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大力鼓勵創新創業,活躍市場經濟。作為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各大高校尤其重視經濟領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經濟學和法學交叉學科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順應時代潮流,《經濟法》是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確定的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必修課程,目前,也成為各大高校經管類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筆者以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近幾年的教學的實踐,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革新等方面對《經濟法》教學作分析,發現問題和不足,以期有所收獲。
關鍵詞: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
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經濟法課程,是一級學科法學下面獨立的二級學科。經濟法課程的實用性,與經濟生活緊緊相連的密切性,一直以來都受到各高校特別是財經類專業的重視,經專家、學者和法學教師多年的努力,大大地改進了教材建設、教學方法。作為一門具有極強專業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科,經濟法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中不僅包含了法學,還有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合同法、公司法、財稅法、破產法、票據法等多個部門法。
目前煙臺大學文經學院除文法系外,共有三個系開設有經濟法課程,均為必修課,涵蓋了11個本??茖I,年平均修讀學生人數在1000人以上。具體情況參照表1。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遇到過一些共性的難題和困境,對非法學經濟法的教學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針對存在的問題,也是邊教學邊解決,提高經濟法教學的效果,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經濟和法律都過硬的復合型人才。
一、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專業開課時間不合理
部分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作為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在接觸專業復合性較強的課程時,難免會感覺力不從心。學生不熟悉法律術語,自然加大了接受經濟法知識的難度,進而影響了學習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學院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中對經濟法的課程設置只限于理論授課,缺少實踐學時。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用法”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本專業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并能解決實務中的一般性問題。單純的理論授課,或者即使課堂是有簡單的案例討論,不能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不能準確把握知識點,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材選用不合理
教材選用欠缺穩定性,難以保證時效性,教材的更換也存在較為隨意現象。教材往往無法體現學生學歷層次的差別和專業特性的區別。有時本科學生所用的經濟法教材內容過于粗淺,而??粕x的教材則十分深奧,難度偏大。
(四)教學方法保守傳統
在非法學經濟法教學中,長期以來都是傳統的講授法占主導地位,教學形式單一,不具有新穎性,加之該課程的實踐性較強的特性,使理論講授的效果事倍功半,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即使采取了案例教學法,大多是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在課上進行的,學生沒有事先對案例的研習,準備不充分,討論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而且學生參與度不高,使案例教學流于形式,實效性差。
二、非法學經濟法教學改革的實踐
(一)完善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課程組有5名教師,其中副教授職稱的1人,講師3人,助教1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根據系部安排,課程組還會有新教師加入,整體師資隊伍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的教研活動,重視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專業資格考試。
(二)優化課程設置
在修訂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時,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在原來理論授課的基礎上,加入實踐教學學時,且實踐教學學時應不低于一定比例。同時,根據不同專業性質,必要時可以明確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發揮實踐教學的效用。
對開課學期做調整,一般應在修讀過法律基礎課程之后,再開設該課程,使學生在修讀經濟法課程前,具備基礎的法律常識和法律素養,降低學習難度,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
(三)教學內容方面
(1)因材施教,區分教學內容。目前,我院會計系5個專業的教學學時是48學時,管理系和經濟系共6個專業的教學學時是32學時,體現的是不同專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是有區別的。這就要求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區分,做到因材施教,而區分的標準就是實現專業的職業勝任力。首先,教學內容應當包含各專業人才培養必備的基礎性內容,我們可以稱之為“公共版塊”,是所有專業學生必修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包括經濟法的發展歷史、調整對象、主體、宏觀調控基本理論、市場規制基本理論等)、公司企業法、破產法、合同法等內容。其次,根據不同專業開設不同的專業教學內容。比如,財務管理和會計的本???,以及投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中還應包括《證券法》《金融法》《票據法》《會計法》《審計法》《稅法》《經濟仲裁與訴訟》等內容。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經管類本??茖I的授課內容還應當包括《工業產權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經濟仲裁與訴訟》等內容。
(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法律的一個特性就是與時俱進,作為上層建筑是受經濟基礎影響的,我們國家現在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各類經濟關系紛繁復雜,國家經濟領域的立法也隨之變化。最近幾年我們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剛剛修訂,《公司法》也出了最新的司法解釋。在教師備課環節,必須要及時將最新修訂的知識點更新,并融合到整體法律制度中講授給學生,保持知識的時效性。
(四)教學方法手段方面
(1)拓展實踐教學手段。摒棄原始的單純依靠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經濟法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用法”的能力是課程的目標。為了實現該目標,在日常教學中,課程組嘗試了一系列實踐教學的新手段。
首先,利用學院的模擬法庭比賽的機會,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真實案例,并在課下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其次,授課中給學生播放與課程相關的影像資料,借助互聯網將最時效的經濟法案例,比如今年熱點問題是中美貿易戰,通過展示相關視頻,引導學生分析貿易戰產生的背景,中美兩國的應對策略,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等;再比如央視每年的“3·15晚會”,都會對消費領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作曝光,通過視頻的播放和講解,布置作業,鼓勵學生就其中存在的經濟問題,節選幾個角度作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開設公眾平臺,對所有選課學生開放。平臺設置重點難點、實戰練習、案例分析等板塊。重點難點板塊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前便可以對上課重點內容有所了解,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率;實戰練習板塊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方便學生課后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掌握,同時針對焦點問題,可以提供在線答疑,增強師生互動。案例分析板塊可以就當下發生的熱點經濟問題作法理分析,引導學生針對經濟現象自主的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途徑,提高“用法”能力。
(3)創新案例教學法。摒棄原來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的聽講的案例法。傳統的案例法,學生參與度不高,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師生間不能形成良性互動,無法實現案例教學的初衷。創新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搜集、選擇、組織案例環節要創新。案例來源可以從專業的電視節目獲取,比如《今日說法》、《天網》和《經濟與法》等。案例選取時要注重典型性、新穎性,即盡可能選擇司法實踐中的最新的、有代表性的、有深度和廣度的案例,建立專門的研習案例庫。在組織案例教學時,要注意教學設計,可以采取各種方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案情,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表達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石凱雁.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討 ——以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納稅,2018(02).
[2] 李明,裴玉文.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應用型教學方法研究[J].法制博覽,2018(04).
[3] 李凱蒙.非法學專業《經濟法》 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法制博覽,2018(11).
作者簡介:常超,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