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智星
(接力出版社,廣西 南寧 530022)
《小聰仔》是接力出版社于2001年創辦的一份幼兒期刊,它連續八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向全國幼兒推薦的優秀讀物。2013年,《小聰仔》研發制作的科普電子書系列《我愛大自然》,繼2015年獲得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之后,又于2017年斬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一個小小的期刊編輯部能獲得這么多國家級的榮譽,甚至拿到了國家出版領域三大獎中的兩項。它憑什么呢?憑的是不斷創新和銳意進取。
《小聰仔》于2001年創刊,最初是月刊,只有一個版本——幼兒版,針對3~7歲的幼兒。幼兒版是一個綜合版,主要包含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兒歌、動植物知識、大迷宮、搜尋、手工等內容。
到了2006年,《小聰仔》新創了嬰兒版,把0~3歲的小讀者也收進讀者群。這個版本也是一個綜合版,是為開始牙牙學語的寶寶打造的,圖畫多,字號大,同時還配合出版了《媽媽成長手冊》,指導新手爸媽如何科學育兒。
由于國內幼兒期刊同質化現象嚴重,大家紛紛尋找發展路子。2008年,《小聰仔》以獨到的眼光,新創了科普版,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也吸引了過來。
2013年,《小聰仔》研發了科普電子書系列《我愛大自然》。這是《小聰仔》從傳統紙質出版向多媒體復合出版的一個初步嘗試,并且大獲成功,獲得了業內一致好評。
當國內很多幼兒期刊把眼光聚焦在繪本閱讀概念上,紛紛做了繪本版時,《小聰仔》的編輯們在考慮:我們是做繪本版,還是做一個新領域的閱讀產品呢?
去圖書市場上逛一圈,不難發現,目前充斥市場的科普讀物大都是大而全的百科類全書,內容多而雜,但又蜻蜓點水,浮在表面。這些百科全書讓嬰幼兒讀者無所適從。孩子的頭腦不是計算機,不能簡單地給他灌輸、填塞知識。就好比吃東西,嬰幼兒的食物需要從簡單到復雜。閱讀也是一個道理,需要由淺及深,循序漸進。什么樣的科普讀物才適合孩提時代的最初閱讀呢?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
當時,《小聰仔》幼兒版有一個很漂亮的認知欄目,叫做《認識大自然》,把常見的蔬菜瓜果、自然四季做一些專題闡述,圖片豐富漂亮,引發孩子的認知興趣,這樣的專題科普欄目在國內同類刊物中很少有,在當時很獨特。這個欄目在2005年獲得了中國版協連環畫藝術委員會頒發的優秀欄目獎。所以,我們覺得,幼兒科普閱讀這個點很不錯,大有可為。最后,經過嚴格的市場論證和領導決策,《小聰仔》決定做一份適合嬰幼兒閱讀的科普品牌期刊——《小聰仔·自然》,并開啟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幼兒科普主題閱讀,這在國內是首創。
科普版每個月出版一本,一本就介紹一個主題。如動物主題《瓢蟲》,我們用精美的高清大圖展示了瓢蟲從一顆卵到孵化,變成幼蟲,再羽化變成蟲的各個生命階段,以及瓢蟲的種類、瓢蟲吃什么、它是怎樣飛行的等內容,再配上簡單、準確又充滿童趣的語言,讓小讀者不斷發生各種驚嘆聲,“哦!”“哇!”“原來是這樣的!”再如植物主題《牽?;ā?,我們會從牽牛花的種子說起,介紹牽?;ǖ姆N子顏色、種子發芽、長葉片、爬藤、開花、結果的整個生命過程。書中還用大幅清晰圖片展示了牽?;ǖ幕ò昀锊刂粋€五角星,牽牛花的花瓣有各種不同顏色,牽?;ㄌ俾诶@竹竿往上爬時會朝著同一個方向旋轉著往上爬,這些大家在生活中很難發現的事情特別能引起小讀者的興趣。
我們力求給孩子們展示一個真實的世界,引導他們認識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風雨雷電,讓他們在欣賞美麗生命的同時,學會感動、感恩,引導他們從小樹立客觀、公正、公平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的人格魅力。簡單地說,就是培養孩子們的真善美。我們要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讓他們了解地球上更多的生命,了解每一種生命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有理解,有欣賞,才會有愛和尊重?!豆饷魅請蟆吩浉叨仍u價《小聰仔》,說《小聰仔》開創了“以培養會感動、會感恩、熱愛生命的孩子為目標的新式教育理念”。
因此,有專家說,《小聰仔·自然》是我國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幼兒科普期刊,融趣味性、知識性和行為探索于一體,符合幼兒閱讀心理——單純、有趣,真正是用純凈的水澆灌孩子幼稚的心田。
由于一時難以組織到作者資源,《小聰仔》主編張美愛女士決定去國際幼兒科普圖書市場上看看。她多次帶編輯參加北京BIBF國際圖書博覽會,后來終于在一次世界圖書展會上看到了日本福祿貝爾出版公司的《自然》。日本的《自然》十分符合我們的科普主題式閱讀理念。于是,我們和日本福祿貝爾出版公司在2007年博洛尼亞世界兒童書展上簽約,全版本引進日本版權,當年就出版了12期《小聰仔·自然》。2009年上半年,我們又引進了韓國版本《我的動物朋友》,做了6期。
