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晴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8)
韓禮德模式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待語言與生態的關系問題,強調語言在環境保護與環境惡化問題上的作用和影響,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功能語言學詮釋。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個部分,人類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是由人自己與其他人的關系和與自然的關系所決定的。人類通過語言來反映現實和對世界的認知,同時用語言來構建世界[1]。電影語言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發生的源于真實或預想真實語境的話語交際行為的展示方式[2]。因此也是“由人自己與其他人的關系和與自然的關系所決定的”,能反映“現實和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電影的語言特點能反映不同生態環境下的人類語言的特點以及語言特點背后人類的所思所想。
電影的題材包括多種類型。其中,青春題材影片,特別是校園青春題材影片一直受到歡迎。自2011年底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熱,各類校園青春題材的影片就紛至沓來。2018年的國內電影市場更是刮起一股強勁的“校園青春風”[3],其中《無問西東》《遇見你真好》就是典型代表。不同的校園青春電影講述著各個時代的校園青春故事。這些反映不同時代的校園青春電影在語言特點方面有著共性,同時也存在區別。因此,從生態語言學的視角,系統分析校園青春電影的語言特點,有助于電影語言理論研究的發展和電影語言實踐創作的完善。
校園青春電影的語言包括對白、旁白和獨白三部分,三個部分的語言各有自己的特點。分析語言的特點一般主要從語音、語匯和句法三個視角切入,這也是語言的三個基本要素。但是,電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電影語言修辭方式運用較多,因此修辭也是分析電影語言特點的重要視角。此外,電影在播放時通常還會有字幕,而字幕對觀眾的影響也是較大的。因此,語言的書寫工具——文字也是分析電影語言特點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綜上所述,分析《無問西東》《遇見你真好》《匆匆那年》等校園青春系列電影的語言特點,可以從語音、語匯、句法、修辭以及文字五個方面切入。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人們對語言最直接的感知。人們在觀看電影時,電影語言的語音是人們最易感知、最易理解的要素。電影語言通常會利用一些語音特點來增強電影的藝術性,達到一定的目的。校園青春系列電影在語音停頓和方言的使用方面具有鮮明特點。
語音停頓是指說話或朗讀時,段落之間、語句中間、后頭出現的聲音間歇[4]。電影中人物語言的停頓是為了引起觀眾的注意,以達到特殊的目的。
例1:電影《遇見你真好》:陳珊妮對張文生說:“張文生的初吻獻給了我的氣球啦!”
陳珊妮在“我”字后面故意停頓很久。女主人公惡作劇的效果凸顯,電影的搞笑性增強。
例2:電影《無問西東》:李想在報告大會上說“我們必須和過去的陳舊勢力和當今的反動勢力劃清界限”
李想在“過去的陳舊勢力和當今的反動勢力”后面停頓了許久,突出了其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增強了電影的藝術性。
通常來說,電影的主流語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因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國家提倡的普通話,普通話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所能接受和理解的。但是,有時為了劇情的需要或者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效果,電影中經常會使用一些地方方言。
1. 粵語的使用。粵語俗稱白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方言區主要包括粵、港、澳和廣西的部分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和加拿大等海外部分華人社區。粵語發音系統較復雜,有19個聲母,56個韻母跟九聲六調。也正因如此,粵語具有獨特的魅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隨著香港粵語影視片、粵語歌曲的流行,以及珠三角地區的開放繁榮,粵語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因此,部分青春系列電影中使用了一些與普通話特點相差較大而又受大眾青睞的粵語。例如,《無問西東》里沈光耀和他媽媽及家里仆人對話時使用了粵語。這里使用粵語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說明沈光耀作為廣東富家子弟的身份,增強電影的真實性;二是借助粵語本身的魅力,增強電影的感染力,同時也迎合了喜歡粵語觀眾的需求。
