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靜
一、激發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科學家的實驗表明,得不到激勵,對事情不感興趣的人,在實踐中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勵,對事情感興趣的人,他的能力卻可以發揮到80%~9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習作最重要的內驅力。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有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功能的作用,盡量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動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他們親近,和他們閑談作文趣事,創建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然、自由、快樂的心態之中寫作。教師要多動腦筋,積極創造條件,還可以降低習作的難度,貼近兒童的實際(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習作產生興趣。
二、模仿寫作
小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都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問既久,自然純熟。” 呂叔湘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模仿是兒童的明顯心理特征,因而,模仿是小學生習作的有效途徑。小學作文啟蒙教學應緊緊抓住這一特征,從模仿入手,教給學生模仿理性認識生活內容與模仿靈活運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也是現在專家們常說的“讀寫結合”。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圍繞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審題的方法,品讀課文題目的巧妙,欣賞課文中的妙詞佳句,領略課文謀篇布局的方法,揣摩課文的寫作特色,把本組的習作訓練滲透到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取方法,讀寫結合。同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仿寫。
“雪”對于北方的孩子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可對于“四季如春”的昆明孩子來說,那可太稀奇了。有一次我給三年級的孩子們上習作課,習作要求是讓孩子們寫一篇關于雪的作文。生活在昆明的孩子就極少見過雪,又如何用語言表述下雪時的優美景色,想必寫出來也是語言干澀,平庸。怎么寫呢?課上我用課件展示了漂亮的、豐富的雪景圖片,讓孩子們欣賞。欣賞后我又出示了一些寫雪的優美文章中精彩的句段。我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孩子們聽,并讓他們說出作者為什么能把雪寫得這樣美?通過引導孩子們知道了:這是作者認真、仔細觀察的結果,作者在描寫雪景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用一些修辭手法表達了出來。指導完后,我讓學生以《一場雪》為題,寫一篇作文,字數不限,要求寫出自己的觀察和真實感受。批改時發現,學生大都用上了我在指導習作時讀到的一些優美詞句,有的還推陳出新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有的學生這樣寫道:“雪花落在馬路上,給馬路鋪上了雪白的地毯;它們落在了行人的肩上,行人們都笑了;它們落在了車窗上,司機無奈地搖搖頭,說雪花真調皮啊……”“雪娃娃還喜歡唱歌。人們出門時,用腳踩上去發出咯吱的聲音,仿佛在彈奏一首和諧的樂曲,打破了冬日的寂靜。”“潔白的雪花像一只只蝴蝶在天空中輕盈地起舞。” 對于一群很少見到雪的昆明孩子,他們能模仿寫出這樣的寫雪的習作,真讓我欣慰。
模仿中還要出新,要有突破,要突破原作的風格、思維方式及思想境界,以“仿”促練,以練出新。此時就該進入習作教學的第三步了。
三、流露真情,合理發揮想象,寫出獨特創新的作文
作文貴在真情實感,流露真情,它是小學生習作充滿活力的原因。流露真情,表達才會情真意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簡言之“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心”。
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敢于說真話。 每一個人都想得他所尊敬和信賴的人的賞識與尊重。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尤為強烈且不加掩飾。教師對學生賞識和尊重在作文教學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賞識和尊重能帶給學生無窮力量與希望,甚至是財富,將會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學生的童年充滿夢幻,往往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學生愿把這些想法說出來,無論是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實的,教師就應該加以表揚,而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喜好、閱歷、習慣等去指責。真實的情感才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因此,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不能用成人的心靈來度量學生的習作,漠視了孩子在習作中所表達出來的真情。只要學生寫的作文是真實的,只要學生的感受是他實實在在的想法,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真情實感、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觀察和獨特的思維。
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引導學生投身社會生活,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汲取“營養”有一雙關注生活的眼睛,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有意識的觀察生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潛在感情給激發出來,讓大千世界與學生的自我內心融會貫通,讓生活成為學生寫出真情的大海。主張貼近生活,提倡寫實,用真情譜寫文章,切忌學生的作文假、大、空。讓學生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感悟生活,豐富個人情感,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鼓勵學生表達生活,寫出來的作文才是屬于自己的作文。
我們教學生寫作文,不要過于著急,慢慢教會學生寫作的方法,習作課時創造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順其自然的寫作。借用前兩天一位來自福建名師的話:“我們老師要靜待花開,陪伴一路,相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