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摘要】幼兒園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的組織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本文就幼兒園教學展開研究,并針對具體的實施策略進行簡單的闡述,旨在尋找一條有效的教學方案,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 有效教學 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14-01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階段,也是終身教育的奠定階段,更是幼兒認知能力、學習意識以及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因此,幼兒園教學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眾所周知,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最初級階段,一切行為能力尚未形成,可塑性極高。因此,幼兒教師要在生活和教學中滲透,從點滴做起,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本文主要從情境創設、生活元素、游戲活動以及評價語言四個方面展開研究,旨在培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情商以及自信,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健全、獨立、樂觀的全面性人才。
一、提高情感體驗,培養幼兒興趣(情境)
幼兒教師在平日教學中,可適當的加入“情境”模式,利用其趣味性和帶入性,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引發情感共鳴,從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們學習詩詞《憫農》時,在大屏幕中為幼兒們播放一段動畫片,一位頭戴斗笠身穿破補丁衣服的老農在地里干活,烈日炎炎下老農幾乎快要累暈過去,一滴滴汗水揮灑在田中,轉眼間,老農辛苦培育的莊家成熟了,轉到城里出售然后制成菜肴端上了飯桌,而飯桌上一群人只顧觥籌交錯,酒足飯飽之后,菜肴基本上沒動,最后被丟進泔水桶中……畫面又一轉,這位老農手中攥著可憐的一點錢,盤算著如何度過這一年,環顧老農的家中,只能用家徒四壁、窗陋屋寒來形容,最重要的是老農的老伴臥病在床,很是凄涼。視頻結束后,教師將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講述給幼兒聽,然后結合動畫片為幼兒傳授“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等道理,再一遍遍帶領幼兒們朗讀。
二、提高生活體驗,培養幼兒能力(生活教學)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課堂氛圍變得“親切、溫馨”,另外,生活與學習的融合,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學習的轉化,提高幼兒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數字時,教師將數字與兒歌、繪畫以及生活中的實物進行結合,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比如“1”,教師先讓幼兒們想象這個數字像生活中的哪個物體,有的幼兒說像一棵樹,有的說像一根筆,有的說像個竹子……接著教師讓幼兒們試著畫出“1”字,幼兒們拿著手中的筆在畫板上畫出來,然后教師將1~5的數字分別按照之前的方法教授,在學習之后,教授再帶領幼兒們看一段視頻動畫,視頻中是一段“數字兒歌”配合著動畫片,生動有趣,幼兒們的注意力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視頻結束后,教師帶領幼兒們一起學習兒歌并且能夠唱出來,然后再邊唱邊畫,提高數學與生活的轉化能力。
三、提高游戲體驗,培養幼兒情商(游戲活動)
幼兒教師將游戲引入課堂,迎合了幼兒們的喜好,更拉近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并且幼兒沉浸在游戲中,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提高課堂學習與情商培養的粘合度,幼兒在與人交流、玩耍的過程中,提高了情商。
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們玩“你演我猜”的游戲,老師在臺上表演一種動物(以大象為例),教師將兩只手立在頭兩側并前后擺動,說到:“我有兩個大大的耳朵,像扇子一樣!”幼兒們想到了豬和大象,教師接著說:“我有一個長長的大鼻子”幼兒猜到是“大象”,于是猜到的幼兒到臺上表演,讓臺下的幼兒們猜一猜,以此拉近幼兒們的距離;或者在操場上玩“黃包車”游戲,準備幾輛小三輪車(帶后座),設置三個跑道讓幼兒們帶著自己的隊友從起點騎到終點,最先者勝利,通過這場游戲提高幼兒們的合作意識,提高情商。
四、提高評價語言,培養幼兒自信(評價用語)
教師的語言處理和評價方式,對幼兒的心靈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了呵護幼兒幼小、脆弱的心靈,保證其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教師在語言的處理上要注意把握分寸,嚴則生畏,松則生怠,就像培育溫室的花朵,只有把握好“溫度”,才能培育出健康、美麗的花朵。
例如,教師在對幼兒評價時,要盡量采用真實、具體、鼓勵的方式,比如有位小朋友平日很靦腆很內向,見了人從來不打招呼,但有一次見到老師主動地打了聲招呼,這時教師要及時的表揚:“你今天主動地跟老師打招呼了,老師很高興!你很有禮貌,如果以后見了人都主動打招呼,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你的!加油!”并獎勵幼兒一朵小紅花或者一塊小獎牌……
由此可見,幼兒的身心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和教導,除了生活上和學習上的指導和關注外,教師還要注意幼兒其他方面的培養,比如安全意識、自主意識以及行為道德方面,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為培養全方位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春明.淺談幼兒園師幼互動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