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摘要]數學是哲學的一門衍生物,它源于生活,且植根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牢牢抓住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點,巧妙地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數學;生活;德育滲透
引言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
一、創設情境,讓生活問題走進課堂教學
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他們知道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為了讓它不再是學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些與生活實踐有關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試j式,對實物進行感知操作,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概念,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厘米、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從比高矮的實際例子人手,詞i侖這些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借助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后動手測量鋼筆的長度、書本的長度、平伸手臂的長度以及黑板門窗的長度等。通過操作,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厘米、米的長短及這些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再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人:“誰知道,汽車為什么能行駛得又快又平穩?”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圓的。”“為什么車輪做成圓的,汽車就能行駛得又快又平穩呢?”學生面面相覷,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來,汽車為什么行駛得又快又平穩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還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弄懂“圓”“圓心”“直徑”“半徑”的概念及性質。學生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究知識,然后再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學生在主動參與,在“動”起來、“活”起來的過程中,有了成功的體驗,激起了更強的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二、學以致用.讓數學走向社會實踐
數學知識的掌握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生活。21世紀的教育要求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展,培養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較強適應能力,又有獨立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其實數學一點都不可怕,正如陳省身先生為少年兒童的題詞“數學好玩”,數學的魅力在于它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數學蘊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數學從來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也絕非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證明和推導,數學本身蘊藏著智慧的巧思和靈感的光芒。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有數學的身影,小到個人的投資理財、交易買賣,大到一個工廠的生產計劃、一個項目的進度管理,甚至刁頁宏觀的經濟政策,哪一個也離不開數學,所以,數學是活生生的學問。在教學時,要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重現學生的實踐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應用意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如教學“利息”時,我讓學生到街上的信用社去調查當前的年利率和利息的計算方法。以3000元為例,讓學生自己設計最合理的存款方案。再如在講解完“土地的測量”后,可以讓學生拿著測量工具實地測量一下學校操場的長和寬、教室的長和寬。這樣通過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把單純解答式問題設計成知識應用的探索題、方案設計題、實踐操作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讓數學教育走向學生心靈
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它本身就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有關內容,適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形象生動的插圖,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我國數學史上的優良傳統等內容,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例如,我國領土遼闊,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的長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長約6300千米。還可以通過介紹“祖沖之在1500年前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一個世紀”這個事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總的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同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