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要】美術活動既有對現實的真實反映,也有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后的意境悠長,但不管寫實還是寫意都是要以現實的具體形象思維為基礎的。對于生活經驗不豐富的幼兒而言,很多美術活動中因缺乏具體形象的生活經驗而無從下手,這容易打擊幼兒的創作積極性,因此我們提出情景教學法彌補幼兒經驗缺乏的不足。本文在論述情景教學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了幼兒美術活動中情景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 美術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218-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與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和表現美。”孩子們對美術活動特別感興趣,有強烈的表達愿望,喜歡嘗試繪畫帶來的情感體驗,樂于投入美術創作活動,在活動中細致觀察、豐富想象、大膽構思,表現極富創意。幼兒喜歡畫畫兒,這是他們的天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需要巧設情境,讓美術活動綻放異彩,讓幼兒在活動中放飛想象的翅膀,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推動幼教改革向著縱深方向發展。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習內容真實可感
對于美術活動來說,無論是剪紙、泥塑、繪畫,還是自制玩具、美術欣賞,一切均源于幼兒具體的生活。為此,教師要創設生活化情境,讓課堂活動與幼兒的具體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切實可感、色彩斑斕的學習內容中升華幼兒的美學素養與創新能力。
國慶節前夕,我給幼兒布置了一個特別的任務:節日里要到街上逛逛,觀察人們是以怎樣的方式去過國慶節的。活動中,我從幼兒節日里的所見所聞談起,讓幼兒先相互交流,看到他們沉浸在濃郁的氛圍里,我開始組織幼兒制作國旗。無論是用紅紙剪長方形,要注意多留出 3 厘米用來卷邊,還要貼上雙面膠,用兩根吸管把紅旗卷起來。由于有了濃郁的生活情境的鋪墊,幼兒在活動中都神情肅穆、小心翼翼,制作出來的作品令許多教師都不禁嘖嘖稱嘆。
二、創設游戲情境,讓幼兒態度積極主動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還較差,手部肌肉發育還不十分成熟,在美術活動中易失去耐心。鑒于美術教學的目標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認識美、發現美,引導他們以美的視角觀察生活,教師常以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創設情境,讓幼兒興致勃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在組織幼兒涂鴉活動時,首先開展了“玩輪胎”“吹泡泡”的游戲活動,幼兒用廢棄的玩具車輪胎蘸上顏料,在“公路”上恣意奔馳,一會兒“涂”出了紅色的直線,一會兒“涂”出了黃色的圓圈;還有“吹泡泡”,幼兒用吸管吹著不同顏料的肥皂水,把泡泡留在白紙上,感受到了顏色、圖形之間神奇的結合。在運用游戲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我開始和幼兒一起學習直線、格子線、螺旋線、圓圈線,認識紅色、黃色、赭色、藍色,他們一個個歡呼雀躍、興奮異常,讓一節普通的美術活動綻放出了奇異的色彩。活動中,幾個幼兒有了更大的發現,因為幾種線條、顏色結合起來,他們發現特別像一只大公雞,或者是一輛火車,一架飛機等。
三、創設故事情境,讓幼兒放飛想象的翅膀
愛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大膽想象、自主學習。有的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術素材,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語言描述來激發幼兒想象力,激勵幼兒大膽創作。
如:故事《變色鳥》的內容生動淺顯,擬人化的語氣很容易吸引小班幼兒,利用變色鳥換衣服的過程,可以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并激發幼兒使用顏色的興趣,活動目標很自然地隱藏在了故事當中,避免了教師反復說教。童話《巨人的故事》,離奇的故事情節、夸張的特點、富有想象的空間,足以引起大班幼兒的興趣。通過談話可以引導幼兒想象“什么是巨人”“格列佛來到小人國后,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逐步設疑,逐步展示故事課件,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不斷想象,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結語
總之,在創設情境時,應關注幼兒的興趣,因人而異,按活動需要開展,有時一種情境貫穿始終,有時多種情境綜合運用。在實際美術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觀察、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不斷探索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促進幼兒美術能力的提高、藝術修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紅.運用情境,挖掘創意——情境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 2016(32):191.
[2]陳曉艷.創設情景,激發幼兒美術創作靈感[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