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愛紅 云浮日報社
隨著科技的逐步發展,我們迎來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同時也推進了傳統媒體的發展,新舊媒體正進行相互融合發展,這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能夠較好地滿足受眾的媒體需求。報紙作為媒體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報紙記者的采訪問題,對采訪技巧進行調整與完善,從而促進自身媒體發展實力的提升。
在當前媒介融合的媒體發展條件下,報紙記者采訪工作的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開放性特點。隨著人們對于記者行業了解的加深、記者采訪技巧的提高、以及人們對于報紙信息透明度與真實性的要求,在當今媒介融合環境下報紙記者的采訪工作開始表現出明顯的開放性特點,使采訪內容更加豐富化。同時,在采訪工作中通過對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其次,采訪過程的順暢性特點。目前互聯網通信技術在我國已經基本實現普及,各種信息的傳播速率加快,傳播途徑得以不斷拓展,在這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表自身觀點,在采訪中,記者在關注重點新聞內容的同時還需對相關信息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與各網絡平臺中的網民進行有效交流,提高采訪信息的針對性與內容的豐富性,使采訪過程更加順暢。再次,對信息真實性要求更加嚴格。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媒體平臺與新聞信息,人們對其傳播信息的真實性開始持懷疑態度,因此希望通過報紙等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媒體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佐證,因此,報紙記者在采訪中一定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在此基礎上進行采訪技巧的創新,滿足當代報紙受眾的個性化媒體信息需求。
(一)提高新聞敏感度水平。保持高度的新聞信息敏感度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報紙記者的基本素養,新聞敏感性實際上就是記者對最新新聞信息的快速識別與反應能力,確保新聞信息的媒體價值,報紙記者能夠在繁復的新聞信息中敏銳而快速地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主要就是憑借新聞敏感度實現的。因此,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報紙記者一定要提高自身新聞敏感性,在此基礎上進行采訪技巧的完善與創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采訪技巧的應用優勢。報紙記者可以通過對黨的新政策、新精神進行學習,提高自身政治敏感性以及全局意識,善于抓住弘揚社會主旋律的新聞線索,以此提高自身新聞敏感度水平。同時還應注意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不斷充實自身知識儲備,更加敏銳地進行新聞信息的發掘與判斷。
(二)完善采訪前的準備工作。確保新聞采訪質量的重要前提就是可快速完成采訪準備工作。該項工作看似輕松,但往往是這種看似無需技術含量的工作出現疏漏。媒介融合環境下對報紙記者采訪工作具有更為嚴格的要求,有時候采訪準備工作就需要提前很多天著手去完成,甚至是幾個星期之久。同時,記者還需熟練使用電子航拍產品、VCR 視頻拍攝器械等高科技手段以及具備汽車駕駛、微博微信發布、QQ 和Facebook社交APP軟件應用等現代技能。在實際采訪前,還需對采訪對象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合理的采訪計劃,明確采訪內容細節,防止采訪中出現“抓瞎”等尷尬問題的產生[1]。
(三)加強采訪提問環節的管理。記者要圍繞主題精心設計問題,擬定采訪提綱。在采訪中,無法保證每一名采訪對象都能夠完全配合記者,因此需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采訪技巧的靈活應用,加強對采訪氛圍的把控。如果受訪對象為年輕群體,則可用一些網絡流行語或者頭條事件等為入口引出問題,消除彼此的距離感,提高采訪有效性。記者的提問需注意把握合理尺度,特別是在對突發災難性事件新聞進行采訪中,切忌片面追求眼球效應而造成二次傷害,加強受訪者隱私的保護,避免對采訪對象的“痛處”進行連珠炮似的發問[2]。另外,在采訪中應做好信息的記錄,因為很多有效信息是稍瞬即逝的,記者需及時將這些重要信息記錄下來,也可以適當應用錄音筆等設備的輔助,防止信息的遺漏。
(四)提高心理素養。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報紙記者應加強采訪手段的創新,對網絡媒體采訪技巧進行學習與借鑒,遵循時代發展趨勢。在個別情況下,以節約媒體資源,搶抓有效時間為目的,報紙記者需進行媒體節目的客串或者進行現場采訪直播等。但在報紙傳統媒體方式下記者通常是無需出鏡的,為了防止報紙記者在鏡頭下感到緊張而影響節目表現,一定要進行自我學習與完善,適當掌握電視網絡出境記者的采訪技巧,如面對突發事件或血腥場面時,采訪時要克制內心恐懼保持冷靜、采訪動作表情要自然等[3]。
在當前媒介融合環境下,報紙記者應及時調整自身采訪思維,豐富新聞采訪技巧,嚴格遵守采訪工作原則,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做好采訪準備工作、內容安排及問題設置,始終保持自身新聞敏感度,提高心理素養,從而順應媒體時代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