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雨
摘要:體育是初中的基礎性科目,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的健康保駕護航,使得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備戰考試。目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和改革,怎樣提升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然而目前我國初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不容樂觀,這主要原因為體育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對體育興趣不高,以及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自行鍛煉。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就需要對提升對初中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體育 初中 自我鍛煉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強健的體魄,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和家長都逐漸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體育教學還不足以支撐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初中體育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設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并加強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一談提升初中體育提升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更新自身教學理念,重視體育教學多元化
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開展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許多年都按照相同的體育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進而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的缺失。而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體育鍛煉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也發生了變化。如果教師不及時地進行更新,就會使得學生對體育教學缺乏興趣,就更別提自我鍛煉能力的提升了。
例如,在教學“籃球”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NBA籃球明星的集錦視頻,比如科比的后仰投籃、納什的鬼魅傳球、詹姆斯的暴力扣籃。學生對籃球比賽充滿了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認識籃球,并感受籃球比賽的激情與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教學、競賽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方式來打造有活力的體育教學課堂。這樣就就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進而為學生從事自我鍛煉奠定基礎。
二、借助體育游戲教學,提升學生體育積極性
新課程強調要開展“快樂體育教學”,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初中生背負著沉重的課業負擔,如果教師在一周一節的體育課還給學生規定過多的訓練任務,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加重學生身心的疲憊。因此,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融于游戲的環節,提升體育活動的趣味性,使得學生能夠廣泛地參與進來。
例如,在教學“跳高”這部分知識時,“跳高”是相對較難的體育訓練項目,但是對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力量鍛煉有很好的幫助。首先,在熱身環節,筆者讓學生玩了一個“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活動,代替了原來枯燥的繞圈跑步,學生玩的不亦樂乎。之后,在讓學生練習跳躍時,筆者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跳躍橡皮筋”的游戲,讓學生選擇任意的姿勢來跳躍橡皮筋,并且讓學生注意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幾個運動環節。如此,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以往提升了很多。在課堂結束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要求學生在大課間或者放學后也可與同學共同進行課上的體育游戲,這樣就能良好的促進學生參與到自我鍛煉中,進而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三、采用分層教學策略,讓學生明確自身能力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一些項目是要求學生必須合格的,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障所有的學生都能在這些項目上合格,然后針對合格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學生只有清楚了自身的能力所在,才能更好的進行自我鍛煉。
例如,體育課中的往返跑、短跑、長跑、男生俯臥撐、女生仰臥起坐等都是學生必須達標的項目,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統一的訓練,還要鼓勵一些難以達標的學生進行自我鍛煉,通過科學地計劃分配、訓練等方式幫助學生在畢業前完成這些必要的內容,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然后根據學生達標的情況,可以適時地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長等安排一些籃球、足球、羽毛球等活動,開展分層的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明確自我鍛煉的內容,使得自身的鍛煉形式更加的具有科學性。
四、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科學的評價體育教學對體育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比較陳舊,評價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師除了還關注學生的自身情況和訓練過程,也要根據學生的自我鍛煉的情況有層次進行評價和考核。另外,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在自我鍛煉時的籃球賽和足球賽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將這些納入到評價標準里面,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我們要用正確的目光看待初中體育教學的自我鍛煉,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首先,教師應當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還要加強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而為學生順利開展自我鍛煉與自我鍛煉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許田宇.初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提升的思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8):73+75.
[2]常麗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學周刊,2013(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