2. 北方方言的使用。北方方言,也叫北方話(以北京話為代表),分布在長江以北廣大地區,長江以南的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還有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北方方言可分為東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等,是覆蓋范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5]。校園青春電影中喜歡使用一些北方方言區的方言,其作用主要是運用觀眾能聽懂的北方方言以增強電影特定的藝術性。比如《遇見你真好》中的教導主任全程使用北方方言,增強了電影的幽默性。《匆匆那年》中陳奇的妻子使用北方方言增強了電影的搞笑性和多樣性。
3. 非主流地域方言的使用。有時,電影為了追求真實性也會使用一些與普通話相差很大而影響力又很小的方言。例如,《無問西東》中陳鵬送王敏佳回云南老家居住時,當地居民和陳鵬都是使用云南地區的方言交流,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性。但是,因為電影受眾面向的是大眾,因此這種方言在電影中出現頻率很低。
此外,除了地域方言外,校園青春電影中還常有外國人物角色,因此外國語言的語音有時也能增強電影的藝術性。如《無問西東》中在講述1938年的昆明時,有個情節是一個殘疾的外國傳教士在給饑餓的孩子們鼓勵時說:“孩子們,我們繼續唱歌吧。歌聲能幫我們忘記饑餓、寒冷和恐懼。”傳教士在說“恐懼”時說成了[k’u? ty],把[y]說成了[u]。這是外國人在說漢語時常出現的語音偏誤。電影中這種語言現象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總之,方言在校園青春劇中使用比較多,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劇情真實性的需要——同學們來自祖國的各地,帶著各自的方言。二來是為了增強電影的藝術性,比如追求幽默性、多樣性。三是迎合大眾的心理需求,使用一些受大眾青睞的方言以迎合大眾需求。
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圍內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綜合[4],最能反映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行業、階層或地域來源(國籍來源)等特征。校園青春電影在表現影中人物特點時也非常重視人物語匯的使用。以下主要從時代語匯、行業語匯、階層語匯、方言語匯等視角,來分析校園青春電影的語匯特點。
不同時代有一些具有時代特征的語匯。電影中使用時代特征強的語匯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電影的真實性。例如,《無問西東》中就有很多時代語匯來體現電影中的四個不同時代。
例1:電影開篇講述張果果故事時,秘書和張果果有段對話,秘書問:“那天您是不是故意提了一個會掉單的方案?”張果果答:“你猜。”其中,“掉單”“你猜”都是現代商業社會的時代語匯。
例2:民國初期的清華學堂,吳嶺瀾的文科成績很好,但理科成績很差。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找他談心時說:“你的物理成績是不列。”其中,“不列”就是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語匯,即現代漢語“不及格”的意思。
例3:在講述1962年的故事時,許常柏老師對他妻子說:“打死我,你每個月少30斤糧票。”其中,“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特定經濟時期具有典型性的時代語匯。
例4:在講述1938年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昆明時,小販吆喝“賣洋酒”中的“洋酒”也是時代語匯。
時代語匯的恰當使用,可以使電影的真實性和時代感得到增強。但是,有些電影在使用具有時代性語匯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運用當下的流行語,與電影所反映的時代不符。比如《遇見你真好》講述的是2009年的高考青春校園故事,但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當今的流行語匯。
例1:陳珊妮與張文生初次在老師辦公室相遇時,問張文生“為什么回來復讀”。張文生回答“因為我高考填得都是中文專業,而且我不服從……”。陳珊妮又說“說人話!”,張文生回答“沒考上”。其中的“說人話”是當今的流行語匯。
例2:教導主任教育張文生說:“一個破小說,還把群眾的荷爾蒙點燃了”“看你那個熊樣,長得像小鮮肉似的,你還好意思笑”。其中,“群眾”“荷爾蒙”“熊樣”“小鮮肉”等都是當前的流行語匯。
這種在電影中使用當前流行語的現象很多,雖然它違背了電影時代感的真實性,但因為當下流行語能引起絕大多數觀眾的共鳴,迎合了觀眾的時代需求心理。因此,不管表現什么時代的電影中常使用當下流行語成為當今電影的一個普遍現象。
校園青春電影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數為高中生或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老師及社會各界人士。因此,電影中的人物語言具有明顯的知識分子階層色彩。
例1: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里給出真心的人。”陳鵬對李想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后的人好吧。”
例2:電影《遇見你真好》中,教導主任在高考前夕的大會上說,“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禮物,是三顆杏。這第一顆杏啊是幸運,祝福高考你們獲得好成績;第二顆杏是幸福,無論考試考的好與壞,都希望你們明天能夠幸福;這第三顆杏,能夠遇到你們是我三生有幸啊!”
