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昌
【摘 要】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機械單一,即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識性和技巧性的講授,這便使得學生日益喪失了閱讀興趣,同時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因此,運用何種教學模式才能扭轉傳統課堂長期低效的現狀,以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應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當前應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
我國小學教育是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起端,對學生學習認識的引導發揮重要作用。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礎學科是小學語文,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有效實現語文教學的最佳途徑,其更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教學方式。閱讀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貯備量的同時,還在閱讀中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素養,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培養興趣,主動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好奇心是小學生們共同的心理特征。所以,閱讀最好不要千篇一律地為讀而讀,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閱讀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就能讓他們興奮起來。也可以把閱讀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帶著疑問去閱讀,讓孩子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在課文講解戲劇時可以孩子們根據不同的角色演一演;講詩歌不妨開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伴隨著閱讀,也學得輕松自如,興趣盎然。
二、讀與演結合
情境表演是最受兒童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在教學《金魚和漁夫的故事》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活靈活現,將課文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教學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三、注重采用現代化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也愈加普遍。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時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特點,通過投影、視頻播放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新教材在設置上增加了許多圖片,這實際上也是啟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多利用現代化設備,制作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聽資料,圖文并茂,聲色具備,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更能夠加深對課文的記憶。
四、巧妙設置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提問也是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適當的提問方式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自信心,對于困難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比如,對于困難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在語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并給其以鼓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有自信心,同時還啟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后根據其回答問題的程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巧妙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五、多方位刺激學生,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思考活動
閱讀時,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書,指導學生進入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閱讀,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和體味課文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閱讀中,讓學生學會動腦、動手、動眼,使眼睛、耳朵和手腦等多種感官并舉,協調地參與閱讀活動,以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就朗讀的形式而言,有調動學生情感的表情朗讀、有創設情境的表演朗讀、有喚起學生豐富感情的配樂朗讀,還有啟發學生思考和現象的聯想朗讀。雖然朗讀的形式千差萬別、各有特色,但所要體現的主要思想和要達到的主要目的都是一樣的。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學好語文的體現。在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尤其是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同時,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涉獵。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同時完善閱讀水平評價標準。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為老師,需要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開創新思維并享受閱讀的樂趣。
六、恰當評價,促學生多讀
在以往的課堂上,學生總是用非常機械單調的幾句“有感情” “讀出重音”等評價別人的朗讀,缺乏的是在聆聽他人朗讀后自我內心真實的感受的正確抒發,或是在聽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層次的表達,所以課堂朗讀導向意識非常重要。朗讀評價形式很多樣,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主要導向通過讀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感悟、體會,導向個人頭腦中的“放電影”,即談談自己的眼前浮現了什么。如讀夏明翰英勇就義的語段時,引導學生評:聽了他的讀,我好像覺得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夏明翰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讀得好,我聽出了夏明翰瀟灑豪邁的英雄氣慨等。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參考文獻
[1] 王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家長,2012(05).
[2] 何建偉.植根“標準”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1(11).
[3] 王茵夢.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文學教育下半月,2011(06).
[4] 郝清辭.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研究[J].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20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