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金榮
【摘要】十九大會議,著重提出要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現代信息技術涌進校園、步入課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數學情境 圖像情境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56-01
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如何把這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下面就結合青島版小學數學教學談幾點體會,同大家共同交流。
一、創設生活性的數學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把數學情境生活化,讓學生親自體驗情境中的數學,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充分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教學三年上冊“認識時間分和秒”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動畫片, 展示了一個動畫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動畫。同學們在觀看了動畫之后,明白了什么是時、分、秒,也明白了它們之間了聯系及來歷,加深了對時間了印象,從而更好的理解時間的關系。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機會。當數學教學脫去僵硬的外衣,聯系生活,顯露生機,洋溢情趣,充滿智慧,數學學習必將成為每一個孩子樂在其中的美差。
二、創設圖像情境,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增強學生求知欲望
新教材的情景圖盡管幅幅都是色澤明麗、充滿童趣,但畢竟都是靜態的平面圖形,有些故事情節、人物活動不好體現,而動畫的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圖制作成了動畫課件,充分利用它的形、聲、色、動、靜等功能,使靜態的畫面動作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景。線和角的認識是四年級上冊的一個難點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知道角的特征,建立角的概念,學會角的表示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推斷等數學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培養符號意識,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理清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系和區別。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先出示一張情境圖片,讓孩子們從中找一找里面有什么?接著出示動畫夜晚的霓虹燈,舞臺燈光。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線、射線,并且根據動畫能夠理解無限長。還有在講授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時,用動畫效果展示可以畫無數條。學生一看就記住了。再有利用線段,把它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把兩端同時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直線。那么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自然就記住了:線段、射線直線它們三者的關系了,恰到好處的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所謂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把學生引入聲臨其境的環境條件中去,使他們由衷地產生情感和想象,從而自然地獲得知識和能力。教育家曾說過,當學生聽過了就忘記了,當他全力以赴,動手親自操作過,甚至創造出奇跡來,他就記住了。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欲望。例如:在對稱的教學中,我們打破了課本原有的引入模式,以學生喜愛的多媒體動畫形式創設情境巧妙導入:春天來了天上飛來一只風箏,接著空中飛來一架飛機。畫面一轉出示了戲曲中的換臉。教師提問:大家觀察一下風箏和臉譜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這樣的設計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引起了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通過問題情境設計導入新課,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情境設計,使問題不斷深化,讓學生經常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各種矛盾之中。 很快學生就發現了“對稱”性。
實踐表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一些抽象的概念,還有一些無法動手操作的知識點可以有效的利益多媒體技術來呈現給學生,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它能讓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教學軟件也隨著應運而生,如希沃電子白板5.0,智慧教育云平臺等為我們教師提供很多的教育教學資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正是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寬闊而又貼近的最適宜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新世紀的創造型、開拓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