學進步。在媒體融合浪潮中,科技期刊不能故步自封,必須積極嘗試,勇于突破,改造自身生產方式、承載方式和傳播方式。科技期刊主編需具備媒體融合思維,擁抱新媒體、新技術、新理念,敏銳并理性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整合期刊資源,豐富傳播渠道,以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的時代大潮。
科技期刊主編要增強“四力”,就要堅持知行合一、學用結合,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積極適應時代、實踐和人民的要求,提高科技期刊服務科技活動的能力本領,在擔當與實干中展現新風貌、煥發新氣象、創造新作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科技期刊發展不能坐等來稿,更不能閉門造車,科技期刊主編作為期刊發展的把控者,需要練好“腳力”,走出編輯部,走到科研一線,走進學科論壇,了解學科動態和科技成果,把握學科發展趨勢。
首先,走出編輯部,學習先進辦刊經驗。先進的辦刊經驗有利于科技期刊優化辦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這不僅來源于編輯部自身長期的實踐與積累,更要學習國內外知名期刊和出版機構的辦刊經驗。因此,科技期刊主編需要走出編輯部,到優秀期刊的編輯部或出版機構學習考察,并根據本刊特色與現狀,提出合理化的辦刊規劃與目標,力爭將期刊辦成精品科技期刊,擴大期刊的社會影響力。
其次,走入基層,了解作者與讀者需求。科技期刊肩負傳播科技成果、助推成果轉化的重要作用,很多學科研究與成果均通過期刊展示,科技期刊主編要通過走入學科相應的科研院所、企業、高校等,了解學科動態、研究熱點、學術狀況等,通過調研、訪談等方式了解作者與讀者的需求,從而進行選題策劃、約稿組稿等。
再次,走進論壇,組織優質稿件。優質的稿件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線,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發展都以高質量的稿件為根基。參加行業會議與學科論壇是科技期刊稿件的重要來源,科技期刊主編應積極參與國內外學科論壇,利用參加會議與論壇的機會,獲取學科領域及政策方面的前沿動態,與業內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爭取行業專家的一手研究材料與論文,與專家、優秀作者建立廣泛的聯系,確保期刊學術質量。
科技期刊主編必須獨具“眼力”,有運用豐富學識和卓越見識的觀察力,“眼高”才能對精神產品進行正確地鑒識與審選。科技期刊主編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需要從深入學習、細研內涵、廣泛涉獵、歸納總結中練就“眼力”。
首先,深入學習,細研內涵。科技期刊主編要通過加強時事政治學習,深刻把握和領會當前國家政策及領導人的重要論述,深入研讀重要文件,熟知行業先進理念和戰略部署,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分析稿件,判斷作者的觀點,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搭建氛圍濃厚的學術交流平臺。
其次,廣泛涉獵,歸納總結。科技期刊主編要練就“眼力”,就必須廣泛涉獵相鄰學科領域的知識,分析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與融合點,同時善于對所學知識和實踐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化的知識構架,從而在開展科技期刊出版與運營中明辨優劣,促進期刊發展。
編輯出版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工作,編輯擔負著對社會文化傳播與積累的重托,“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科技期刊主編沒有扎實的學識很難帶領團隊辦出優秀的期刊。因此,科技期刊主編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主動學習意識,強化專業素養,博學多識。
首先,知行合一,增量知識。在深入學習學科知識與編輯出版知識的基礎上,科技期刊主編要知行合一,把所學知識與思考結合起來,讓腦子動起來、活起來,認真做好知識轉換,深入總結工作中的規律性知識,在自身知識結構上嫁接出新的知識增量,這樣才能收獲實實在在的新知。
其次,借力工具,提高效率。當下的期刊出版已經遠離“剪刀+漿糊”的年代,科技期刊主編要具備創新思維,走出傳統出版模式,引用先進的投稿系統、編校系統及排版軟件等出版工具,根據期刊定位與期刊資源,從建設優秀的編輯團隊、維護學術資源、優化審稿流程、拓展經費來源、建設傳播平臺等方面辦好科技期刊。
“腦力”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深度。科技期刊主編要多用腦、勤思考,博學多識,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力爭辦國內國際一流科技期刊。
寶劍鋒從磨礪出,對出版工作者而言,筆如戰士手中的槍,是創事干業的“真家伙”。“筆力”深淺是期刊編輯文字運用能力優良的體現,因此從采編崗位成長起來的科技期刊主編更應優化“筆桿子”,修改編寫,得心應手。
科技期刊主編要優化“筆力”,必須從夯實基礎做起,多看、多讀、多思索、多寫作。在改稿寫稿時做到“平易的使之起伏,死板的使之活潑,啰嗦的使之簡潔,松散的使之縝密,雜亂的使之成章,模糊的使之鮮明,深奧的使之淺顯,裸露的使之含蓄”[3]。科技期刊主編增強“筆力”,除了主動執筆出版文稿外,還應立足科技領域,深研學科知識,與行業學者、專家及科研工作者一同生產出優秀的學術文章,做學科成果的“筆桿子”,真正發揮科技期刊的功能與作用。
新時代,新使命。一本科技期刊要實現持續良性發展,主編是主心骨人物,優秀的主編能把方向、領團隊、促發展,面對新時代新變化,科技期刊主編更應增強“四力”,提升綜合素養,創新發展,提高期刊的生存活力,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與競爭力,促進學術繁榮。
增強“四力”需要科技期刊主編深刻思考,分析事物之本,抓住要害,找出規律,以敏銳、開放的思想,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切實做到學懂、弄通、會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科技期刊開創新局面,力爭培育國際一流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