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杰 山東省諸城市廣播電視臺
我國新聞客戶端發展至今已經接近10個年頭。近幾年來通信網絡以及智能移動終端(手機)發展極其迅速,為新聞客戶端創造了絕佳的市場空間。與傳統媒體相比,借助新聞客戶端閱讀新聞更為自由、靈活,可實現定向推送,豐富且多元化的信息以及新穎的互動社交模式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特別是受到了年輕群體的青睞[1]。一些門戶網站借助自身已經積累的資源底蘊紛紛投入到新聞客戶端當中,以搶占市場制高點。傳統媒體也從新聞客戶端上看到了媒體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各自推出了自家APP軟件。一時之間,新聞客戶端成為了媒體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客戶端積累了大量用戶,并由吸引新用戶逐漸轉變為精細化運營,以此來提升用戶活躍度以及黏性,將存量用戶價值充分挖掘出來。與此同時,短視頻也快速興起。與傳統新聞形式相比,短視頻可集合圖片、視頻、文字為一體,內容不僅豐富,且承載信息量較大,相較于傳統媒介具有極大的優勢。短視頻新聞制作簡單且便于上傳,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聞視頻制作門檻,讓受眾也能夠參與到新聞制作當中,形成了一種雙向互動。同時,短視頻新聞能夠全景式地將事件現場情況反映出來,能夠給受眾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再者,短視頻新聞時常較短,能夠滿足多數受眾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另外,短視頻新聞能夠快速轉載、傳播,覆蓋范圍極光,其中蘊藏的商業價值不容忽視。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新聞客戶端短視頻新聞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但整個體系還不成熟,未來還需完善。
雖然新聞客戶端視頻新聞發展步伐愈來愈快,但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是暴露了一定問題:(1)內容同質化情況相對嚴重。在新聞事件報道方面,特別是某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后,一些媒體會“一窩蜂”地競相報道同一類事件。由于移動終端降低了新聞采編門檻,不但是媒體,即便是小團體或個人也可借助相關APP進行新聞素材采集及制作。這樣便容易出現內容同質化的情況。同時,在短視頻欄目設置方面,一些新聞客戶端設置較為相似,設置包括頁面UI幾乎都推崇簡潔風,容易導致審美疲勞[2]。(2)缺乏特色且具有深度的內容。一方面,一些新聞客戶端在短視頻新聞制作上缺乏特色,原創性內容不多,一些優質且具有深度的內容并未與短視頻新聞充分關聯起來,導致移動客戶端內容缺乏競爭力。還有一些傳統媒體在短視頻新聞定位方面有所偏差。一些傳統媒體在短新聞制作過程中存在思維定勢,完全將電視新聞內容平移到客戶端上,或將一些電視臺新聞節目剪輯為一段一段的短視頻。這些欄目雖然更新數量較多,但對受眾的吸引力卻十分有限。上述方式切入主題速度較慢,并未將碎片化新聞的優勢的充分發揮出來,自然無法打動用戶。另外,一些特色節目發展過程中存在后勁不足的情況。一些新聞客戶端在初期上線時會打造部分精品特色短視頻新聞節目,但往往后續更新頻率較慢,出現“江郎才盡”的情況,這也導致觀眾逐漸流失,使得新聞整體質量下降[3]。(3)UGC內容相對較少。UCG及用戶生產內容,由于網絡環境的成熟,使得新聞信息創作及傳播門檻明顯下降。UGC也成為了網絡平臺的重要信息源。但一些短視頻新聞發展期間,并未充分發揮UCG的價值。特別是傳統媒體平臺出于內容監管考慮,并未開放用戶上傳途徑,使得信息源大幅度縮減。同時,除了一些門戶新聞客戶端外,用戶參與短視頻新聞評論頻率相對低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臺的活躍度,也不利于平臺收集反饋信息。
若要讓新聞客戶端短視頻維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則需要搭建一個新聞內容生產平臺作為支持。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應該對短視頻生產流程進行重構,打造出一個綜合性的短視頻新聞采編平臺。例如,傳統媒體可組建拍客團隊,并招募兼職拍客。以該團隊為基礎,能夠確保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素材,記者能夠快速前往現場采集新聞內容,并進行視頻拍攝,將相關素材傳至內部編輯平臺,由平臺對原始素材進行二次加工,再結合用戶需求進行定向推送。這樣不僅提高了短視頻新聞傳播效率,也保證了新聞質量,拓展了新聞素材源,能夠讓受眾獲得更好的內容體驗。
雖然UGC在傳播效率上較PGC更具優勢,但UFC過于強調個性化,可能會出現一些低質量的新聞內容,甚至是粗制濫造、難登大雅之堂的信息。然而,隨著短視頻新聞的不斷成熟,單純性的UGC模式也開始逐漸轉型,已經從以往個人獨立、隨意制作的模式逐漸轉變為小團體合作模式。這些小團體多來源于民間,由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構成,在短視頻新聞內容創作方面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甚至不遜于專業新聞工作者。在小團隊支持下,可將PGC與UGC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對新聞內容生產進行優化并增強傳播效果。PGC模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業秩序,并可形成品牌化現象,可增強用戶黏度。與之對應的UCG模式可對人才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有利于生產出具有創意的個性化內容。通過兩者的結合,能夠讓公眾參與、平臺運營、專業機構創作充分聯系起來。在保持受眾參與度的情況下,還能獲得質量相對上乘的短視頻新聞作品。當然,傳統媒體也可以與專業短視頻制作小團體加強合作,對新聞線索進行深度挖掘。另外,傳統新聞媒體還可建立公眾投稿機制,讓用戶充分參與至新聞信息采集當中。再通過媒體平臺進行聚合加工,提升新聞內容的專業程度,獲得高質量的新聞產品。
客觀角度來看,短視頻與社交媒體之間存在著天然性的融合屬性。社交媒體借助短視頻能夠獲得具有創意的傳播內容,以此來提升用戶黏性。與此同時,社交平臺為短視頻快速傳播創造了良好的途徑,這樣便能夠讓優質的新聞內容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空間。傳統媒體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也要加強與社交媒體之間的合作,達成共贏。借助社交平臺的傳播優勢,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不僅能夠獲得大量渠道資源,還能夠借助智能分發技術讓新聞更為精準地推向受眾,提高傳播力度。
新聞客戶端短視頻新聞具有極其強大的黏合力,能夠吸引受眾群體的眼球。傳統媒體要推陳出新,以短視頻新聞為新的基點,通過優化生產平臺,并將PGC與UGC充分結合起來,實現跨平臺傳播,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連接起來,進一步拓展新聞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為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