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娟
摘 要:近幾年,隨著電商企業的迅速發展、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線上銷售對線下傳統零售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線上線下與物流逐步融合誕生了“新零售”。在對傳統零售業宏微觀環境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就新零售背景下傳統零售業如何以消費者為中心,抓住發展機遇,引入先進科技,尋求傳統零售業的創新發展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零售;傳統零售;SWOT;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712.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5-0109-03
2016年3月,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年度交易額超過3萬億元,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零售體。隨著電子商務在國內的迅猛發展,我國網上零售商品的規模日益擴大,導致多數傳統零售業關門歇業、倒閉。近兩年純電商平臺的發展也遭遇到瓶頸,正在謀求與線下實體店合作發展的新零售模式。在此背景下,傳統零售業如何把握新的商業機會,迎接零售業的變革,通過創新尋求發展成為傳統零售業關注的重點。
一、新零售發展概述
(一)新零售發展背景
“新零售”的概念興起于2016年。馬云在杭州云棲大會上提到,“純粹的電商時代很快就會過去,未來的幾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相結合就能誕生新零售。”因此,新零售是傳統商業結構的調整,是一種創新的發展方式,是電商和傳統零售的融合協作。
(二)新零售的概念及模式
新零售是以創新技術和大數據為依托,線上+線下+物流深度融合,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新一代零售變革。新零售其實是倡導企業線上、線下和移動渠道整合,以新技術驅動零售業與供應鏈重組,以新物流服務新零售的零售新模式。
業界將新零售的模式歸納為三個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物流的結合,整合商品與物流渠道;為消費者提供體驗式服務實現消費場景化;建立新零售服務平臺打造一條新零售全渠道生態鏈。
(三)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對比分析
新零售作為新一代零售變革的趨勢,其對零售行業影響深遠,與傳統零售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區別(詳見表1)。
二、傳統零售業發展環境的SWOT分析
(一)傳統零售業自身的優勢(Strength)
1.絕對的地理優勢,真實的購物享受。傳統零售業地理位置一般距離居民區、商業區較近,交通便利,部分消費者考慮到購物便利性會一如既往地到此消費。另外,消費者作為社會人的角色,更多時候需要進行相互的交流,而傳統零售業里的導購、店員等可以實現這一無法被網絡所代替的需求,特別是時間較多的中老年消費群體更偏愛于到傳統零售店進行消費。
2.休閑娛樂的消費場景無法被網絡替代。多數大型的傳統零售門店屬于一站式的購物中心性質,消費者除了可以購物,還可以享受健身、娛樂、餐飲等服務,滿足消費者放松身心的需求。
(二)傳統零售業發展的劣勢
1.傳統零售業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水電、用工、房租成本不斷上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零售企業的水電、用工、房租成本的平均漲幅分別達為8.5%、8.9%和7.7%。
2.傳統零售業信息化數字化投入低。傳統零售業缺乏對商品、客戶的管理,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精準營銷極其依賴對于信息數據的搜集分析,而傳統零售業在此方面的投入資金平均不超過銷售額的1%。因此傳統零售業缺少對消費者消費數據的統計,無法借助準確的銷售數據進行市場的維護和開拓。
3.盈利模式單一,可復制性強。傳統零售業30%的毛利來自銷售前臺的買賣差價,70%的毛利來自于后臺毛利,如進場費、促銷費等。營業時只需要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相應產品的陳列,技術含量較低,極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4.消費受限制。傳統零售業的營業時間一般較為固定,不能實現24小時營業,消費地點也比較固定,無法達到消費自由化,即時間與空間的自由。
(三)傳統零售業發展的機會
1.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2016年11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國辦發〔2016〕78號,文件中明確了推動我國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對實體零售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等作出了部署,為我國零售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實體零售業發展的信心。
2.電商巨頭投資線下零售進行資源整合。電商的流量紅利時代即將過去,隨著競爭對手的日益增多,電商的消費引流成本逐漸上漲。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物流體系等推動下,電商企業與實體商業的融合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電商領軍企業開始布局線下門店。2017年互聯網的兩大派系阿里和騰訊為擴大各自陣營,將競爭延伸到了線下資源,紛紛向線下零售店投入大量資本,為傳統零售業的轉型發展帶來了機會。
3.融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設施的新型實體零售業態井噴式發展。刷臉支付、電子標簽、智能云貨架、AR 試衣/試妝等新科技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更多元、更智慧、更高效的商業模式將持續為實體商業注入活力,實體商業亦將為零售商連接消費者、嫁接新科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平臺。
4.電商銷售貨品質量難保證。線上交易監管難度較高,許多假冒偽劣商品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導致消費者利益受到侵害,消費者投訴卻得不到有效處理,售后服務無法保證,線上消費的弊端為實體零售帶來了機會。
