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譚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游戲,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區域活動以個性化,小組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在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區域活動具有自選性和自足性,教育價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應的活動特點,這決定了教師對區域發揮有效的教育功能,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老師的有效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就此問題淺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尋找幼兒的興趣點,及時調整活動內容
在區域活動中,觀察性指導尤為重要,從區域的選擇到材料的投放,幼兒在區域中需要哪些幫助,有些什么興趣,如何使用材料,遇到什么問題,完成任務時有什么困難等,都要通過觀察來實現。如:在計算區域活動中,有一個排序的游戲,一開始,老師就提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能力強的幼兒并不喜歡,通過觀察發現,原來簡單的排序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認知需要了,于是,老師對活動內容及時進行調整,引導他們自己設計排序表,一會兒他們的興趣立刻提高,氣氛也十分活躍,由此可見,只有通過觀察才能了解到幼兒的興趣,認知水平及發展需要,并根據此活動作出符合幼兒興趣和實際情況的調整。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要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要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二、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思考
區域活動寬松、自由、幼兒選擇性大,老師的指導也較靈活,老師可以采用間接指導的方式,它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行為的。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應讓他們自己想嘗試著解決,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暗示的方式,使之受到啟發。當然,當暗示無效時,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導方法,因為這時 老師給于直接指導,能增加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有一種成功的體驗。
在區域活動中,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時,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于孩子,讓他們被迫接受你所認為的,那樣幼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或者出現厭煩情緒。
在區域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各種表現評價幼兒的行為,評價的目的在于引導幼兒自發自愿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注意重視幼兒創造性的發展。首先,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這不僅能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同時也使幼兒間有更多交流的機會,教師以鼓勵性語言引導幼兒,如:“你搭建的積木可真漂亮啊,可以向同伴介紹一下嗎?”這樣既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兒想說的愿望,以便更好地向幼兒介紹或展示各種成功的經驗。
三、師生互動,創設良好的氛圍
幼兒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創設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使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得以發展,從而更好地主動活動。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互動,幫助他們發現新問題,能使幼兒的活動持續不斷地探索下去,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價值。
如教師到閱讀區。發現兩個小朋友為了看同一本書而爭吵不休,閱讀區出現吵鬧、圖書擺放雜亂等問題,這時老師就參與他們討論:
(1)當兩個人同時都想看一本書時怎么辦?
(2)怎么才能使閱讀區安靜?
(3)怎么擺放書才整齊,不亂。便于小朋友取放不容易破?接著就與孩子們一起制定規則。孩子畫,老師寫,這種在師生活動中建立起來的的規則,幼兒感到特別溫馨,親切,容易接受,玩起來也沒有壓力,從而活動效果就有了保證。
體會《綱要》通過實踐的探索及理論的學習研究,開展區域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對區域活動更感興趣,使幼兒在教師指導和自主參與中不斷得以進步,教師在區域當中,是以觀察、指導、記錄、談話與聆聽作為教學方式,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探索、發現嘗試、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總之,為了提高活動區域的活動效果,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尋找他們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去探索、發現和思考。同時,應注意做好師幼互動工作,為幼兒的探索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