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娜
摘 要:生本教育下化學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提倡采用實驗式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種課堂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動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值得倡導和付諸實踐。
關鍵詞:生本模式;化學;主動性
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師本教育”為主,以教師的知識傳輸為重,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體驗性。在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下,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尋求新的課堂模式,從而構建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
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根本的、專為學生而設計的教育模式[1]。生本教育提倡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注意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和發揮。我國的基礎教育強調“要轉變過去以機械式教學和死記硬背為主的教學現狀,提倡學生快樂學習、熱心參與,從而發散思維,做到在實踐中主動地探索學習。”在郭思樂教授的著作中,他指出教學活動要“全面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這與我國基礎教育中“把學生置于教育主體地位”的思想一致,而在我國上百所中小學、中學及很多學前教育機構的應用情況來看,生本教育模式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生本教育的內容和特征
1.1 主要內容
生本教育模式的主旨是“一切為了學生”,要求在教學活動中“高度尊重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性下放到學生中,用全新的視角對教育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解決,這種教學模式從根本上遵循了學生認知發展的內在規律。
生本教育強調教的行動是為學而設置的,學是教育目的,教育核心和教育價值的體現。郭思樂教授認為教育是讓生命完善的過程,而教育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2]。教育首先是為人服務的,人通過教育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教育要從跟本上順應人的天性,在教學中尊重和信任學生。
1.2 主要特征
1)突出學生自主。生本教育強調把學生放在了最根本的位置,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需求為主[3],尊重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也就是以學生為主導,改變傳統的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方式,將學生作為學習主導人放在重要為位置,而老師以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為主。
2)突出合作。生本教育在強調學生主動性和主導性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教學活動中的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通過有效組織課堂進程,通過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層層深入地進行知識組織和匯總,提高課堂的效率。
3)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學習,目的是要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教學過程就是要層層深入、逐級探究。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傾聽和引導學生的討論,多采用探索性問題,激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4]。生本教育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養成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2 生本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將教作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而知識以圍繞教材為主,這種簡單的師授生聽的課堂模式常使學生的個性無法得到釋放,而老師也因為長時間的講授感到疲乏,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常常割裂,因此只有在生本的思想指導下,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目標才能真正達到。
終身教育可被定位為“21世紀的教育”,而要讓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學會學習。具體到化學學科來說,學會學習尤為重要,因為學化學主要還得靠學習者自身的努力和實踐。在化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化學教育的當務之急,生本模式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3 化學教學中應用生本教育的主要模式
1)小組制,每小組固定人數,一般為四~六人,小組成員根據學習程度的不同進行綜合搭配,保證各學習小組都有中高低三種層次的學生,而且小組成員定期重新組合,在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各小組成員都應積極發揮作用。
2)課前準備。遵循開放、共享和自由的原則,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并逐漸掌握構建知識的能力。
4)實踐檢驗。生本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學中的實踐檢驗也很重要,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后,要通過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去檢驗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拓展視野、去偽存真的目的[5]。
4 生本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1)實驗教學不受重視。化學和其他學科比起來,其理論深度與實踐結合較為親密,存在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存在畏難情緒。化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的學科,很多結論都是由反復試驗得到的,而且隨著課程知識的更新與改革,教材增加了實驗教學部分的內容,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實驗教學內容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理論知識依然是教學的重點,這不但不利于化學教學效率的提高,也無法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帶來有利影響。
2)教輔資料多而雜。任何學科如果單憑課本知識無法讓學生深入領會并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因此都需要教輔材料來輔助學習,化學也是如此。學生需要通過這些資料來不斷練習和鞏固課本知識,因此市面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材料,數量多類型多,但實際上很多相似和重復內容,如此多而雜的教輔資料不但無法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反而使學生的負擔增加了,導致很多學生顧頭不顧尾,嚴重影響了化學教學的效率。
5 問題的解決途徑
1)構建高效課堂。構建化學高效課堂,教師應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將生本模式引入課堂,把學生當做教學活動的主體,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需求上,改變傳統教學中把教材要求作為課堂方針的模式。教師在化學教學前,通過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生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明白學生的化學學習需求。通過這種目標教學,從而使化學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避免重復教學和教學疏漏,促使化學教學課堂詳略得當、有的放矢。
2)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生本模式主要通過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來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時也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所以,在生本模式下,化學教學應轉變教學思維,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把行之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作為基礎,探索出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化學知識的規律,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其次,還要求老師具有創新思維,化學知識是零碎而繁瑣的,其理論來源于很多化學家的不懈努力,因此高效的學習方法更加有利于學生從繁瑣的知識中找尋規律,提高自身學習化學的效率。
3)試驗式教學。生本模式下的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自我探索和實踐中獲得知識。化學教學中涉及到紛繁復雜的試驗,因此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將抽象的理論轉化成直觀的試驗場景,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化學反應的實驗中,不同元素融合之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因此,在化學教學活動中應重視這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實驗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并最終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
6 結語
生本教育的化學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提倡采用實驗式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在化學課堂中,老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和合作者;學生是探究者、體驗者和創造者。生本模式下的化學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動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理念值得倡導和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以生為本的教學觀:教皈依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5(12).
[3]生本教育課題組.生本教育簡介[J].人民教育,2009(7):15-16.
[4]劉曉華.關注學生發展構建生本課堂[J].當代教育論壇,2011(08).
[5]黃陽貴.例談高中生物有效教學之情境創設[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