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琦
【摘要】在新課改的全面推廣下,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已逐漸由傳統的只注重成績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轉變,尤其是逐漸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學生發展和成長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84-02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由于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技巧的培養,使很多學生變成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這些學生多數缺乏思維能力,更不必說創新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必須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一些傳統的教學演示實驗經過一些創新設計變為能讓學生參與的互動性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把更多的機會和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多動手參與到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適時給予引導,逐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液體壓強”時,由于壓強的概念比較抽象,如果學生沒有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液體的壓強,尤其是對液體會對容器側壁產生壓強等現象理解起來就十分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這些現象和概念,可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如:每人準備1個飲料瓶,并在飲料瓶的側壁上戳上3個高度不同的孔,用膠布封好,然后在飲料瓶內注滿水后,迅速撕下膠布,這時學生會發現這3個孔中有水柱噴出且水柱噴射的距離并不相同,這樣學生就會對水會對容器側壁產生壓強的現象有直觀而深刻的認識。再讓學生思考水柱噴射的距離不同的原因,經過認真的觀察他們會發現,是由于3個孔離水面的深度不同造成的,這樣他們就明白:液體的深度不同對容器側壁產生的壓強也會不同,且液體的深度越深所產生的壓強也越大。
傳統的實驗教學大多是教師單方面演示給學生看,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更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這樣的互動性實驗,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并適時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學生認真觀察實驗并能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實驗過程中。最后教師對實驗結果及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在腦中對所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有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和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探究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加強實驗教學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和內容,由于物理實驗內容包括:原理、設計、操作和觀察、數據分析處理等多個內容,使他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有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優勢。初中物理的難度不大,多是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重點在于對某些物理概念的理解。而實驗內容簡單且易操作,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對某些概念進行理解,所以要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參與的機會,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并操作實驗,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另外,為提高學生動手參與的積極性,可開展一些小的實驗和發明比賽,對表現優秀的學生予以獎勵。小實驗、小發明需要學生在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時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傳統的教學實驗,多是教材上所講的實驗,且多是在學習了相關內容之后進行的,既激不起學生的實驗興趣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對此,教師應該放寬實驗要求,在實驗目的不變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自己選擇實驗器材,自己設計并完成實驗,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自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科研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研活動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從生活出發,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選出自己感興趣的物理現象,并將其作為研究課題進行深入探究的活動。內容大致包括:選定課題、查閱資料、社會調查、制定實驗、結果討論等。在這些科研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提升。而且在科研活動中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如:整體策劃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分析處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每位學生都充滿無限的可能,作為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創新能力則是學生充滿可能的關鍵,物理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優勢明顯,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充分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以促進每位學生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