(四)傳統零售業面臨的挑戰
1.消費者結構的變化。隨著“80后”、“90后”,甚至“00后”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作為伴隨著中國互聯網成長的原住民他們更依賴于網絡消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個百分點,中國消費者網上購物速度呈逐年遞增趨勢。
2.電商銷售沖擊實體零售業。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商企業迅猛發展,由于電商產品的價格優勢,其對傳統零售市場的份額持續進行分流,導致我國傳統零售業的銷售額不斷下降,曾經的零售巨頭陸續走上了與電商企業合作或被收購之路。如:大潤發被阿里收購,永輝與騰訊合作。
三、傳統零售業創新發展的思路
新零售對零售行業的影響極為深遠,它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引導了商業層面的創新,重塑了商業格局。所以在此背景下,傳統零售業需要突破傳統思維,轉變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積極尋求經營模式的創新發展。
(一)尋求線上線下真正的融合發展
順應新零售的背景,傳統零售業在穩定線下消費的同時,要積極開拓線上銷售,避免線上、線下各自獨立運營的初級模式,實現客戶線上線下的相互引流。傳統零售業要借助自身線下擁有真實產品的優勢,嚴把質量關,通過為消費者提供質優的產品和服務,將其引流至線上;同時,線上平臺也要利用自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及時準確的接收線上訂單,通過線下實體店提供的強大物流支撐,完成線上線下的產品質量和服務無縫對接,達到線上線下同質同價,會員賬號互通等。
(二)建立自己的線上銷售品牌
目前線上的電商企業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傳統零售業最好建立企業的線上銷售品牌,借助線上線下平臺對品牌進行宣傳,拓展品牌知名度,在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和高品質服務的同時,強化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提高品牌的美譽度、知名度[2]。如今的年輕消費者大多是“重需求,低忠誠”的,但是一旦被某個品牌吸引,其忠誠度也會極高地體現出來,所以多數傳統零售業雖然已經有了深入人心的線下影響力,也一定要重視將消費者的視線延伸至線上。企業要重視對線上銷售品牌的培育,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線上產品的辨識度,比如蘇寧易購,大潤發的飛牛網均屬于目前線上運營較為有名和成功的品牌(如表2所示),蘇寧易購和大潤發在2017年連鎖企業百強排名中均在前十。
(三)以消費者為中心創設場景消費
所謂場景消費,即是在物的消費之外增加了精神層面的需求,它是物的消費向品質化方向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新零售時代,消費者的消費訴求已經由“追求產品功能為核心”轉變為“購買產品追求生活體驗”(詳見圖1)。換言之,消費者不僅注重商品本身價值,也看重購買的場景、購買過程的整體感受。所以,傳統零售要注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通過優化購買環境、提供高效且個性化的服務,順應消費者的消費訴求。另外,店面產品的陳列及經營更加強調商品關聯性及集聚效應的運用,即通過消費場景創造關聯營銷。現在許多商場都掀起了從單純的零售向“餐飲+休閑+ 零售”轉型的大潮[3]。例如,在永輝超市不僅可以購買食材帶走,也可以由工作人員現場加工為成品并在店內消費,餐飲消費結束后還可以在永輝買束心儀的鮮花帶回家。2017年永輝在連鎖百強企業中排名第6(如表2所示),也足以顯現出其以消費者為中心創設的體驗式場景消費的成功之處。
(四)以消費者為中心重塑新物流
在新零售發展過程中,物流作為聯系線上線下的重要紐帶,將促使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融合發展,新零售勢必會催生出新的物流需求。傳統零售業要能夠構建新的物流系統,借助基于大數據的新物流系統,利用智能化設備實現智能倉儲、智能運輸、智能物流等實現對零售業的全方位的服務。例如,對企業的銷售進行準確預測和庫存管理,降低庫存成本;同時,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使得商品能夠精準快速送達消費者[1]。
(五)利用新科技提升購物體驗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零售業要積極引進新技術應用到經營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進行畫像,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準確預測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優化,實現精準營銷。隨著技術的進步,虛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傳統零售業要通過利用AR/VR技術對產品進行展示,讓消費者在家也可以體驗到真實的購物場景;利用先進的支付技術提高消費者的結帳速度等。借力新技術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讓顧客享受到身臨其境的購物效果。
總之,即便傳統零售業受到電商的沖擊,但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未來也不會消亡。商業模式無論如何變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本質不會改變,所以,傳統零售業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觀念、技術的改進和革新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以尋得傳統零售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潘勇.新零售驅動物流模式報告[R].鄭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07-24.
[2]? 蔣國春.論新零售背景下實體店的運營變革[J].全國流通經濟,2018,(23):3-4.
[3]? 劉強東.未來零售革命下的商業圖景[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7:24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