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榮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尤其是4G網絡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進步,各種類型的網絡媒體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了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同時,這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網絡傳播時代。網絡傳播的影響不容小覷,它改變了整個社會信息的交流,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把關人;互聯網;網絡傳播;新媒體;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G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211-02
一、網絡傳播的發展歷程
從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歷史及其影響來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4-1999年,技術媒介階段。在這一階段,互聯網還僅僅只是一個新興的傳播媒介,它可能會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和挑戰,但是,實際結果顯示,在互聯網這一新媒介中并沒有包裝出很好的媒介產品。
第二階段:1999-2000年,信息倉庫階段。“信息倉庫”不難理解,它是互聯網從簡單的信息新媒介向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轉型的必然結果。其主要方法是批量的轉載、引用傳統媒體的報道,其核心特點是迅速、全面和信息再分類。
第三階段:2001-2002年,準媒體階段。網絡媒體以其海量信息和及時反饋開始顯露“新媒體”的威力,造成了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和刺激,傳統媒體開始逐漸轉型。在傳統媒體領域,如電視、報紙、雜志等已經開始出現較為成熟的自媒體。
第四階段:2003-2012年,網絡媒體逐漸成熟。這是中國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時代,在這幾年,網絡媒體的影響力第一次極為鮮明的表現出來,這種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政府的影響。網民通過在政府部門的網絡媒體上留言,使政府能夠更好的了解民意,從而制定出更貼近于人民群眾利益和想法的決策,同時這種影響力增加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感,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諧和穩定。
(二)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網絡媒體迅速發展并擠壓了傳統媒體的受眾市場,致使傳統媒體的經營陷入危機。在這種壓力和困境下,傳統媒體紛紛進行轉型,尋找自己的新媒體之路。
第五階段:2013-現在,網絡媒體全面融入生活。這一階段,中國正式進入4G時代。隨著4G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和普及,人們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隨地的通過互聯網收集信息、發布言論。許多APP開始流行起來,例如新浪微博、微信以及眾多公眾號。游戲、直播等等行業也都借助網絡傳播這個平臺大放光芒。
二、網絡傳播的特點
(一)信息的海量性和開放性。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它發布和采集信息,人們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還可以掌握信息的主動權。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和存儲,這極大的拓展了人們選擇和利用信息資源的內容和范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在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以互聯網為傳播媒介,各種信息和文化不斷的交融、碰撞、吸收,從而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二)空前的強時效性。在網絡傳播出現以前,人們只能通過傳統媒體收集信息,傳統媒體盡管存在時間久,但具有諸多的弊端。譬如,報紙雖然容易保存但時效性差,電視雖然時效性夠強但是信息轉瞬即逝。另外,傳統媒體因為需要掌握專門的傳播方法,從業人員專業門掩要求高,因此必須由專門人員來操作,使得其制作和傳播的成本較高。相反,依賴于網絡技術的網絡傳播卻具有隨時隨地實時進行新聞報道的特點而備受人們的青睞。不僅如此,網絡傳播由于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容易保存、讀取和發布,極大的減少了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和失真,降低了傳播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對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多媒體功能。很多傳統媒體的傳播形態都很單一。譬如,廣播延伸的是人的聽覺,報紙雜志延伸的是人的視覺和觸覺,電視雖然能做到視聽結合,但無法及時有效的進行反饋和互動。相反,互聯網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種綜合性的信息傳播平臺。它消除了傳統媒介與受眾之間交流的阻礙,將各個傳統媒介的優點進行融合,使得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人類歷史上在傳播領域的一次偉大變革。
(四)高度的交互性與易檢性。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大眾傳播是一種以傳者為中心的單向線性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媒介即訊息”。①傳播媒介的控制者,無論是特定的社會集團還是媒介組織是傳播的主體,是傳播內容的“把關人”。把關人能夠在第一時間收集到不同的信息,經過把關人的層層把關、篩選和加工,制造出符合他們標準的信息后又再次傳給受傳者,因此受眾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把關人希望他們了解到的信息而非信息的本來面目。這就造成了傳者與受傳者在傳播地位上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現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存在著,直到網絡傳播的出現打破了這種不平衡。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全世界范圍內的計算機被連接起來,從而實現了它們之間的通信和往來。在這樣的促進下,傳者和受傳者不僅在地位上完全平等,而且可以進行意義互換即受傳者同時也能是傳播者,傳者也能成為受傳者。②網絡傳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了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它促進了民間話語體系的崛起,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格局,將自由和平等更好的傳播開來。
(五)全球性與個性化。在大眾傳播的時代里,信息的傳播被看作是從傳播者流向受傳者的過程,反饋和互動很少被提及。受眾被迫接收信息的狀況因為網絡傳播而發生改變,它極大的緩解了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網上“預定”信息,或者通過一個軟件將選取的信息編成一張完全符合自己個人口味的“報紙”,這種報紙被有“數字革命的傳教士”之稱的尼葛洛龐帝稱之為《我的日報》。③網絡傳播的這種個人化的趨勢,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三、網絡傳播帶來的影響
(一)網絡傳播的有利影響。一是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創造了新的信息接收方式。網絡傳播使得人們在傳播方式上有了更豐富的選擇,它集多媒體于一身, 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傳播者在傳播信息時擁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二是為全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空間。全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而進行交流和融合。三是使個人意見的發表有了展現的平臺。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通過吸收人民群眾的建議而做出更有效的決策,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四是開創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網絡傳播的不利影響。一是可信度下降,失實新聞泛濫,降低了媒介的公信力。由于在網絡上發布新聞的門檻很低,人人都可以發布新聞,使得很多新聞缺乏真實有效的數據。媒體從業者們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喪失職業道德,而故意將新聞事實夸大以吸引眼球的現象層出不窮,使得人們對網絡信息的整體可信度降低。二是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逐漸冷淡。網絡雖然把個人和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加的緊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三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產生威脅。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高度的開放性,這也就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充滿了暴力、色清和犯罪信息,青少年缺乏判斷力很容易受其影響,危害社會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杜俊飛.網絡傳播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崔保國.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