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發展,“亞健康”問題也得到了社會的重視,民眾已經從原來的溫飽需求,向健康養生的角度發展。四川省有著“天府之國”的美稱,地理環境優越,本文通過對四川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內容展開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四川;體育;康養產業;融合;研究分析
康養產業主要包括休閑體育旅游和康養保健旅游等內容,并且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之中。四川省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適合開展康養產業,所以,相關工作人員不妨響應國家號召,就體育與康養產業的融合,提出一些相關的工作意見,進一步深化相關的產業結構,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寶貴經驗。
一、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關鍵
在體育發展的過程中,體育與康養產業的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相關人員應該對休閑體育與康養旅游的共性、差異性展開合理分析,將休閑體育的內容,納入康養產業之中,確保二者能夠深入融合,達到共同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從而為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提供全新的旅游模式。利用體育與康養產業的融合模式可以將休閑體育同旅游互動,這是生態旅游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能夠很好地滿足民眾的養生需求,實現體育資源同養生旅游互動的交叉滲透。
二、四川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一)人才缺口較大
康養產業是一種將健康、養老、體育、醫療和飲食等內容融合為一體的全新旅游形式,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旅游人才。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當前四川省一些著名的旅游院校,所培養的大都是常規性的應用人才,康養旅游人才缺乏。而地方對于康養產業旅游人才的需求較大,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相關人員給予高度重視。
(二)輔助產業較弱
康養產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相關的旅游產業進行互相補助,比如醫療行業、農林產業、體育文化產業等。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當前四川省一些康養旅游產業的輔助產業正處在發展的瓶頸期,表現過于薄弱,尤其是與其相關的度假、研修和體育等產業,建立的聯動性較小,產業間的競爭要多過合作。
(三)品牌知名度較低
盡管四川省是我國的旅游大省,但是體育與康養產業的融合工作開展的時間有限。可能在近幾年產業發展成效比較明顯,但這一方面是依托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則是某些地方出臺了有力的舉措。四川省在康養產業品牌的打造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上升空間,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的規模不夠成熟。
三、四川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措施分析
(一)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要想將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起來,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所以,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樹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觀念,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人才引進的機制,根據市場的導向,以促進四川省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為目標,培養出一批合格的高層次管理人才。此外,在執行過程中,工作人員要以提升人才素質、滿足崗位技能為發展的核心,可以同一些地方旅游院校策劃人才培養計劃,將壯大集群人才規模、質量的工作設定為總體目標,打造出一支質量優異、結構合理,且整體效能比較優良的人才隊伍,這樣才能為四川省的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一個扎實穩固的基礎。
(二)發展相關產業基礎
在調查中發現,旅游行業是一個具有較強綜合性、關聯性的產業,要想壯大四川的康養旅游產業,大力發展一些同康養產業相關的產亞是根本,尤其是要重視體育產業,這樣能迎合現代民眾的消費心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四川省可以根據自身的旅游資源,以市場需求為主要的發展動力,創新整體的管理機制,整合相關資源,從橫向、縱向的角度延伸康養產業鏈條。另外,對于一些相關的產業,像體育、金融、信息技術等內容,也應該深入的了解,將“康養”同體育的發展結合起來,幫助二者達成有效聯動。
(三)提升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地方的整體形象,這一方面四川省具有先天性的優勢,民眾對于四川省的旅游認識相對比較開放。所以,在將體育與康養產業進行融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一些刻板的印象進行消除,打造出集群發展的產業特點。首先,對于四川省旅游城市的形象,應該從體育產業的角度,凸顯其地脈、文脈內容,要將四川省豐富的地理資源應用的恰到好處,將體育資源優勢同康養旅游的內容緊密結合。其次,在營銷工作中,相關人員還可以開發一些同體育康養主題相關的旅游產品,加大整體的營銷工作力度,塑造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形象。
(四)打造集群品牌核心
優質品牌是打造產業的核心,為了打造出康養的龍頭企業,相關人員可以扶持出一批技術含量較高,且具有一定基礎的旅游企業,將其發展為康養旅游品牌,實現由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甚至是世界級品牌的逐步發展。例如像四川省的攀枝花,在近些年主要圍繞“中國陽光康養旅游城市”的建設,將一批附加值較高、市場潛力較大的康養旅游企業,培養成了馳名中外的旅游品牌,深化了體育產業標志。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四川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工作內容,相關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此深化康養產業的發展基礎,為地方經濟的提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永.康養產業融合的內在機理分析[J].中國商論,2018(26):160-161.
[2]鐘露紅,王坷,阮銀香.攀枝花“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08):8-9.
[3]陳巧.四川省休閑體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