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依 云南師范大學
縣級媒體是堅守基層意識形態,擴大基層話語權重要途徑。思想宣傳離不開基礎性和戰略性的通力合作,而縣級融媒體中心正是構建良好傳播格局的基層陣地,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促進縣級融媒體中心成功轉型有利于收攏基層意識形態,牢牢掌控網絡輿論風向標。向群眾進行政策宣傳和引導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主要作用與功能。
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使得編輯策劃工作從單一的資料加工整理轉向了新聞產品的設計策劃,編輯根據市場流行產品的樣式和讀者的愛好設計輸出,這其中,既有編輯對作者觀念的吸收和汲取,也有編輯與作者思想觀點碰撞的火花。編輯策劃應服務于國家和人民,媒體刊載的優秀作品才能引導人民群眾汲取先進的精神力量。
不管是在縣級融媒體,還是在傳統新聞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新聞編輯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型的新聞編輯方式、有特色的文化傳播都為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融媒體建設也因優秀的新聞編輯拉近了平臺與受眾的距離。融媒體中心的技術引進與平臺搭建猶如一個華麗的外殼,實質上版面編排與新聞內容都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新聞編輯的標準模式使得新聞編輯們的工作也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性。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從“傳者到受者”的單一傳播模式被打破,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第一手信息,其新鮮性與趣味性早已非傳統媒體所能企及,如果新聞編輯還是一如既往地固執保守,那就會脫離時代的步伐,漸漸地失去多年積累的受眾群體。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融合了資源與技術,“一采多發”的模式為新聞發布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但是眾多編輯在編輯過程中忽視了同一素材庫帶來的內容同質性,編輯的把關意識薄弱造成了融媒體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性。
當前新媒體平臺和各大新聞客戶端上面的新聞大多都版面整潔,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從而滿足了受眾閱讀新聞時的審美需求。相比之下,縣級融媒體中心里的新聞編輯業務能力有所欠缺,編排的形式還是延續了傳統新聞媒體的編排方式,導致受眾在接受新聞時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縣級融媒體新聞編輯在新聞發布環節缺乏規劃,導致新聞發布順序較為混亂,沒有系統性與層次性,這對內容傳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使觀眾產生了厭煩心理。
縣級媒體在新聞業的發展中一直處于落后狀態,此次在國家政策的推動與扶持下,全國多個縣都加入了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隊伍中,技術與資源的整合重構已經頗有成效。我國的編輯事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歷史教訓,對于這次縣級融媒體的發展建設,新聞編輯應該結合自身的現狀與優點,吸收國內外多家新聞媒體在媒介融合中的改革經驗,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在縣級媒介融合的改革中重生。
隨著傳者和受者傳播角色的轉變,媒體編輯人員要開始重新審視受眾這個群體,要明白受眾的重要性。讓受眾參與到編輯工作中來,是與受眾拉近距離搞好關系的重要途徑。媒介的變革與技術的發展使得受眾擁有了多種傳播技能,大眾的智慧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中得以集中與爆發,能夠為新聞編輯工作的開展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用戶體驗作為融媒體中心發展的首要出發點,讓用戶主動走進新聞中心,參與新聞制作與編輯策劃,能夠提高受眾的情感體驗,增加用戶粘度。
新聞編輯所需要的則是善于突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如果把編輯的思維結構比作一個正三角形,只有底邊寬了,才能高得起來。這里的“底邊”,就是創造性思維。縣級融合媒體的建造就是要打造適應現代傳播體系的新型主流媒介,用新型的主流媒介配以新的編輯方針,以帶動縣級新聞事業的發展。新聞傳播要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首要問題是要以新出之、以奇取勝。這就需要編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素質,改正其按規看人處事的習慣,以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新的方法來進行新聞的編輯和傳播工作。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技術變革背景下新型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縣作為基層民眾活動的主要區域,更要抓好這次機會,和群眾搞好關系,控制基層網絡輿論風向標。這場建設正是通過組合新型媒介技術生產優質的新聞內容,爭取最大限度地拉近媒體與用戶的距離。新聞編輯媒體人員作為新聞事業發展的主心骨要在這場建設中革新觀念,發展創新意識,牢牢抓住基層意識,共謀縣級新聞事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