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彬
(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2015年,國家版權局頒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從此數字音樂產業由一開始的免費時代,再到盜版橫行時代,如今進入了相對規范的版權時代。據調查顯示,中國數字音樂產值在2016年達到529億元,占中國音樂核心產值75%以上(艾瑞咨詢,2018)。數字音樂產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可以說,版權保護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徐殷穎,2007)。
在中國知網輸入“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搜索得到相關文章112篇,這些文章的期刊來源比較廣泛,涉及法律、技術、出版、傳播等不同領域的期刊。說明國內學者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研究范圍較為寬泛,已經有了一定研究。但是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不多,這表明國內的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對這些文獻加以分類和梳理,為后續對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相關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1. 數字音樂。學界對數字音樂的概念界定如下:數字音樂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是用數字格式存儲的,能夠通過互聯網,以在線傳播以及網絡下載等形式進行傳輸的音樂(張馨予,2016)。此外,數字音樂也被定義為在生產、制作、傳播的過程中都廣泛運用了數字技術,因此被劃分為現代音樂的一種新形式(朱樂,2013)。雖然各種定義不盡相同,但是不互相沖突。總的來說,只要是在創作、發行的過程中運用了數字化技術的音樂產品,就可以稱之為數字音樂。
相較于傳統音樂,數字音樂充分展現了數字技術存儲方便、傳輸快捷的優勢。正因為這兩個特點,數字音樂在帶給網絡用戶實惠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種種困境。其中版權是數字音樂發展的最大阻礙。擺脫了對唱片這一物理介質的依賴,數字音樂在網絡傳播的渠道中極易被復制和傳播(曹坤等,2012)。因此,盜版層出不窮,極大地打擊了創作者的熱情。從某種意義上講,版權保護是數字音樂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2. 版權保護。目前學者對版權及其保護已經形成共識:版權在國內也叫做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數字音樂版權是數字時代下版權的一個細化概念(佟雪娜,2011),包括數字音樂作品在互聯網環境下傳播過程中的發行權、著作權等(劉齊,2017)。現在許多領域的研究都涉及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如法律領域的立法保護,技術領域的數字技術版權管理保護,經濟、傳媒領域的數字音樂版權付費制度等。當然,這些保護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國內學者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為:首先,我國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方面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相關法律制度建設還存在一定空白。201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只有3款涉及網絡平臺的侵權行為。而已有的條例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應性較差,無法涵蓋現有的侵權現象(徐錦晉、方伶俐,2016)。其次,由于相關法律的滯后,侵權行為難以界定。加之民眾版權意識薄弱、數字技術不斷升級帶來的盜版技術更新導致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劉齊,2017)。再者,數字音樂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涉及了多個利益主體,包括數字音樂版權擁有者、網絡傳播者、網絡消費者。三方的利益訴求不同,目前還沒有一個合理的分配模式出現(蔡茅,2014)。最后,在版權保護的背景下,數字音樂版權費用水漲船高(于淼,2017),導致數字音樂版權變現能力不足(吳文靜,2017)。
從各位學者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困境的研究來看,大部分是從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缺位原因的視角來進行分析的。這樣研究的優點在于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國內版權保護模式尚未完善。缺點在于忽略了數字音樂版權機制在完善過程中所帶來的一系列難題。此外,雖然大部分學者都提到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在于民眾版權意識薄弱,但除了給出免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之類的原因(徐錦晉、方伶俐,2016),對民眾版權意識的演變并沒有詳細研究。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可以將研究視角轉向版權保護這一舉措給數字音樂產業所帶來的困境研究。在新聞傳播領域,可以對版權保護背景下數字音樂渠道傳播困境進行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學者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機制的研究都是在對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法律保護機制、技術保護機制、市場調節機制(阮俊宇,2016)。
