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彤
【摘 要】中國古典舞蹈是向悠久的歷史“取經”,還是大膽將目光聚于當下,努力創新編舞手法而求得創新發展,這兩種觀點一時之間難分難解。針對中國古典舞蹈進退維谷的現狀,需要從古典舞蹈身韻、舞蹈語匯、舞蹈題材等方面進行思考,以解決我國古典舞蹈語法陳舊、風格單一等問題。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編創手法;特點
中圖分類號:J722.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4-0137-01
一、當今中國古典舞編創中存在的缺陷
(一)舞蹈編創“身韻”基本功扎實但缺乏創新編創手法。從第五屆荷花獎比賽結果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古代女子悲傷絕望情緒的《深閨》《橘子紅了》《女兒淚》等從燈光、舞美、以及演員對動作精益求精的追求都能看出來我國古典舞的基本功相當扎實,但是沒有突出這個時代所賦予古典舞的特殊氣息他們多采用了獨舞形式,而且音樂伴奏相當哀婉,最終使得整個表演風格沉郁凄苦。在多元文化時代,我國古典舞的編排的確不容易,如果我國古典舞再不思積極進行創新,積極改革編創手法,今后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二)舞蹈形式大于編創內容。舞蹈編創上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大致基調都成為了現代中國古典舞編創的主要創作靈感,雖然經過長期的整理和篩選,創建古典舞“身韻”課,使得中國古典舞有如神助,古典舞發展再次開辟了新的道路,古典舞事業蒸蒸日上,但是它應該具備自己的時代氣息,而不應該成為古代舞蹈的翻版。
古典舞編排中的盲目的炫技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多數人的關注,這種企圖用舞蹈本身的形式來取得觀眾好感的獲獎作品也在國內外獲得了認可,他們這些舞蹈節目并不是編創如何了得,而是完全靠著演員的精湛演技來試圖遮掩舞蹈劇目編排上的不足,這一問題尤其反映在獨舞上。
二、我國古典舞編創手法的特點
(一)編創思路注重剛柔相濟。道家美學是我國傳統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剛柔相濟是其追求的美學理想之一。在這種美學思想影響之下,我國古典舞編創思路也格外注重剛柔相濟。
比如女子獨舞《扇舞丹青》一掃鳳冠、長翎的華美打扮頭盤素髻。丹青是古代文人繪畫用的顏料,是琴棋書畫中畫的表征,扇舞以扇為筆,以扇潑墨,借用文人雅士所持折扇虛擬了運筆的動勢,或典雅或狂放,在身體與扇子的收放閃轉騰挪中,舞出了一股道骨仙風,舞蹈伊始,舞者單腿站立,右手經上弧線打扇,而后隨著動勢橫向跑到舞臺左側,在連跳的同時合扇于空輕點,落地蹲的剎那間,扇子又點向斜下方,接著上步旋轉迅速停住,點線連貫,其力之變,全在扇筆的開合中:輕柔、剛脆、抑揚、頓挫,如袖如劍,作品在流暢度中加入對抗、阻塞之反力的對立因素,用順與逆的陰陽剛柔對立構成了節奏的變化,延伸了身體的清雅遠逸,今天的中國古典舞表達著輕與重、快與慢、緊與松、剛與柔、傾斜與回旋的婀娜之勢,完成了古與今的時空對話,復現著唐代樂舞的輝煌。
(二)舞蹈動作重視豐富多樣。舞蹈一般被看作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一種藝術,它是人們通過手舞足蹈形式將人類內心的多種主觀想法化為形象生動的舞蹈動作以表達人們對生命與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例如古典舞蹈《愛蓮說》的舞蹈結構包含了豐富的動作,引子部分,舞者緩慢的旋轉動作使舞者如含苞欲放的荷花。進入慢板之后,伴著平穩的琵琶聲,舞者使用了大量掩面、搖擺、轉身等動作,盡顯荷花的超凡脫俗。進入快板之后,隨著弦樂突然變得激昂澎湃,舞者的動作更加多樣、明快瀟灑,詮釋著荷花的灑脫與飄逸。在結束之時,舞者采用了“蓮花”舞姿慢慢坐地,盡顯淡定平和之氣。
(三)編創風格講究兼容并蓄。古典舞在編創風格上,會積極吸收利用現代舞、民間舞、當代舞、芭蕾舞等的風格,兼收并蓄,為我所用。例如舞蹈《孔乙己》,就其舞蹈創作風格而言,這個舞蹈已經打破了之前中國人含蓄內斂地表達情感的方式,而采用了幽默風趣方式表達了孔乙己的主觀世界與人物性格,使得整體風格在幽默風趣中透露著絲絲悲涼。
三、中國古典舞編創存在的問題
(一)編創思路狹窄
1.作品的展現題材范圍狹窄。這幾年來,我國古典舞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編創思路狹窄,使得很多古典舞的豐富底蘊被埋沒,又沒能真正融入新鮮元素以推陳出新。我國很多古典舞在塑造人物形象與表現作品風格方面,例如舞蹈《庭院深深》、《同一屋檐下的女人》等,這些作品往往集中于民國時期深宅大院中的苦命女子,反映她們與現實生活不斷抗爭的故事。這些作品在情感表達方面往往痛苦、哀怨與絕望。
2.舞蹈編創思路上缺乏本土文化的根基。舞蹈編創思路上的本土文化,即為立足于本地區、本民族特色特點的編創思路方向,在這樣一個大體的方向下,才能使得舞蹈的編創更加接地氣。
(二)舞蹈形式與風格單一
1.舞蹈主題單一,多悲劇。古典舞編創思路狹窄進而也導致了舞蹈形式與風格的單一,使得古典舞的魅力得不到彰顯。中國古典舞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古典舞的選材方面基本集中在經典文學作品中的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
2.中國古典舞的編創不僅要追求對當下的關注,而且要在形態上給人一種古風古韻之感。具有民族精粹文化的獨一性與持久性的特質,廣采博收了諸多文化基因,是借助中華文化母體孕育而生的舞蹈新品種,表達了當代中國舞蹈者們的創造精神和對傳統的一種重新診釋與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