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玲美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反復動手操作方能熟練掌握,據學生反映聽老師講容易,自己動手難,課堂實操課時不夠。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翻轉課堂可實現分層次教學,學生課前觀看視頻、找出疑點、難點,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現場指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03-0149-02
近年來翻轉課堂研究成為教育界和學術界關注的新熱點。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受到了學生的高度歡迎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學生在家通過視頻、網絡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機的發展,終端移動設備的普及,高等學校翻轉課堂的硬件設施完全具備。
1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等學校的一門必修課,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熟練應用辦公軟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反復動手操作方能熟練掌握,據學生反映聽老師講容易而自己動手難。高等學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由于各個地區教學水平的不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已掌握了計算機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而部分學生卻連打字都成了問題。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翻轉課堂可實現分層次教學,學生課前觀看視頻、找出疑點、難點,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現場指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學多于教;另外,我院學生因訓練、比賽耽誤上課,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線觀看視頻,把落下的課程補上;基礎弱的學生可以重復觀看視頻加以鞏固新知識,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擴展知識。
2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
以“第三章word表格制作”為例。本節課以“制作個人簡歷”案例為載體,任務為驅動。將個人簡歷劃分為四個任務:插入表格;添加、刪除行和列;合并拆分單元格;美化表格(邊框和底紋)。
2.1 課前教學設計
1)錄制視頻。
課前一周,老師將知識點、易錯點、綜合實操案例錄制視頻,發布優酷。Word表格制作的重點為單元格的合并與拆分,易錯點為設置內外邊框不一致,綜合案例為“個人簡歷”的制作。我們分別為重點,易錯點,綜合案例用camtasia錄制和編輯視頻。
2)應用雨課堂發布課件和視頻到微信。
課前一周,老師把相關課件和視頻發布在雨課堂,推送至學生微信,發布公告提醒查看課件,預習。雨課堂是清華大學開發的,免費試用的一款小程序,結合ppt和微信,可在線發布試題,支持ppt中插入慕課和網絡視頻。將課件與視頻發布、推送到微信,讓課堂永不下線,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節。課前,學生可隨時隨地查看課件,觀看視頻進行課前預習。課中,實時答題,發送彈幕,增加課堂趣味性。課后,學生可隨時觀看視頻,鞏固知識。
例如:在word表格制作案例中:
首先,在ppt中插入慕課資源“清華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表格制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表格,表格有哪些屬性,如何插入表格,如何制作不規則表格,了解合并、拆分單元格的步驟,了解邊框和底紋的功能。
其次,分別從優酷中插入老師錄制的案例“個人簡歷”的制作全過程和重點、易錯點的視頻。
最后,導入習題,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通過一道投票題了解學生學習遇到的難點如(圖1)。
3)學生查看ppt,觀看視頻。
學生可通過微信查看老師發布的ppt,觀看視頻。在線答題(客觀題、投票、主觀題)。對于疑難疑點可通過投稿發送求助老師。在查看ppt時,對于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可直接點擊頁面上“不懂”反饋給老師。
4)老師查看預習情況,實時跟進。
發布課件后,老師通過微信查看每一學生的預習進度,答題情況,在線批改習題。
將ppt發布雨課堂,學生通過微信查看。老師可通過微信查看每一位同學的預習進度,答題情況如(圖2),提示有20人完成預習,7人正在看,1人未查看。老師可以了解每一學生具體預習情況,每一張ppt花多長時間,在哪一張ppt頁面耗時比較多。哪一頁ppt點擊“不懂”的人數比較多。
2.2 課中課堂實施
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對于每一個初試者都是一個難題。主要有兩點實施難度:一、如何激發學生課前主動查看課件、觀看視頻。二、學生課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知識點了,那么在課堂上我們做什么,講什么,如何組織課堂,才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點進行內化。
我采用了“找茬賽制”促進學生課前主動學習,主動通過互聯網主動獲取更多的知識點;激勵學生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使計算機翻轉課堂順利實施。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更多的時間實操,獲取更深,更廣的知識。
“找茬式比賽賽制”教學設計促使翻轉課堂有效實施,使同學們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學習,讓學習成為自發性,習慣性,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并將這種學習的方式方法應用到相應的學科,甚至終身學習中,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技能,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領導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
“找茬式比賽賽制”的規則:
1)每個班級分成4個小組,實行組長輪流制。
2)組長組員督促組員觀看視頻、參考課本、課件學習老師指定新的知識點。
3)每小組結合學習的知識點,準備三個問題(一定要和新的知識點相關否則扣分,并上課之前發送給老師)。
4)課堂上,每個小組60分的原始分。
5)第一環節,老師解答疑問。
6)第二環節小組互相提問。
7)第一輪提問,搶答題。其中一個小組提問,其他小組搶答,回答正確加10分,提問小組扣2分。回答錯誤扣5分,提問小組加5分。4個小組輪流提出第一個問題
8)第二輪提問,上一次回答的學生不能再回答問題,規則如第一輪
9)第三輪提問,提問小組提出問題,可指定具體由哪個小組回答,回答正確加10分,提問題者扣10分,回答錯誤扣10分,提問小組加10分。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可回答,但這節課還沒回答過任何問題的成員回答,小組可在加5分。
10)注意:所有問題都可回拋給提問者,并可指定任意一位成員回答,回答錯誤扣10分。(保證組長監督每一位 同學學習,不能拖團隊的后腿)。
11)最后,分數最高的小組所有成員為優秀,組長平時成績加5分;分數第二的小組為良好,組長平時成績加3分;分數第三、第四的且分數大于60的為合格,組長平時成績加2分,如果成績小于60,則小組所有成員為不及格,組長不加分。
12)老師總結,并將易錯點,難點,重點講解。學生進行實操。
最后,學生動手實操教學綜合案例“個人簡歷”的制作。學生可隨時請教老師,及時解決遇到的疑點。可小組自由討論,百度搜索,互相幫忙,學習更多的知識,達到功能進步。最終,小組每個成員都順利完成綜合案例。每一個小組推薦一個作品進行展覽,全班同學打分。
2.3 課后教學擴展
教師對前兩個教學階段進行反思,對學生在實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將共性的問題反饋給學生,并記錄為難點,以提高下一次的翻轉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提供教學資源和擴展任務供有興趣的學生和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進行知識深度拓展。Word表格制作的拓展任務為“你覺得我們設計的個人簡歷怎么樣?請設計和制作一個獨特的個人簡歷”。
3 總結與思考
在教學實踐中,相當部分學生僅學習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源,而不去主動檢索資源,深度學習更是無從談起。少數學生甚至課前不去查看相關資源,這就阻礙了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為了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應加大對課前學習的監督,必要時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和獎懲制度。
在教學過程中,5人一組,共6個小組。由于教師的精力有限,教學內容較難時無法為學生及時地解決問題。為保證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組織能力,通過開展多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例如小組討論、小型比賽等,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后的教學研究工作中,根據教學實踐反饋不斷地進行完善與創新,形成一種高效可行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探索該模式在其他學科領域中的應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于妍.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77-178.
[2] 曾明星.軟件工程專業“翻轉課堂”云計算教學平臺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3(8):5.
[3] 張鈴麗.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設計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3).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