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婷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帶動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促使社交媒體成為公眾溝通、交流、取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的包容和開放使公眾能夠自由地在網絡公共平臺上發表個人意見、與他人交流。近年來,面對嚴肅的公共事件——霧霾治理時,公眾愈加傾向選擇用戲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眾多嬉笑怒罵的傳播形式中,既能表達自己觀點,又能搏人一笑,以至以此為賣點產生經濟效益的網絡段子成為娛樂化的網絡輿論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網絡段子雖能紓解社會壓力,但卻消解了嚴肅的公眾議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矛盾。因此,治理網絡霧霾段子,應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遏制此類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網絡霧霾;治理
中圖分類號:X51;C913.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5-0181-02
一、網絡段子:公眾化轉向下的網絡輿論實踐
陳力丹認為“輿論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1]。同時,陳力丹還提出了輿論所具備的要素,即“輿論的主體、輿論的客體、輿論自身、輿論的數量、輿論的強烈程度、輿論的持續性、輿論的功能、輿論的質量”。其中,前七個為輿論的必要要素。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公眾獲得更多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主流媒體逐漸退出對輿論的絕對主導地位,把控輿論議題的權利逐漸落入公眾的手中。自媒體的興起和發展,使得公眾有了發聲的渠道。在網絡空間中,公眾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對發生在各個領域的熱點事件進行議論和點評。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輿論,網絡輿論的特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網絡輿論的主體、客體和本體上,具體表現為網絡輿論的主體是廣泛且匿名的、客體是多樣且草根的、本體是非理性的。
當受眾在接收到信息后,會以自己的認知為基礎對信息進行判定和修改,并運用新媒體手段進行傳播。可以說,在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下,受眾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帶有較強的互動性,這種強互動性意味著傳播時代已經進入到以受眾為主體的時代。在網絡媒體上,公眾化的趨勢更驗證了這一趨勢。公眾化趨勢實際上與大眾傳媒是如影隨形的,大眾傳媒發展到新媒體時代,以更高的技術手段助推了公眾化趨勢的發展。公眾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可以作為民間意識形態的反映者,在網絡空間內,這種話語生產實現了公眾意愿的建構,激發了公眾對信息生產的創造力。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公眾將屬于民間的意識形態滲透到網絡空間中,并以特殊的話語形式建構網絡輿論,帶來一定的傳播效果。在這一意識形態的傳播過程中,公眾正不知不覺地以自己的方式瓦解著權威話語,實現了傳播從自上而下的階層體系向從下到上的公眾化推進。
段子憑借大眾化的語言和靈巧的想象將生活中的事物組織起來,營造出幽默詼諧的氛圍,啟迪思想并令人愉悅。從古至今,段子都是公眾對于社會生活的感悟和想法,是大眾生活的生動縮影。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反映民意的段子搭載QQ、微信、新浪微博等網絡平臺表達著公眾的想法和觀點。
二、網絡霧霾段子的特點
如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發展的代價卻是空氣質量的下降,霧霾影響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公眾不再被規則、道德等所束縛,能夠盡情表達對于某一議題的觀點。獨特的網絡環境使得網絡段子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在新媒體中,新浪微博以草根性、互動性、原創性的優勢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新媒介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國內覆蓋用戶群體最廣的社交平臺,是傳播力最廣、最具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平臺,是網民創作和傳播霧霾段子的主要陣地之一。
網絡霧霾段子主要有以下三大特點。
一是主題內容的日?;?。近年來,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其發展成果之一便是信息獲取的便利性,公眾能夠易如反掌地從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ヂ摼W的準入門檻低、條件限制少,公眾表達觀點和態度的渠道被拓寬,只要具備上網的條件,任何人都能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態度融合于網絡段子中。同時,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的中國仍有著較多關乎民生但卻無法迅速解決的社會矛盾。面對現實生活中巨大的社會壓力,公眾選擇網絡段子作為公眾宣泄心中壓力、排解情緒的出發口。相較于過去,網絡段子的主題內容不再局限于嚴肅的國內外大事件,而是涌現了大量與普通公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在網絡霧霾段子中,以“霧霾”為中心議題,公眾將學習、生活中的所見所感以段子的形式發布到互聯網中,與其他網民溝通、交流,實現情緒的紓解。
二是表達方式的多樣化。自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人都能成為某一議題的傳播主體,而創作主體的多元化又能帶來表達方式的多樣化。Web2.0時代,網絡霧霾段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借助比喻、仿擬、夸張等修辭手法,利用互聯網傳播的優勢快速、廣泛地傳播。當霧霾爆發時,網絡霧霾段子便鋪天蓋地地襲來。此時,利益相關者以及利益不相關者就會借助熱點事件中的關鍵詞迅速擴散。
三是傳播方式的社交化。不同于傳播過程單一的傳統媒體,互聯網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場域。當熱點事件發生時,互聯網能夠快速傳播信息并產生社會動員效果。即便原來只是小群體內的話題討論也有可能快速傳播成為全網討論的焦點議題。在進入互聯網后,除了搜索有效信息,網民還會在潛意識中找尋與之“志同道合”的人,并與之互動。在社交圈中分享網絡段子能夠獲取“圈子”內其他人的認同、贊揚,產生短期的以及長期的利益或者經濟效益。線上的網絡傳播和線下的人際傳播交叉進行,裂變式傳播帶來傳播范圍的不斷擴大,使“霧霾”這一議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該議題的傳播效果也越來越大。就像湖泊中的水波,當有石頭擲入時,便會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擴散。
三、討論與結論
網絡霧霾段子之所以能在如此廣泛的范圍內得到集中傳播,是由于公民對公共事件的一種集體發聲,表現的是公民意識的覺醒。不可否認,網絡段子的產生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侃生活、解構權威、顛覆傳統的作用,民眾在這個傳播過程中獲得了精神的愉悅和滿足。
然而,新媒體傳播環境是一個開放性的傳播環境,而網絡霧霾段子在這種環境中無節制發展,形成了一種娛樂性態度,屬于單純的情緒性發泄,這種表達占用了人們關于嚴肅話題的思考空間,擠壓了嚴肅性話題的討論空間。同時,網絡段子的重復傳播易引發認知疲勞,導致公眾對相似議題的敏感度下降,從而對重要議題變得麻木不仁,或者喪失行動力和執行力,不利于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再者,新浪微博用戶不僅包含普通網民,還有各類政府組織、社會組織以及企業等。“霧霾”話題作為熱點,關注度極高,難免有部分媒體以此趁機“蹭熱點”以獲取流量,從而獲得物質上的效益。甚至有企業以“霧霾”為噱頭,在新浪微博平臺上宣傳自己的商品、販賣自己的商品,直接進行金錢交易。
因此,對于此類網絡霧霾段子,網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之心,切勿以娛樂的心態“摻一腳”;政府部門應投入大量人力及物力,防止輿情爆發;新浪微博平臺應凈化平臺風氣,避免金錢交易的發生。最主要的一點是,政府部門以及環保企業應以消除霧霾為目標,研發或生產一系列防霾技術和產品。
參考文獻:
[1]? 陳力丹,林羽豐.再論輿論的三種存在形態[J].社會科學戰線,2015,(11):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