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泰國商會大學
傳媒藝術具有包容性與統一性,是多種藝術形式融合發展所形成的藝術美學體系。傳媒藝術的發展具有連續運動性,由于包含太多藝術元素,所以審美難度較高,盡管如此,其給人們帶來的奇妙感受,使得人們難以放棄難得的審美享受,如果想要對傳媒藝術進行深層次的審美,必須對其各種審美屬性進行分析。
共通性是傳媒藝術的基礎審美屬性,主要是指傳媒藝術與其他藝術之間的共同聯系。由于傳媒藝術是大眾集合多種藝術文化、科學技術創設出來的文化藝術集群,因而其審美屬性才具有明顯的共通性,例如,在《權力的游戲》中,設計人員增加了許多具有恢宏大氣風格的建筑,該劇歷史背景架空,設計人員在還原建筑時,參考了中東、中國、歐洲等地區的建筑風格,故而可以說影視藝術與建筑藝術具有共通性。
差異性與共通性的產生原因相同,同樣是由傳媒藝術的產生歷史發展而來。傳媒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的集合,它在具有其他藝術的共通點的同時,還體現了其他藝術的差異點,例如地域差異、文化差異、歷史差異、風俗差異等,東方與西方的審美觀點不同,有些在西方能夠獲得好評的作品,在東方可能并不受歡迎,這就是傳媒藝術差異性的具體體現。
整體性是傳媒藝術的重要審美屬性之一。按照美學原則對藝術形式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綜合藝術、實用藝術、語言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情藝術五種,根據傳媒藝術的形態、存在方式對其審美屬性進行界定,可以促使審美意識逐漸向物態化演變;按照傳統藝術劃分方法對傳媒藝術進行分類,可以將影視藝術與視聽藝術劃歸到綜合藝術中,盡管分類原則不同,但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卻有重合,則說明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具有整體性[1]。
多元性在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中占據關鍵地位,在現代傳媒藝術發展進步的環境下,通常將影視藝術劃分于傳媒藝術中,由于其涉及到美學、社會學、傳播學與心理學多種科目,因而可以說傳媒藝術具有鮮明的多元性。傳媒藝術的多元性不僅體現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方面,還可以當做是高雅藝術審美與通俗藝術審美的綜合,主要原因是盡管現代傳媒藝術審美體系出現、發展時間較短,但其擴散度卻相對較廣,影響力也正在逐漸變大。
日常生活化是傳媒藝術審美屬性的主要未來發展趨勢,其產生原因是傳媒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例如,科學技術的深化使得傳媒藝術的傳播形式發生巨大變化,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普及為傳媒藝術的拓展開發了更多渠道,中西文化的融合也為人們思想觀念、消費觀念、審美傾向等變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生活化與娛樂化的影響下,人們對傳媒藝術的需求變得更加廣闊,為了保證自身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傳媒藝術針對審美屬性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調整,使其呈現出明顯的時代性。費瑟斯通針對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發表了見解,他認為在傳媒藝術審美屬性逐漸生活化、娛樂化的大環境下,與其相關的商品、建筑也會因為受到環境變化的刺激而發生改變,通過對這些物質進行分析和觀賞,能夠產生某種獨具意味的聯想,使得日常生活也具有了審美的意義。例如,城市建筑、廣告布景、工業設計等,切實有效的擴大了傳媒藝術審美屬性的影響力。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傳媒藝術日常生活化已經成為主流發展趨勢,更是成為美學理論界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一,在傳媒藝術相關研究人員眼中,審美屬性日常生活化已經成為促使傳媒藝術持續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想要保證傳媒藝術健康穩定發展,需要保證其審美屬性的優越性與時代性,不能對其內在過于剖析與洞照,否則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會因為過度解構而出現消亡危機。第二,盡管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逐漸變得日常生活化,但是傳媒畢竟不同于普通生活,研究日常生活的審美并不能完全取代傳媒藝術的審美,因而應當明確認識傳媒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限,將其審美屬性適當滲入日常生活的機理中,對各種藝術形式之間的差異性與共通性進行整合,通過充分發揮傳媒藝術的多元性與整體性,促使其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條件下,形成新的審美屬性,保證該屬性能夠將傳統審美屬性無法展現出來的審美魅力充分表現出來[2]。第三,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與歷史文化發展進步緊密相連,實現傳媒藝術與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與歷史文化、歷史文化與傳媒藝術和諧發展,是推動審美屬性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因此要對上述關系進行科學梳理。
綜上所述,傳媒藝術的出現與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所具有的共通性、差異性、整體性、多元性等審美屬性拓展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層面。對傳媒藝術的審美屬性進行分析,可以幫助人們準確認識傳媒藝術、提升自身藝術審美水平,對推動傳媒藝術持續發展、豐富人們生活形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