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玉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說:“語文教材的一個突破,是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整體語言教學的“名著導讀課”策略,我們要研究的是通過讀書報告會導讀名著。讀書報告會就是以報告會的形式展示讀書的效果,是整體語言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過程。在“名著導讀課”課中,教師在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角色。
一、教師是學生自主閱讀階段的計劃者
名著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些學生會因為內容過多或時間不足半途而廢;有些學生會只追求情節而粗略閱讀,忽略作品中語言或藝術上的特點。在學生的自主閱讀階段,教師要對名著閱讀時間和進度作有計劃的安排,制定讀書計劃。 ? 如閱讀《駱駝祥子》,時間表:4周看完。每天看書時間是30分鐘。
第一周:(第一章到第四章)祥子的一起一落。
第二周:(第五章到第十一章)祥子的二起二落。
第三、四周:(第十二章到第二十四章)祥子的三起三落。
教師制定讀書計劃,首先根據每本名著的內容做好劃分。如《駱駝祥子》依據的是祥子的三起三落。第二,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用圈點勾畫法為文字寫批注,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還可以寫一些讀書筆記:摘抄精彩段落、寫讀書心得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生自主閱讀階段,我堅持每天檢查學生的閱讀批注,在老師的監督幫助下,學生的閱讀習慣逐步養成。第三,閱讀計劃要適時適量,學生也有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花在閱讀名著上,閱讀量太大的話,有些學生可能會馬虎了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師是學生交流展示階段的引導者
在整體語言教學的視野下,把“讀書報告會”作為名著閱讀教學的模式,旨在通過經典誦讀會、名著交流會、手抄報展示會以及名著情景劇表演等讀書報告會的形式來展示交流學生們的閱讀成果,教師是學生交流展示階段的引導者。
第一,課前指導。
過經典誦讀會、名著交流會、手抄報展示會以及名著情景劇表演等形式來展示學生們的閱讀成果。這些形式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展示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指導的工作。
如在布置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思維導圖時,很多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我就給學生提示:以保爾為中心,與保爾有關的人、事來展開。有了提示,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就有了方向,就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這項活動。又如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布置學生寫一篇“我的偶像”的演講詞,準備開演講報告會。課前選出了幾篇較好的演講詞后,指導學生修改,同時利用課余的時間,指導學生演講。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展示出更好的效果。
第二,課中引導。
閱讀時的討論交流是拓展讀書視野、彌補認識不足、加深對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課堂的讀書報告會,是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可以把自己讀名著時的感悟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展示階段也是學生們思想火花的碰撞,有時學生們對內容或人物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在這時就應給予適當的引導。
如讀《西游記》時,學生們對豬八戒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學生認為豬八戒是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挑撥是非的反面人物;一部分學生則認為豬八戒也有可愛的一面,他淳樸憨厚,知錯能改。我學生交流時,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結時,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要多角度的看,學生們發現自己交流的想法,都可以作為豬八戒的人物性格特征,這樣人物形象就更加的豐滿了。
第三,課后指導。
學生在“讀書報告會”后,我會布置學生寫作任務。如讀《西游記》后,寫一篇評說西游人物的作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一篇以“我的偶像”為話題的演講詞。
教師在課后就要跟蹤學生如何名著的素材來寫文章,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把相關積累或者原句引用這樣會使文章增色,讓學生覺得名著閱讀對自己寫作的促進作用。課后的寫作訓練,把閱讀名著的積累用于作文中。讓學生學會了從讀名著,到寫文章,提升了學生的讀和寫的能力。還可以擴充學生閱讀量、激發閱
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
三、教師是學生總結歸納階段的分享者
教師也是學生閱讀的分享者。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師首先應該是整本書的閱讀者,教師要掌握整本書的內容、主旨、特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要素,這樣才可做學生名著閱讀的分享者。在寫名著的分享詞是,教師要從初中生的角度看名著,并結合中考的考點,如作者作品知識、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精彩片斷、個人閱讀感受等寫好分享詞。
例,《西游記》教師的分享詞。
同學們通過音樂、繪畫、朗讀、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你們理解的《西游記》,同學們帶上無比豐富想象的翅膀,展示一個神奇瑰麗的西游世界。
《西游記》是一部充滿神奇想象的神魔小說。創造了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神話故事,如“大圣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經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敢作敢當、愛憎分明的孫悟空;憨厚淳樸、見識淺薄的豬八戒;立場堅定、心地善良的唐三藏;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的沙僧等。小說運用了人們生活中的口頭語言,活潑而富有生命力。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
教師的分享詞是對名著的總結歸納,教師參與分享,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教師的分享詞應放在學生展示交流之后,這樣可避免教師的分享詞限制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感悟思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整本書閱讀走進語文課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組織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在整本書閱讀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