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培杰
摘要:Auto CAD是當前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設計和繪圖軟件,該軟件多被應用于建筑行業和機械行業。現階段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旨在培養專業的專業的技術人才,但由于CAD的學習難度較高,且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因此教學質量相對偏低。本文通過對在AutoCAD教學過程中應用實例教學法的過程和優勢進行論述,希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Auto CAD;實例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03-0147-02
CAD技術已經成為建筑行業設計人員必備的素質,而AutoCAD作為目前效果最好的技術,自然而然受到人們的重點關注和學習,并已經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我國部分高校也設置了AutoCAD課程,并將其作為重要的選修課程,但是AutoCAD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教學,加大了學習難度,致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因此無法得到保證。
1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意義
由于我國互聯網普及較晚,許多學生僅會使用計算機做一些基本的操作,AutoCAD對于他們來說較為神秘,因此他們對于學習繪圖軟件抱有懷疑心理,懷疑自己是否具有學習Auto CAD技術的能力。再加之該繪圖軟件入門難度較高,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中途就紛紛放棄。利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AutoCAD教學,本質上是不可取的,因為該技術側重于實踐操作,而不是理論,以書本為主的教學方法,無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其運用方法,其教學質量自然很難得到提高。
2 傳統AutoCAD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AutoCAD教學方法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老師授課的方式又以特定的教材為基礎,授課方式較為僵化,雖然學生可以在短期內掌握AutoCAD的相關理論知識,但記憶卻不深,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忘掉理論知識。盡管部分理論知識可以在實踐課中得到驗證,但是學生卻不能靈活運用頭腦中的相關知識。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解圖能力,致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無法對圖形的結構和性質進行判斷,其掌握的理論知識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實踐也因此毫無目的。并且,在考試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列出一部分圖形讓學生進行制作,一些掌握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只能借鑒別人的圖形來應付考試,致使AutoCAD教學毫無教學質量可言。
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AutoCAD教學,其教學過程較為單一和枯燥,長期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習,會導致學生對學習AutoCAD產生厭煩,缺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并且,學生也無法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學生縱然掌握了全面的理論知識也無法有效的利用,許多學生也因此對AutoCAD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AutoCAD學習難度較大,并紛紛放棄學習。
3 利用實例教學法強化AutoCAD教學質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就是對教學方法最好的解釋,傳統教學方法就好比教師給學生一條魚,雖然短期內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但卻不能長久,而實例教學法就是漁具,可以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AutoCAD,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強化。
3.1 實例教學模式概述
首先教師應列舉AutoCAD的實際例子,并對實例圖片的設計和制作特點進行講授,其次,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對實例進行討論,發現制作實例圖形的工具和命令;然后,學生需要利用AutoCAD軟件對所得出的結論進行驗證,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操作步驟進行規范性指導,此外,教師在學生自主世勛的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好學生的實訓情況[1]。最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使用AutoCAD軟件制作一個圖形,制作完成后讓學生分組進行圖形檢查,檢查過后將作品上交,教師需要根據作品的實際情況評判成績。由此可見,實例教學法的使用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腦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
教師在開展實例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首先應選擇結構簡單,制造難度較小的圖形作為實例,然后慢慢地帶領學生對圖形進行解剖,以此來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AutoCAD的教學質量。
3.2 利用實例法激發學生學習AutoCAD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實例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才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推動力,在互聯網時代下,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一定的互聯網技術,尤其是工科專業的學生更需要加強自身對AutoCAD的學習,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同時高校和教師也需要積極利用實例法,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應選擇社會上常用的圖紙,或是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圖紙,然后對圖紙內容進行完善,利用繪圖軟件優化圖紙,并在課上展示圖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需要將制作改圖紙的方法和原理傳授給學生,以此來明確教學的目的,學生在了解教學目的后會更有學習動力。此外,教師在選擇圖紙時,應根據教學的進程選擇難度合理的圖紙,避免因為圖紙制作難度過高,澆滅學生學習AutoCAD的熱情。
3.3 布置任務,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定的方法,強化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合理的布置一些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完成[2]。例如: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所使用的實例稍加改動,讓學生在課下對該圖形的概念、圖形繪制要求、尺寸標注方法等內容進行掌握,并根據這些內容重新繪制作品。此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教師應對所有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明確,并進行分級,按照等級合理的布置任務。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能充分得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從而強化了AutoCAD的教學質量。
3.4 增加練習次數
利用實例法進行AutoCAD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AutoCAD本來就是偏重練習的學科,如果不經過大量的練習,學生縱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也無法熟練運用AutoCAD制作圖紙。為此,教師需要不斷要求學生進行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圖紙實例,讓學生按照實例圖紙的制作方法,完成作品制作,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會提高練習的次數,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會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高效的掌握AutoCAD。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實例法對期末考試的形式加以創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實例進行圖紙制作,并按照完成情況評判成績,學生為提高考試成績,自然會在課下進行自主練習,AutoCAD的教學質量也會因此實現提升。
3.5 加強合作,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新時期的社會是正處在高速發展中的社會,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社會中實現更好的發展。為此,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促進學生之間達成合作,讓學生學會合作,正確認識合作的重要作用[3]。例如:教師在進行AutoCAD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其針對自身的優勢合理地進行分工,比如有些學生善于操作計算機,則讓其作為主要的操作人員,而有些學生善于計算,則讓其對設計圖案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參數進行計算,通過這種方式的使用,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的力量,從而在讓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養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將會對其未來發展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
3.6 利用實例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繪圖速度
由于AutoCAD是現代最為先進的繪圖軟件,該軟件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數量較多的圖塊,學生在使用AutoCAD進行繪圖時,可以充分利用軟件內部的圖塊,將其代入至其所要繪制的圖形之中,減少了學生的操作難度和操作壓力[4]。其次,學生還可以將自身制作的圖形保存至軟件內部,形成新的圖塊,以便于制作后續圖形過程中使用,學生可以對圖形的名字和用途進行標注,如果對該圖形有所需要,可以直接應用,繪圖效率也會因此而提升。例如:學生在繪制廚房器具的過程中,因為大多數家庭的廚房器具都大致相同,所以不需要學生對每一個家庭的廚房器具都繪制一遍,教師可以在介紹完AutoCAD的使用技巧后,在給學生進行實際展示,讓學生掌握AutoCAD圖塊的巧妙用法,然后讓學生按照標準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對于這種技巧會充滿興趣,學習效果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從而強化了教學的質量。
3.7 契合于制圖標準
學生在利用實例教學法進行AutoCAD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與理論知識的聯系,如果缺少正確理論知識的幫助,學生在利用AutoCAD制作圖形時,可能會發生一些問題。例如:學生會隨意設置一些圖形,并且標注圖形的字體和顏色也不統一等。
為此,教師在利用實例教學法進行AutoCAD教學時,應要求學生按照嚴格的制度標準進行制圖,例如:《工程建筑制度保準》等,然后再與實例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標注圖形的標準,以此使同學真正掌握AutoCAD的使用方式。
4結論
綜上所述,AutoCAD作為設計專業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現階段的教學質量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方法較為傳統。為此,高校和教師應將實例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考試形式加以創新和改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AutoCAD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房愛東.“AutoCAD”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2):110-113.
[2]呂小師,唐胡丹.提高建筑CAD教學質量的實例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6(16):187-188.
[3]李天翔,岳鵬,解小琴.高職學生有效學習AutoCAD實例分析——以繪制標題欄教學為例[J].山東工業技術,2018(19):248.
[4]王凱.以技能考證為導向的AutoCAD教學環節的研究[J].科技風,2018(26):34.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