這些語言雖然是口語,但書面語色彩較濃。但因為這些言語都出自知識水平較高的階層,因此電影中的這些書面色彩濃的口語符合人物特征。青春校園電影運用階層語言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性。
青春電影中除了描述校園生活,通常還會講述人物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后的生活。電影中會使用一些行業語匯來突出人物的行業。如,《無問西東》中丁院長對李想說:“要把心思多用在業務上。”其中,“業務”是醫學行業的常用語匯。再如秘書問張果果:“那天您是不是故意提了一個會掉單的方案?”其中,“掉單”“方案”是商業領域常用的語匯。
校園青春電影中句法方面最大的特點是旁白、獨白書面語色彩較濃,而對白口語語體色彩更濃,旁白、獨白的句式一般長于對白的句式。
例1:《遇見你真好》中張文生的獨白:“有人說,把自己和身邊的人寫進小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樣你不知道自己寫的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
例2:《匆匆那年》中陳尋的旁白:“我還能夠記得起什么呢?是學校里郁郁蔥蔥的樹蔭,是陽光下散發的青草芬芳,是體育課上的哨聲和嬉笑,是雨后石臺邊的水洼……”
例3:《無問西東》中的旁白:“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么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為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你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的忘了自己的珍貴。”
以上旁白書面語色彩較濃,句式相對較長。而對白語言中,則口語色彩較濃,句式相對簡短。
例1:《遇見你真好》中陳奇對張文生說:“噓什么噓,我看你是心虛吧。”
例2:《匆匆那年》中林嘉茉說:“我巨巨巨不甘心。”
電影是一種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的藝術,電影的藝術性表現在語言方面主要是修辭方式的運用。校園青春電影語言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方式來增強電影的藝術性。
諧音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的修辭格。如兩個句子含有一個同音或近音的漢字,但前一個句子和后一個句子中的那個同音或近音的漢字屬于不同的詞。這種修辭方法可以讓觀眾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
例1:《遇見你真好》中,宿管阿姨質問謝倫:“書拿倒了!”謝倫回答:“都倒背如流了。”利用“倒”的語音引來“倒背如流”這個詞,電影的幽默感油然而生。
例2:《遇見你真好》中,教導主任公開批評張文生時說:“張文生小說集,你讓我很著急。”“小說集”和“著急”兩個詞的前后連用更增加了電影的搞笑性。
為了突出主題或強調,某些句子會反復出現在電影中。如《遇見你真好》中,陳珊妮假裝成老師批評張文生看課外書時說“上面有答案嗎?這上面有錄取通知書嗎?”結果,后來教導主任批評陳珊妮時,也說“天天睡不醒,床上有什么好東西?有答案,有錄取通知書嗎?”搞笑效果顯著,讓人忍俊不禁。再如《無問西東》中開篇的旁白就說“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電影結尾時又出現旁白:“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要你們在意的事情。”電影主題通過旁白的反復得到有效加強。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相關聯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使語勢得以增強,這種格式叫排比。青春校園電影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主要目的就是強調某種目的。
例1:《無問西東》中,時任清華大學教務長的梅貽琦回答吳嶺瀾“什么是真實”的問題時,說:“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通過謂語的排比讓觀眾思考和理解“真實”。
例2:《匆匆那年》中的旁白:“那時的我們,總以為人生只能相逢,卻沒有想到,原來還有錯過,還有遺憾,還有來不及”——通過排比強調了青春的遺憾。
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現成詞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仿造出的詞語,這種辭格叫仿詞。仿詞和被仿的詞往往同時出現。這種辭格形式上既保持著與原有詞語近似的特點,內容上又獲得新意,給人以新鮮活潑、生動明快的感覺,又能產生強烈的諷刺感和幽默感。如《遇見你真好》中數學老師強調一道題目的重要性時說:“這道題聽懂了就是送分題,聽不懂就是送命題。”電影的幽默色彩驟然直升。
有意不直接說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與某事物相應的同義語句婉轉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辭格叫婉曲。如《無問西東》中,大小林兄弟在窗口偷聽沈光耀母子聊天,一位老師對他們說:“他們在里面說點事情,謝謝了。”實際上就是委婉地勸大小林兄弟不要偷聽別人聊天。
押韻指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聲音回環往復,收到類似音樂的效果,主要分為頭韻和尾韻[6]。如《遇見你真好》中,高四學生的口號“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就是運用押韻,讀來朗朗上口。
文字是語言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電影情景中出現的文字以及電影屏幕的配文都是電影藝術性的一個方面。
電影情景中出現的文字主要作用是增強電影的真實性。如《無問西東》中,講述1923年北京吳嶺瀾的考試成績出來時,成績公告欄上貼的成績單上的漢字是繁體字,且是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的。講述1938年昆明的故事時,當地人民張貼的抗戰宣傳單上寫的“誓死不當亡國奴”也是從右到左順序排列的繁體字。
電影屏幕的配文是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電影情節而添加的,一般和電影中的對白、旁白、獨白一致,但有時也會出現不同。比如電影中一些對白中的臟話在屏幕配文中經常不出現。如《遇見你真好》中陳奇說:“你知道被人橫刀奪愛的滋味嗎?”青龍剛好回應:“這(他媽)是咸的。”其中“他媽”在配文中未出現。這是因為從觀眾接受心理方面分析,臟話是上不得臺面的。電影也常利用文字來增加藝術性。比如《匆匆那年》中出現電影片名的時候“匆匆那年”中的第二個“匆”字字體是反的,突出了時光易匆匆。電影中的字幕也常出現錯字的問題。如《匆匆那年》中“你們兩個,誰跟她說過話”“那時的我,只是單純地對她好奇”中的“兩”寫成了“倆”,“地”寫成了“的”。電影面向的是廣大觀眾,影響很大,電影配文方面須杜絕出現錯誤。
另外,電影片名的英文翻譯一般也是通過文字展示給觀眾的。電影片名的英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如《遇見你真好》的片名英文翻譯是“Nice to meet you”。《匆匆那年》的英文翻譯是“The best,The lost”。《無問西東》的英文翻譯是“Forever Young”。一般說來,電影片名的英文意譯更能表達中文片名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