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發
小學生很容易被某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而因此喜歡上這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1]。比如,音樂教師婉轉動聽的歌曲和技藝超群的琴技,美術教師畫出栩栩如生的畫作,體育教師超炫的運動技能等都會吸引小學生的目光,而數學這門缺乏“聲”、“色”的課堂就顯得格外的黯淡無光。小學生會因為不斷重復枯燥的數學內容而身心疲憊,無法對數學課堂投入足夠的熱情,而數學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自然變得刻板、嚴肅、嚴謹,對于思想發展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對這種沉悶的數學課堂無法產生任何的興趣,顯然會影響整個數學教學。將音樂元素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形成一種全新的、靈動的數學課堂,使數學學習變成一個快樂的過程。
一、利用動聽的音樂來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生其年齡特點決定了在數學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十分有限,因此為了保證小學生數學課堂上的持續注意力,需要教師不斷的通過一些手段來激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數學課堂上適時的引入貼合教學內容的音樂,來為學生數學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音樂氛圍下,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的集中,音樂元素與數學思維產生共鳴,可以消除學生數學課堂上的倦怠,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在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張游樂園的圖片,帶領學生觀察圖片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旋轉飛機一共四架,每架上面坐了兩位小朋友,小火車上每個車廂都坐了兩位小朋友,一共5節車廂。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有多少人乘坐旋轉飛機,多少人乘坐小火車,并列出加法算式:2+2+2+2+2=5人,轉換出乘法算式2×5=10人,熟知被乘數、乘數和積。
教師在講解乘法算式之后,在古箏演奏的《廣陵散》的配合下,帶著無比崇敬的感情講解九九乘法口訣的來歷。同學們,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運算規則,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背誦,即“九九八十一”到“一一如一”,與我們現在背誦的九九乘法口訣正好相反,古人將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該口訣的名稱,又稱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
師: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九九口訣,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書籍中就出現了“三七二十一”、“四九三十六”等句子,西方文明古國希臘和巴比倫雖然也有乘法表,但是要比我們的九九乘法表繁瑣很多,就連英國也在2015年將乘法表引入,但由于語言變化導致九九乘法口訣變得很長,因此英國版將九九口訣改為了“12×12乘法表。”我們應該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在音樂的配合下,教師富有感情的介紹九九口訣的來歷能讓學生內心深有感觸,《廣陵散》所創造的古代情境,學生仿佛置身其中,眼前不斷的浮現出古人使用九九乘法口訣的場景。音樂元素在數學課堂上恰當的運用,營造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氛圍,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二、利用激昂的音樂來引領學生探究
數學課堂注重啟迪學生智慧,在數學課堂中融入音樂因素,有助于引領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進入探究狀態,音樂的情境創設對數學探究活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來激發其探究的熱情。在教授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角的認識》一課中,為了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各種角的形象認識,選擇以“紅領巾”作為認識角的開端。在展示各種風車圖片時,配以音樂“少先隊之歌”,這首歌曲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在歡快的樂曲伴奏下,教師將紅領巾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現在都已經加入了少先隊,都是光榮的少先隊員,那么少先隊員的標志是什么?
學生:紅領巾。
師:是的,紅領巾就是國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染成的,那么來看這張紅領巾的圖片,請仔細觀察這條紅領巾是什么形狀?
學生:三角形。
師:為什么叫三角形呢,因為三角形有三個角。那么我們看這個圖形(正方形),正方形有幾個角呢?
學生:四個角。
師:同學們,讓我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包含角呢:
此時將音樂轉換成為“一閃一閃亮晶晶”,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下聯想到天上的星星也是由多個角組成的,隨之聯想到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老師的三角板,學習用的書本等這些生活和學習用品中都充滿了“角”。學生在音樂的情境中,從實物圖片轉變為頭腦中的聯想到之后的自主探究,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頭腦一直在不斷的思考,同伴之間也在不斷的溝通和交流,此時音樂元素已經完美的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完成了對數學自我探究的引導。
三、利用音樂律動來幫助學生記憶
數學知識是一個逐步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常會接觸許多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到后期的數學學習效果。小學低年級涉及到的乘法口訣、10以內加減、20以內加減、數學公式等都成為數學學習中需要記憶的重要內容。學生往往對于死記硬背這些數學知識較為抗拒,因此將音樂元素融入到基礎數學知識中,幫助學生記憶數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中涉及到的乘法口訣,成為學生記憶的重點內容,學生會因為反復的讀寫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導致的惡劣結果。教師讓學生有節奏地誦讀“乘法口訣歌”,讓口訣朗朗上口,百讀不厭。從而扎實牢記乘法口訣。
綜上所述,本文嘗試將音樂元素與數學教學內容相融合,將音樂作為數學課堂的輔助手段來使用,讓數學課堂告別以往的枯燥、乏味,在音樂律動的襯托下更加靈動,充分利用音樂的精髓來創設氛圍、引領學生探究、幫助記憶,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