在全版本引進國外版本時,我們又在考慮一個問題,單靠引進版權不是長久發展之策,我們必須推出我們自己的原創作品。原創性才是少兒科普出版可持續發展的法寶,才是少兒科普出版的核心競爭力。[1]因為有了這一年半時間對日本和韓國版本的學習,我們編輯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給后來的原創科普版打下了基礎。
2009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開始原創《小聰仔·自然》。至2018年12月,共計出版114種原創版本。雖然有了國外版本的經驗,但《小聰仔·自然》在原創初期遇到的困難和壓力仍然是巨大的。
我們編輯缺乏動植物科普知識,我們也拍不了高清、美麗的動植物圖片。怎么辦?只能去尋找人才。先去各大圖片網站尋找高質量的圖片,去攝影愛好者常去的各大網站物色優秀的生態攝影師,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尋找科普專家??破諏<覍ζ诳目茖W內容進行審核和把關,確??茖W內容的準確和嚴謹。我們又去幼兒園找幼教專家幫審核和把關語言文字,確保語言深入淺出,充滿童趣,合適嬰幼兒閱讀。為了得到植物生長的第一手資料,我們在辦公樓的頂樓上種植了玉米、南瓜、西瓜、牽?;ǖ戎参?,記錄植物生長每個階段的變化。但我們更多時候是奔赴第一現場去觀察動植物和請教專家,如在編輯《海菜花》時,我們去廣西都安縣的澄江辨認、觀察海菜花;編輯《蕨類植物》時,我們去華南植物園找蕨類植物專家,請他現場給我們講解蕨類植物的相關知識。就這樣,我們攻克了一個個難關,最后把《小聰仔·自然》做出來了。每一期《小聰仔·自然》的誕生,都凝結了攝影師、科普專家、幼教專家和編輯的心血。經過十年的磨合和發掘,《小聰仔》已經擁有了龐大的創作團隊、攝影團隊、科普專家團隊和幼教團隊,為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把產品宣傳出去呢?《小聰仔》有一位非常優秀的主編,功底深厚、思維敏捷、眼光獨到。她寫了很多宣傳《小聰仔·自然》的文章,不僅在《小聰仔》期刊上登,還發布在各大媒體。一時間,科普啟蒙閱讀概念成為了一個熱點。后來,《光明日報》《廣西日報》都來采訪報道。此外,主編在參加各種講座,特別是給各大新聞出版培訓班上課的時候,會利用時機宣傳期刊。《小聰仔》期刊在業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為提升。
2013年,《小聰仔·自然》在一次國際書展上被越南文化教育出版公司看中,他們一次性購買了24個主題。就這樣,《小聰仔·自然》的版權輸出到了越南,被翻譯成越南語,覆蓋了東南亞地區。我們只花了短短四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版權引進到版權輸出的巨大跨越。
2016年9月,在武漢全國期刊博覽會上,《小聰仔》被新疆青少年期刊社看中,他們想要把科普電子書《我愛大自然》以及《小聰仔·自然》翻譯成維吾爾語,在新疆發行。
《小聰仔·自然》走出國門、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標志著這份期刊達到了專業化、國際化的水準,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和移動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通信設備、學習機、電子書、平板電腦等新媒介開始成為兒童讀物數字化產品的載體。[2]當把這本幼兒科普期刊做得小有規模時,《小聰仔》又開始進行多媒體復合出版的初步探索。
2013年,《小聰仔》在精彩的科普期刊內容中加入了當下流行的、孩子喜歡的科普動畫片、故事兒歌音頻、微電影、韻律操、小游戲等內容,研發制作了《我愛大自然》科普電子書。這套電子書的出版載體是DVD,一共有10個專輯,包括《長頸鹿》《刺猬》《翠鳥》《螞蟻》《瓢蟲》《玉米》《牽牛花》《蒲公英》《蛋》《葉子》,帶給孩子更全面、豐富、生動、有趣的閱讀體驗。
這套電子書契合了兒童的學習心理和閱讀習慣,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一頁一頁翻開電子書,仿佛身臨其境地徜徉于大自然中,和動植物親密接觸。再加上幽默有趣的卡通動畫片、朗朗上口的故事和兒歌、精彩的微電影、活潑熱情的兒童韻律操、簡單好玩的小游戲,全方面調動了孩子的視覺、聽覺,真正動腦、動手。后來,這套電子書斬獲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中國出版政府獎。
在《小聰仔》期刊的紙質出版物上,也采用了很多多媒體手段,如幼兒版制作了很多故事、古詩、兒歌、韻律操的音頻和視頻文件,然后用微信二維碼的方式鏈接上這些音頻、視頻文件,讓孩子聽故事,學習古詩、兒歌和韻律操。
習近平主席曾經說,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3]。《小聰仔》就是因為這一次次大膽的創新實踐,讓自己在同類刊物中脫穎而出的。習主席還說,創新引領未來。相信《小聰仔》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