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春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 廣州 510725)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數據信息量急劇增加,可以說一切事物都可數據化。教育資源亦是如此。先是大量的教育資源、教育課程被共享,而后是互聯網一對一、一對多教育方式的迅速普及,都有效推動了教育行業的改革和創新。尤其是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的異軍突起,更是促進了教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在線教育、運營在線教育。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大數據時代、云時代的發展,在線教育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數據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2011年。當時,麥肯錫認為大數據是大小超出原有數據庫軟件分析能力的數據集合。后來在《大數據時代》中,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明確指出了大數據的特點包括真實、多樣、高速、大量、低價值密度。所謂真實是指數據質量可靠,多樣是指數據種類多種多樣,高速是指數據處理速度極快,低價值密度是指數據價值的密度低。如今,大數據在各個行業中都有應用,比如醫療、城市規劃等行業。
在教育行業中,大數據的應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學的個性化。傳統的教學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而且教師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但在大數據時代,多媒體、閱卷系統、考勤系統等先進技術的應用、開發使得教學更加靈活。教師不僅可以應用各種輔助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方式,還可應用各種智能系統減輕工作量,以便更加專注教學。第二,學生測評更完善。通過對學生學習數據的分析能夠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比如測評系統的應用,可從價值觀、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第三,教育方式的全面改革。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比如在線教育的發展,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個性學習計劃。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再教育,都可以通過在線教育系統找到專屬教師。
近年來,除了學生的基本需求外,人們學習職場技能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網民的教育投入呈現持續性增長趨勢,其中職業教育的投入比例最大。同時,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教育行業的發展。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教育行業中,其中不乏一些創業團隊等。可以說,在線教育網絡、app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線教育競爭最激烈的三個方向分別是教育工具資源、學校教育資源、投資資源。首先,教育工具資源方面。國內大多數在線教育平臺一直都非常重視教育工具資源,希望通過教育工具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自由、快樂。但目前教育工具資源市場的泡沫仍比較大,較為成功的教育工具資源也比較少。其次,學校教學資源方面。線下學校是諸多在線教育企業關注的焦點。這是因為學校不僅擁有更多的固定用戶,而且還能吸引更多的網民用戶。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從線下走到線上,在線教育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最后,投資資源方面。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在線教育市場進入“資本寒冬”。這就意味著,諸多新成立的在線教育平臺將無立足之地。
雖然用戶的在線教育投入呈增長趨勢,但是其花費承受能力有限。據《2013—2014年度中國互聯網教育用戶行為分析報告》顯示:用戶選擇互聯網在線教育的關鍵是價格因素,大部分付費用戶每月愿意支付的金額不超過100元,然后是低于500元的付費用戶。顯然,在線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平臺收益的增長速度會下降。
除此之外,用戶體驗的邊際收益也會變小。隨著教育環境的優化,用戶的使用要求越來越高。即便是教育平臺改善學習支持服務,用戶對教育平臺的認同感也會下降。這就是為什么諸多教育平臺存在潛水用戶的原因。在這一點上,網絡游戲行業的做法值得借鑒。當用戶難以過關或無關可過時,網絡游戲平臺就會修改數據,降低關卡難度或者是增加等級上限。為此,在大數據時代下,在線教育平臺應積極創新交互方式,使用戶在得到海量的數據后,可以晉升為教授、萬事通等高端用戶。這樣才能再次激活用戶,增加邊際收益。
首先,用戶流失嚴重。教育產品的本質是提供教育服務。但一些教育產品的資源匱乏,得不到補充、完善,就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久而久之,用戶數量便會逐漸減少。另外,已經擁有固定用戶的教育產品,會因為同類產品的排擠和自身產品的缺陷,逐漸喪失客戶源。尤其是一些定位明確的教育產品,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偏離最初的定位。當用戶使用體驗開始下降時,就不會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費用。其次,用戶活躍度無法維持。在線教育是為了實現知識共享。教育內容的質量決定了用戶質量。顯然,要維持產品發展的有效性,就要使教育內容層次化、用戶層級化。但是,很多教育產品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無法在產品層面上獲得用戶的配合。最后,服務滯后。在線教育的服務非常滯后,在這一點上遠不如傳統教育的服務工作。并且,大部分教育產品的教育服務流程化、套路化特征明顯,嚴重影響了平臺的擴張。對于用戶來說,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得不到有效解決,會更加不信任平臺。這正是O2O在線教育平臺發展較快的根本原因。
在線教育平臺的建立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危機。因為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競爭環境比較寬松,在線教育平臺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涌入平臺。教師之間的競爭、學生對教師的挑剔,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危機感。
首先,以往教師接觸最多的是同學校、同區域的教師。但在線教育平臺的開放性消除了教師的區域限制,使得教師之間的競爭加劇。在這一背景下,若不重視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很有可能就會被淘汰。其次,在在線教育平臺中,一對多的教學模式比較多。這時教師的教學缺陷有可能會被無限放大。這意味著教師不僅僅要重視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更要重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最后,學生選擇課程時,首要考慮是的課程質量。但對于教師來說,若要保證自己的教學課程能夠吸引學生,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視頻制作等水平。顯然,相比于以前的教學環境,在線教育的競爭環境更會加重教師的危機感。
大數據時代,教育研究者能更加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個體。同時,通過大數據還可以分析個體學生與課堂的狀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最重要的是在大數據時代,學校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但在互聯網背景下,在線教育平臺若要擁有更多用戶,就應主動了解用戶習慣,并積極與用戶互動。顯然,若要真正了解用戶習慣,就要充分應用大數據資源。
簡單地說,應用大數據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就是在收集用戶各種各樣的數據后,從更深的層面了解用戶,掌握用戶的偏好、行為習慣等。將這一理念應用到教學中,就是了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分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必要的幫助。比如華漁的應用方案就是結合大數據,將學生課前、課中及課后的學習行為習慣收集起來,再進行數據的深加工,挖掘出有用的數據提供給家長、教師,這樣教師和家長才能準確地制定教學方向、策略。顯然,大數據對教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技術創新包括新技術的應用、舊技術的二次利用。目前,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企業的數據技術比較成熟,值得借鑒,其中百度的用戶需求數據、WEB公共數據比較完善。阿里巴巴的交易數據較多,推薦系統、排行榜等技術能夠實現在線教育資源的偏好選擇、定向推薦。騰訊的社交數據、用戶關系數據等有利于在線教育的C2B、C2C模式搭建。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在線教育發展應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并積極探索、應用與大數據相匹配的技術,充分掌握大數據思維,深入了解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從而走出在線教育的發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