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_執行/本刊記者 陳楠
美國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全面加征關稅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今年9月,我國對美出口全面下降,整體出口下降20.1%,其中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分別下降21.8%和8.5%。除了美國,其他兩大傳統市場歐洲、日本也有下降。
在傳統市場出口受阻之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國出口的增長亮點。盡管9月我國對全球出口下降,但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卻實現了4%的增長。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706.7億美元,其中中亞、西亞和南亞是主要增長地區。雙邊貿易平穩、有序的發展使“一帶一路”國家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比重進一步提至35%,市場地位逐步攀升。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紡織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并作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快速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導和示范性產業。10月17日,2019中國紡織業“一帶一路”大會在江蘇盛澤召開,紡織服裝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合作的累累碩果一一呈現。
以“一帶一路”上的近鄰為例,自“瀾湄合作”建立以來,中國與湄公河五國之間的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體實現了平穩較快的增長。2019年上半年,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和湄公河五國的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占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0.2%,總規模已經超過日本。
再看“一帶一路”上的遠朋,近兩年不少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已將觸角伸到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地區。就在11月,無錫一棉(埃塞)工廠正式投產,該項目總投資2.2 億美元,規劃建設總規模30 萬紗錠的紡織生產基地。
中國紡織業為何能在“一帶一路”上取得這樣的成果?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產業基礎牢靠,在全球紡織產業中占有重要席位。2018年,中國的纖維加工能力達到5460 萬噸,約占全球纖維加工量的超過50%;其中,中國化學纖維產量占全世界化學纖維產量的約70%。同期,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超過2800 億美元。
那么,具有絕對優勢的中國紡織業要如何在“一帶一路”上取得更大發展?最終的答案體現在兩個關鍵詞:高質量和可持續。放眼全球,具有命運共同體的紡織產業,競合才能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