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激發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小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已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體質,教育部門對小學體育教育進行了新課改,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氛圍。因此,本文通過互尊互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互換師生角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關鍵詞】師生關系 小學生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218-02
前言
小學體育教學在新課改的情況下,對小學體育教師帶來了新的機遇以及挑戰,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空間。現階段,我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基本不會考慮到學生的想法,并且在課堂中,教學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不配合教師的工作,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經常會受傷。因此,本文研究的課題,對提高師生的溝通交流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對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互尊互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體育教育改革下,教師在進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時,在課堂前需要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的調差,根據學生身體情況安排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體育課堂中能夠快樂成長,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所以,在新課改的作用下,體育教師必須依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課。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中,基本為課外活動,導致學生之間出現了大量的斗毆事件,教師在此過程中必須保持中立,尊重任何一位學生。連接斗毆事件發展的經過,分別對斗毆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握手言和,成為朋友。小學生之間的同學友誼是最為純粹的,不摻雜任何物質。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是有責任維護同學之間的感情的,在課堂中,教學需要轉變身份,以引導學生為主要目的,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在發生問題時,必須要冷靜處理。避免有體罰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處罰,盡量的避免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出不和諧的因素。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在體育課堂中,如果一直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體育教學,是學生成為完成自身任務的工具,那么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新教改的作用下,小學體育教育需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工具,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增加學習興趣,讓小學生的身體得到釋放。體育教師在的教學模式,能夠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所以,教師在課堂中,需要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體育教師是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引導者,規范的做好每一步準備動作,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要為小學生的運動樹立良好的榜樣,并且在體育教學中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促使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
三、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體育興趣
教學氣氛對體育教學的效果影響很大。教師一旦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與學生的溝通,不注重學生的感受,那么學生對體育運動很容易造成興趣的缺失。學生對體育課堂所產生的興趣,一方面有著對自由向往,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體育教師要提高對小學生的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并對其進行培養和疏導,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另外,教師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成為主人,從而促使學生產生體育運動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師生關系,注重師生關系形式的多樣化,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水平。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結論
培養與疏導小學生體育興趣,有利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之中,實現了體育教學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學生體育技能與身體素質,提升學生未來的發展。本文通過互尊互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互換師生角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此次研究的內容和結果,能夠獲得小學體育教師的關注,從中得到相應的啟示,促進我國體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學麗.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學周刊,2016(25):152-153.
[2]宿諾.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教育:文摘版,2016(8):34.
作者簡介:
劉彬(1976.02-),男,漢族,吉林德惠人,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