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愛玲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縮小優差生間的差距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那么如何提高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呢?我在日常教學中也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在小組的組建、分工、合作技巧上進行安排和管理
(一)小組的組建
在構建小組時盡量做到結構科學合理。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一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又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建立學習的“多元世界”。組間同質就是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爭取小組間的零差距,做到每個小組實力相當。組內異質就是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的差異將不同水平、不同層次、不同特質的學生放到一個組內進行優化組合,讓他們取長補短,盡量做到最佳組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工既有利于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于組內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為以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的分工: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每個小組4人,每人都應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例如,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總結員和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合作的內容、進度及做好分工工作,組織全組人員認真有序地開展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活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總結員負責總結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匯報員則進行歸納總結后代表本組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小組內的成員角色動態發展,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均衡發展的機會,可以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三)小組的合作:重視合作意識和技能的培養
1.學會傾聽,領悟他人思路。
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不僅要讓學生會表達更讓學生會傾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并采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與傾聽習慣,教師也應發揮示范作用。
2.學會表述,爭取做到技高一籌。
學生在表達自己見解時,首先必須理清思路,能夠面對其他成員,大膽的講述出自己的觀點,包括解題思路或不懂的地方。能夠很好地講,也是建立在聽的基礎上的。小組內,每一個同學都有權利和義務講述自己的解題過程。并且發表自己對其他同學解題思路的看法。 把自己的想法有條理的較清楚的表達出來,同學不能同時說,否則同學之間就無法聽清楚對方表達的內容,應盡量一個一個發言,發言時每位同學的思維方法,理解過程都能被其他同學了解。其次,正在講述的同學也應該允許其他同學提出疑問,針對他們聽不懂或聽不清楚的地方,以促使自己更努力的把思想傳達給他們。再次合作小組后來發言的同學,如果發現自己的觀點與前面的同學相同,可以不說或者減速。在他們的基礎上,學會發掘他們解題過程中的欠缺因素,借助已有的思想方法,進一步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去想同學們沒有想到的,補充同學們沒有說過的內容。
3.學會欣賞
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互相欣賞,學會互相幫助。學會欣賞他人,能夠促使合作小組內和諧而民主的學習氣氛的形成。欣賞在于能夠贊賞他人的優點,同時包容他人的缺點,對組內每位成員的動機、出發點有合理的評價,學習他人進步的思想來填補自己的不足,使每一位成員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保持積極進取、活潑向上、自信創新的態度,以求共同提高。合作學習中學會欣賞他人,才會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樂于講述自己的思想方法,用于修正他人的觀點以及接受他人的意見,且反過來修正自己的想法,才會在他的身上或學習過程中學到點什么。
二、教師設計問題要適當,對小組合作要有效組織、合理調控
(一)教師問題設計適合學生討論
在教師備課時,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探索和討論的價值,有一定的挑戰性與開放性。如果問題比較簡單,大多數學生獨立就能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反之,如果問題解法多種多樣,結果不唯一,學生往往考慮的不全面,獨立思考也有一定困難,急著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樣的問題才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合作交流中,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知識,又培養了他們創新思維能力。
(二)教師有效組織合理調控
1.合作學習前要讓學生獨立思考
2.保證小組有足夠的合作時間
3.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評價和獎勵方式多樣化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助、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的評價,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質上的多樣化的獎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帶給學生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課堂上敢站起來發言的人多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因此,教師必須精心準備,設計選材,設置目標,積極介入,并為小組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在合作學習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效、高效。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課堂一定會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