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玲
內容摘要:語文是包羅萬象的萬花筒,它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生活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有利于語文課真正走進每位學生的心靈世界,獲得人生的感悟。作為當代語文教師,只有調整教學思維、拓寬生活視野,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親切感、新鮮感和生活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語文學科是一門內涵及外延極其廣泛的學科,語文來自于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教學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語文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正如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所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何使學生真正領悟到語文的博大精深和它無處不在的魅力呢?如何將語文教學貼近生活,讓語文教學與生活結伴同行呢?本人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作了初步的嘗試與探索,現談一些自己的粗淺體會與感受。
一、課前走進生活,激發學生求知欲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教學時,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貼近生活,課本是生活的記錄。如果學生課前對課文內容有了感性的了解、直接的體驗,那么,將特別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樹葉都是綠色的嗎?》這一課時,在課前我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探索、搜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激起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第二天,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紛紛拿出自己的勞動“果實”,從實際中找到了答案:樹葉并非全都是綠色的,原來還有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再如,教學《長征》一詩時,由于學生并不了解紅軍這一壯舉的歷史背景以及經過,在課前我讓學生回家后,邀老一輩講講那“長征的故事”“革命前輩的故事”等,并且在課余時間帶上自己的電腦,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長征時的影片,讓學生感受長征中的艱難困苦,了解紅軍這一壯舉的歷史背景以及經過,深刻理解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這樣不僅使學生主動求知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學起來也興趣盎然。
因此,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
二、課堂中體驗生活,生活的氣息融入語文
語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著語文。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力求貼近生活;將文本學習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讓文本的內涵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的環境,擴大語文學習的空間,為學生創設良好自主的學習情境,增添豐富的生活色彩。
1.創設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更明顯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凡卡》這一新課時,我讓學生把自己的一天生活,說給大家聽一聽,從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談論,結合學生語言表情引導他們體會到現在的幸福生活。然后借機導入,有一個九歲小男孩卻生活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他叫凡卡。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再談談凡卡受了哪些苦?為什么這么小的年紀受那么多苦?學生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答案,有些學生開始質疑了:為什么我們中國的孩子就能幸福的生活,而凡卡的生活卻如此悲慘?這一質疑,引起全班同學的求知欲,通過教師引導——講解文章時代背景,使學生領會從小凡卡的悲慘學徒生活,看到受盡摧殘的舊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縮影。創設情景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在含義,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2.結合實際生活,優化教學課堂
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優化教學課堂環節。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先從解決生字詞入手到總結文章思想結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這樣程序化的教學,難免會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多元化的課堂,可將認為老師應該擁有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到真正的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比如,每堂課前請一名學生作“2分鐘演講”,讓學生在班級交流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開展主題隊會,讓學生寫《每日所見所聞》;鼓勵學生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賽,經常接觸生活,積極參與集體生活、公益勞動、社會實踐、參觀旅游,甚至交友談心寫日記……這樣,在“語文化”的生活中,學生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使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三、課后向生活延伸,引導課外自主學習
課堂是孩子們學習的主要場所,但決不是唯一場所。生活中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如何引導孩子們自主地在課外學語文、用語文?我通過一些社會實踐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于生活中體驗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比如,講解《火燒云》這課時,除了讓學生感受課本中火燒云的絢爛多姿,在課后我還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火燒云”,身臨其境從中體會火燒云中云彩的形狀瞬息萬變,美妙無窮,并寫下觀后感。其中有一個學生寫了這樣一段話:觀賞《火燒云》這篇文章后,我發現大自然真的是很美妙,連我以為很普通的云朵都有這么多神奇的變幻,我以前從來就沒有發現這些現象,以后,我一定要更多地去觀察大自然,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將語文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參透,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社會是語文教育的大課堂。正所謂“一切生活皆語文”,生活化的語文活、真、實、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情,有利于體現生活的價值,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學語文,就是感受生活,學語文,就在享受生活,學語文,就在裝扮生活。這就是生活語文,它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