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秀燕
【摘要】強調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已成為新形勢下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英語教學是職高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道德教育因素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它在教育學生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如何在職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工作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職高英語 德育滲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10-01
德育滲透在英語教學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既擁有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又具備優秀的道德素養的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順應社會的發展給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加強對學生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適應力,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輸送有用的人才。
一、因材施教,寬嚴并進
教師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嚴慈相濟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的那樣: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尤其是那些有嚴重自卑心理傾向的學生。我們教師要用關愛的溫情去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充分尊重他們,關注他們,分享其快樂和幸福,同情他們的痛苦和不幸,讓學生在自然和快樂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職高的生活,并能獨立學習,從第一學期起,筆者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英語學習計劃、長遠目標及實施的具體步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方法、習慣和嚴謹的求學態度,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不擅長學習和發展的學生,作者主動尋找學生幫助他們制定漸進式學習計劃,分階段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循序漸進,加強監督和評估,實現了教育其根本的功能。
二、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英語教材本身就是一種優秀的美德載體。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編輯,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特別是職業英語教材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主,內容涉及旅游、交通、餐飲、服務、信函等涉外交際活動和業務。學生需要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科技、文化禮儀、習俗風貌。要學習包括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接待、)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因此,對這些語言材料的研究為課堂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教師應充分把握教材其中固有的思想道德因素,把握整合點,運用整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發揮其思想情感的教育導向功能,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同時,心靈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三、對比中英語言與中西文化比較
在英語學習中,在英漢漢英互譯過程中,有必要加強漢英語言的對比。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要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相比之下,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總結英語的學習規則,增強他們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我們去發揚繼承。此外,雖然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化,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不同,還有存在的一些世界大同的優秀道德、品德,被各界文化人士所認可。在英語學習中,要學會判斷和學會評價,逐步認識和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的主流價值觀。例如,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的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嚴格。中國社會對人民過于嚴格,學生不自由,人民不自由。教師可以找出與之相關的文字資料、影像資料、新聞報道,給學生觀看。不僅要教會學生與該主題相關的英語認知和表達,而且還組織他們進行比較中西方之間的比較:美國槍支雖說自由開方,那么它勢必會遭受槍支的擴散和失去控制可能導致大規模平民傷亡的嚴重后果。西方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相對寬松,但是其“寬進嚴出”的原則,如果期末考試不通過,就沒有補考一說,必須重新交費重新修讀,可能會延遲畢業,甚至有些學生因不能滿分而無法畢業。相比之下,學生明白了自由總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由的額度和表現方式就應該是不同的。學生會慢慢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能理性對待國外傳入的各種新型思潮、流行生活方式。
結論:在職業英語教學中,英語知識的傳授與道德教育滲透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英語,提高英語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把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內化為自身的高素質,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素質培訓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張峰.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德育教育[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06(04):56-57.
[2]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成長[DB/OL]百度文庫,2013.
[3]黃琪.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時代教育.2015(20)
[4]李雪梅.論職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