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婕 華玉皎 荀彩蓮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一種趨向于多維、交互合作的學習共同體,而手機App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育工具,也廣泛應用于大學校園內。然而,其多樣性和依賴性卻使大學生在App的選擇上不得要領。針對英語類App專業性良莠不齊、效用性因人而異等問題,本文以常州工學院為例,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訪談等方式歸納出當下熱門的幾類英語App,分小組對比研究英語App的實用性并提出相應建議,從而幫助學生合理地利用英語APP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學習;手機App;應用研究
一、概述
隨著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基于新一代互聯網科技的創新發展,“互聯網+”的概念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與其他領域一樣,傳統教育也受到巨大沖擊:教育模式從單維走向多維,教育資源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習方式也從被動走向了主動。手機App作為移動設備的附屬功能,憑借其便攜性、多樣性、連通性和簡單性獲得了大學生的喜愛。然而在英語學習類App的應用過程中,大學生們經常遇到App種類的挑選、學習的實用效果、學習成果的保持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出針對性研究。
二、英語學習軟件與假說原理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料的輸入和輸出是至關重要的兩大環節。美國語言教育家Stephen D.Krashen最先提出語言“輸入假說”,他提出著名的“i+1”公式(i為學習者現有水平,i+1表示略高于現有水平),認為語言習得的唯一途徑是獲得大量可理解的輸入。與此相對,Swain的“輸出假說”,強調了語言的輸出環節在語言習得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此基礎之上,Michael Long提出“互動假說”,他通過一系列試驗確定了語言習得過程中互動的重要性。英語學習類App的設計基于并充分體現了這些理論,因為語言材料的輸人與輸出一樣重要,設計者更要兼顧大學生與軟件之間的可理解性互動。
三、大學生英語App使用現狀的調查研究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促使移動終端也在不斷革新進步,其種類紛繁復雜。關于英語學習的App大致可以分為五種:查詞類、背詞類、聽力類、口語類以及閱讀類。以常州工學院為例,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統計調查數據發現,有道詞典的使用率最高,高達70%,BBC軟件的使用位居第二,占56%,而百詞斬、VOA慢速英語、每日英語聽力、英語流利說占比接近,分別為總人數的39%、37%、33%、41%,還有一些偏小眾卻也有著獨特優點的英語App也不容忽視。
此外我們隨機采訪了院內的多名學生,得出結論:英語App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同學們認為,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激發學習興趣。英語學習App一改傳統教育的模式,反映的是最新的教育資源,利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手段,生動、高效、豐富,能幫助學生極大提高學習積極性。竇川川、熊文穎指出,“傳統的教育方式略顯呆板,而通過App軟件則可以讓學生從眼耳手鼻等多種感官接受他人的教育,文字、聲音、畫面多種途徑綜合教育,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認知與學習興趣,趣味程度較傳統教學方式有了很大提高,更有利于實現教學目的。”二是提升學習效率。與傳統課堂相比,英語學習App提供的教學信息量要大得多,大學生可以大大提高英語學習輸入量。另外,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度、理解程度等進行相應的調節,使英語學習在更加自由、寬松、高效的環境下進行。
為進一步研究英語App的實用效果,我們還測試了20名學生。將這20名學生根據各自的薄弱項分為兩組——聽力口語組以及單詞閱讀組,展開了長達8周的對比研究。通過每周的小測驗,我們發現他們的成績總體呈增長趨勢。由此看來,英語App的合理使用能有效幫助使用者,尤其是英語薄弱者提高其英語技能水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大學生在使用App進行英語學習時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難與阻礙。一是費用問題。絕大多數英語學習App都需要聯網使用,雖然各大通信運營商都推出了流量套餐等優惠政策,但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資費仍然偏高。誠如汪美俠所說,“學習就受到了限制,因而缺乏連續性的學習環境,進而會導致部分學習任務的滯后,最終會影響整個學習的進度和學習效果。”而且很多英語學習App都是付費項目,這對大學生而言更是額外的經濟負擔。二是利用英語學習App的時間有效性問題。眾所周知,手機成癮是目前中國社會人群的一種通病。固然英語學習App設計精巧,使用便利,但是當大學生打開手機,還是很容易被其他應用功能所吸引,特別是娛樂和社交功能,無法充分把控時間來利用App進行英語學習,從而降低了App學習的有效性。
結語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使用英語App的情況進行研究,基于假說原理,經過長期測試,認為英語App對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顯著的成效。對此,我們將對真正好用和有效的英語App進行推廣,希望那些仍處于迷惑之中的大學生能在App的幫助下提高英語水平。除此以外,能否將英語App投入教學工作之中,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仍值得去研究。
本文系2017年常州工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英語學習類APP在英語專業學生中的應用與研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竇川川,熊文穎.淺談APP軟件在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課堂上的應用與障礙[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2):109-111.
[2]靳瑞霞.“互聯網+教育”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22):18-21.
[3]汪美俠.移動網絡學習在成人英語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