在法律保護機制方面,早期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目前的版權法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需要重新立新法;另一種則認為可以在現有的《著作權法》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法律觀念,將新技術納入法律規制的范圍(徐殷穎,2007)。以上是從立法角度督促國家制定相關法律的研究,而隨著數字音樂正版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數字音樂版權的許可模式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焦點:主要是對數字音樂許可模式界定范圍的闡釋(于奇奇,2018),以及國外的版權補償金是否適合我國許可模式(孫宇寧,2013)。總的來看,國內對數字音樂版權法律保護機制的研究都是基于《著作權法》以及相關條例來進行的。對數字音樂的法律版權保護在于對侵權行為的認定以及侵權之后相應的補償問題。對法定許可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上,缺乏實證性研究。
在技術保護機制方面,目前國內的數字加密技術是數字版權管理技術(DRM),從技術角度上使用戶難以復制數字音樂作品,但是影響了用戶體驗,零水印驗證算法應運而生(2014,張睿智)。一方面,我們應該不斷提高數字音樂保護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應防止這一技術的濫用而對社會公眾的正常利益造成損害。
在市場調節機制方面,網絡音樂平臺采取相應措施也是數字版權保護的重要機制之一(劉齊,2017)。早期為了搶奪數字音樂市場,網絡音樂平臺為了提高下載量,采用了“免費+廣告”的營銷模式,但是這種模式隨著數字音樂正版化的進程出現了難以支撐平臺運作的情況,因此數字音樂付費制度開始在國內推廣(馬曉純,2018)。但是數字音樂付費制度的實施并沒有那么容易,其中涉及付費主體的認定問題:數字音樂能夠取得收益,與內容本身以及傳播渠道均有關系。但是網絡音樂平臺處于優勢地位,數字音樂著作權人只能從渠道傳播中獲得極低的版稅。付費對象權利歸屬分散問題:在國內數字音樂版權中,音樂著作權、錄音制品制作權各自為政,導致數字音樂交易成本大幅度增加(熊琦,2013)。針對上述付費問題,數字音樂付費的類型目前有以下幾種:單曲或數字專輯付費下載、音樂流量包、音樂平臺會員、線上線下演唱會、音樂周邊、直播打賞等(馬曉純,2018),付費類型呈現多元化。從本質上看,多元化的消費模式均是基于版權本身和音樂內容(艾瑞咨詢,2018)。
遺憾的是,面對龐大的數字音樂用戶群體,付費平臺目前的收入相對來說剛有起色。為了爭奪更多的用戶資源,網絡音樂平臺開始了獨家版權的競爭。數字音樂版權指的是網絡音樂平臺與音樂著作權所有者(唱片公司、詞曲制作人)所簽訂的獨家版權協議。這樣的競爭已經形成了對數字音樂版權的過度保護,會阻礙數字音樂作品的傳播以及正版化的進程,也違背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與付費習慣(黃恒,2017)。
對市場調節機制的研究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數字音樂付費機制,二是數字音樂獨家版權制度。數字音樂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我們可以將知識付費的相關研究成果引入到數字音樂付費機制的研究中。在數字音樂獨家版權制度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現狀及原因的描述上。雖然在2018年國家版權局推動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達成版權合作,但是版權獨占現象還影響著大眾的使用體驗。未來的研究角度可以集中于對新型版權授權模式的探索。此外,對這兩種機制的研究都是從網絡音樂平臺服務商的視角來進行的,以后還可以把研究角度轉向在數字音樂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的著作權人。
從上面的綜述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機制的研究集中于法律保護、技術保護、市場調節保護這三大類。前面對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中,民眾版權意識薄弱也是問題之一。但是,國內的研究在這一方面還不足,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宣傳機制只是零星出現在論文中(阮俊宇,2016)。筆者認為,可以對民眾目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意識的現狀進行研究,從而探索出一個合理的版權保護宣傳機制。
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發展策略研究中,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呼吁明確建立起數字音樂版權相關法律條文,如參考國外成功案例對網絡信息違法傳播的條款進行明確和細化(李芳序,2016)。二是利用新技術手段,加強版權保護,如可以通過數字產品的權限設置來實施網絡版權保護(徐晉錦等,2016)。三是創新網絡音樂平臺的盈利模式,如從4P理論出發,以產品、定價、渠道、促銷的策略提高數字音樂版權的收入(馬曉純,2018),以及以粉絲經濟促進數字音樂傳播的快速變現(吳文靜,2017)。四是促進音樂版權證券化(黃蘭椿,2018)。
雖然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發展策略研究已經涵蓋了大部分領域,但學者們提出的策略大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這一點在法律領域較為明顯,因為確立相關法律需要的步驟較為復雜,學者們給出的研究成果也只能作為參考。在法律層面切實保護數字音樂的版權還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而在技術層面的策略則依賴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因此,學者們在市場調節方面的研究自由度較大,同時能夠引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在網絡數字音樂平臺版權保護的盈利模式中,就引用了長尾理論,通過算法推送,將長尾內容推送給潛在用戶,提高曝光率,從而提高網絡數字音樂平臺的收入(馬曉純,2018)。此外,在發展策略中也有學者關注到了處于弱勢地位的音樂創作者,而不是局限于對網絡音樂平臺的盈利模式(黃蘭椿,2018)。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研究中個案分析較少,能夠給出自己數據的論文寥寥無幾,現存的研究,也只是針對大學生消費市場來談,在客觀性上稍顯不足(徐娜等,2018)。
目前國內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研究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研究在新聞傳播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發表在新聞領域期刊上的文獻還是從出版角度出發。從2017年開始,關于傳播角度和營銷角度的文獻開始嶄露頭角,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于數字音樂版權付費機制,未來可以對數字音樂版權保護變現、數字音樂版權保護宣傳機制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