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一、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寫作水平
很多老師一談到習作就頭疼,學生習作水平較差,無話可寫,表達能力差,甚至一道口語交際就無話可說。那問題出在了哪里呢?寫作水平又和什么有關系呢?很明顯,就是和我們平時的閱讀量有關,《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總量作了明確的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課文160篇(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一個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那花那么多時間去閱讀,會不會把成績落下呢?我想這是大多數老師的疑惑。學生都是從低年級過來的,一二年級分數普遍偏高,大都在九十多分,原因是年級低考察的是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可是到三年級就出現了分水嶺,語文成績一下子降到了八十多分,老師們都非常清楚試卷內容分為識字、寫字、課內外閱讀和習作,基礎知識占的比重越來越少,檢測學生能力的題目所占分值越來越多,這恰恰檢測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這些知識都是課本中所沒有的,是很靈活的,平時不愛看書的學生總是考不出令人滿意的成績。而且越到高年級越明顯,讀書多的學生后勁特別足,成績會越來越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并不只是為了考試,更為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學好各學科基礎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擴展知識面,不斷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讀國學經典、增強語言文化底蘊
當然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僅僅依靠我們的學生自己是很難奏效的,我們老師也必須改變觀念,以身示范,正確引導,還要有計劃科學的安排。老師們與其買或借大量的課外學習資料占用學生的業余時間,或撕心裂肺的去強制要求學生閱讀老師選取的書籍倒不如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自由地去閱讀,想看什么看什么,不要去強制規定學生要看我們老師認為有用的書籍,只要他們在看就能在閱讀中汲取知識營養,展開想象。
前幾天看過一則文章說的是筆者被朋友問道:你的小孩,你想讓他學什么特長?他毫不猶豫地說:國學。為什么呢?教育改革后,將最大限度提升全體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得語文者得天下”,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而語文學習重點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除了明晃晃的分數,國學教育還是作用于少年兒童,有益于少年兒童一輩子的教育。那么我們為什么要鼓勵孩子從小學國學?年初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再一次把董卿推到了風口浪尖。看著舞臺上她的舉止笑談,我們才明白什么叫“腹有詩書氣自華”受眾人稱贊時,她坦言這與小時候的積累有關:從小就喜歡看書,尤其是國學經典,幾乎每天背一首詩。”深厚的童子功修煉,早就將那些字詞融進了骨肉里,長大后,想忘都忘不了。孩子從小接觸國學,以圣賢為師、與詩人為友、與哲人作伴,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無論是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還是修養內涵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當然讀國學也是需要興趣的,我認為要想讓孩子有興趣來讀書,就要讓孩子有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老師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不要隨便否定學生的愿望。要讓學生走出課堂以后,就很想讀些“讓人輕松”“有欣賞價值”“能開闊視野”的書,或者是支持讀那些在孩子們中間流行的讀物。當孩子有了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時,促使孩子養成天天自動讀書的習慣才有了基本條件。
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把孩子們抵觸的讀后感變得“好玩”起來
好記心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能促進寫作能力提升。我在每天的閱讀課后是這樣要求學生進行讀書筆記的書寫的: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我所規定的三種讀書筆記的書寫方式進行讀書筆記的書寫。
方法一:運用情節圖,梳理故事情節。方法二:對比故事內容進行比較閱讀。方法三:設計名片。
當然以上所有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要以不影響孩子的閱讀積極性為原則。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傷害。
四、關于閱讀習慣的培養,我平時是這樣要求學生的
一是要學會選擇“好書”,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書就是進行一次愉快的心靈之旅。我們要學會選擇好書,要多讀一些名著。
二是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是提高閱讀質量最有效的途徑。對文字的熱愛,是每一個孩子的本能。大部分學生都是很愛讀書的,之所以有的不想讀書,是因為沒有好的讀書方法,也感受不到讀書的樂趣,鑒于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三是要堅持每天讀一點,持之以恒。學校安排的課外閱讀活動,就是提倡大家每天讀一點。
四是要帶著問題去閱讀,“讀書能解惑”我們希望通過閱讀獲得理解力,那么就需要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從書中尋找答案。書籍就是不能說話的老師,我們要努力從它身上獲取知識。
五是要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我們小學生在讀書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要學會主動向大人詢問,尤其要學會向工具書詢問。
六是是遇到好書要反復讀,讀上好幾遍,品出其中的味道來。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要改變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我們山區學校主要還是靠我們教師。隨著新的課程標準不斷前進的步伐,我們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要敢于創新,探尋新穎的思路和方法,運用科學、靈活、有效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此外,教師們還要大量閱讀,持之以恒地用書籍來充實自我,“腹有詩書氣自華”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就會駕輕就熟,才會以榜樣的力量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只要每天堅持閱讀,它就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長日久,閱讀就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