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摘 要:立足于我國進入激烈社會轉型時期的宏偉時代背景,對《風險社會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一書進行客觀評價,認為該書研究視角新穎、研究視野比較開闊、對策具有現實針對性,對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風險社會;和諧社會;構建
中圖分類號:C9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5-0197-02
當前階段,在全球化蓬勃發展和我國激烈的社會轉型雙重因素疊合的宏偉時代背景下,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和深水區,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要戰略機遇,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矛盾沖擊和風險挑戰,需要我們黨和政府塑造風險防范意識,補足治理風險的各種短板,增強駕馭風險的本領,推進風險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健全風險治理體系,解決風險難題,實現和諧社會,這日益成為具有現實必要性和未來前瞻性的重要時代課題。從既有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風險社會、和諧社會的研究成果蔚然可觀,但把風險社會理論與和諧社會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風險社會視角觀照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相對較少,其成果難以適應理論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崔德華教授的專著《風險社會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正是在這一深刻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對源自西方國家的風險社會理論進行馬克思主義立場的探究,分析這一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內在契合點,進行諸多有益的探索,極大地豐富了既有研究內容,拓展了研究領域。
從框架結構來看,該書除導論、參考文獻和后記外,一共分為六章。其主要內容分別為:第一章“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興起”。這一部分奠定了本書研究的理論基石,主要探索了西方風險社會理論興起的時代背景,厘清了這一理論發展演變的主要脈絡。第二章“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歷史探源與時代解讀”。本章主要闡釋了風險、風險社會的含義、時代特征,分析了貝克、吉登斯、拉什等風險社會理論者對風險社會的研究視角。第三章“西方風險社會理論評析”。本章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分析了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時代價值,指出了這一理論所具有的局限性。第四章“當代中國社會主義轉型時期面臨的嚴峻風險挑戰”。本章著重梳理了當前階段我國面臨的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社會風險、文化風險、生態風險等風險問題,深入分析了我國進入到風險高發頻發階段的深層原因,深入分析了我國面臨的風險與西方國家面臨的風險內源性的差異。第五章“防范風險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思路”。本章分析西方發達國家治理風險的成功探索與缺憾,在此基礎上,針對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積極探討如何超越風險困境,實現和諧社會的實施路徑。第六章“從風險社會理論視角探析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本章分析了西方風險社會理論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深刻的啟示,認為風險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前提和理論基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風險社會的積極回應和必然超越。作者認為,唯有建立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才能逐步化解風險困境,超越風險社會階段,走向更加和諧、幸福的未來。
通讀全書,深感這是一部視野開闊、主題鮮明、內容全面系統、邏輯結構清晰、文筆流暢的力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研究視角新穎。任何對時代問題的積極回應都離不開生動的現實生活。該書主張要深化研究源自西方國家的風險社會理論,因為它觸及了當今社會最敏感、最突出、最難解決的時代性課題。作者以獨特而新穎的視角對全球化進程帶來的后果、弊端及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作了深刻的分析。該書強調,研究風險社會理論既可以使人類辯證地審視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也可以使人類深刻認識和諧與風險、發展與風險之間的張力失衡,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有助于我們增強風險意識,積極有為,提高規避、化解、治理風險的能力,切實有效地規避和化解風險,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第二,研究視野比較開闊。該書將研究視域放置于宏偉的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認為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風險挑戰,經濟風險、生態風險、人口爆炸、基因風險、核戰爭威脅等一系列風險日益凸顯,這些風險彼此交織、協同沖刺、聯袂出擊,呈現出極強的擴展效應和發展勢頭,將人類拋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風險困境之中。同時,本書將研究的視域轉向了國內,深刻揭示了我國正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面臨著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文化風險、生態風險等風險的嚴峻考驗。本書認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我國難以規避全球化和社會轉型帶來的雙重風險的巨大沖擊和深刻影響,這些風險具有鮮明的突發性、復合性、結構性、利益性等時代特征,呈現出迅速遞增、放大和擴張的發展勢頭,使我國進入了風險的高發多發期。
第三,對策具有現實針對性。在研究過程中,作者以學者特有的敏銳性深刻地認識到當前階段我國面臨的全球化和社會轉型帶來的雙重風險考驗,但并沒有限于深深的憂慮之中,而是積極探究風險社會理論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的契合點,深刻分析我國風險高發多發的深層原因,積極探討更為積極、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多元化應對策略,主張從培養風險意識、增強風險觀念,樹立和諧發展理念、推動社會和諧,構建多元化的風險管理體系、規避和化解風險,消除利益分化、促進社會公正,堅持風險復合治理、擴大社會參與,堅持風險全球治理、共同抗擊風險,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應對風險能力等多方面著手,補齊各種治理短板,提升政府治理風險能力,最大程度地防范、化解風險,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保障民生福祉,使整個社會走向更加和諧、幸福的未來。
綜上所述,該書是對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一次“大掃描”,對其理論進行了較為準確全面的分析,并結合我國在宏偉的全球化背景下和國內激烈的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雙重風險現實,探究如何超越風險社會,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該書字里行間透射出作者所具有的關注現實、心憂天下、情系民生、貼近現實、前瞻未來的學者胸懷和可貴精神。該書充分彰顯出理論深度和知識厚度并重、理論闡釋和實踐論證兼備、理性分析和嚴謹務實同在的特點,實現了對以往研究成果的突破和創新,可以作為風險社會理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等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的參考書目,也可以為政府決策實踐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妮妮.轉型風險的治理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學理論,2018,(4):51-53.
[2]? 黃元豐,張美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社會風險治理機制的優化[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4,(6):50-53.
[3]? 崔德華.“風險”視閾下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探析[J].桂海論叢,2011,(6):64-68.
[4]? 楊偉宏.風險社會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J].探索與爭鳴,2008,(8):47-49.
[5]? 宋林飛.從風險社會走向和諧社會[J].江海學刊,2007,(4):12-18.
[6]? 馮志宏.風險社會理論與和諧社會構建[J].中國市場,2007,(1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