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娟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劑量孕激素對月經失調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診治的69例月經失調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小劑量組、中劑量組與大劑量組,給予小劑量組100mg黃體酮,中劑量組200mg黃體酮,大劑量組400mg黃體酮,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小劑量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6.96%,中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1.30%,大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5.65%,但三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小劑量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4%低于中劑量組的26.09%與大劑量組的43.4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月經失調采用不同劑量孕激素效果均較為顯著,但使用小劑量孕激素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有較高的安全性,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不同劑量孕激素;月經失調;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2-03-089-01
月經失調是指女性患者出現月經周期紊亂、出血量異常、月經前及月經時出現腹痛,腰痛等癥狀的一種婦科常見病,月經失調也被稱為月經不調,導致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情緒異常、受到寒冷的刺激、飲食、酗酒、吸煙等。其主要原因為雌性激素紊亂,所以針對月經失調患者補充孕激素,可使患者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為分泌期,使得患者月經來潮。本文研究不同劑量的孕激素對月經失調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診治的69例月經失調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小劑量、中劑量與大劑量,三組,每組各23例。每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小劑量組2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55歲,平均年齡(37.12±4.01)歲;中劑量組2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54歲,平均年齡(38.64±5.31)歲;大劑量組23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56歲,平均年齡(37.36±6.10)歲;每組患者停經時間均>45天。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69例月經失調患者給予不同劑量藥物治療,小劑量組患者給予100mg黃體酮膠囊進行治療,每晚口服,1天1次。中劑量組給予200mg黃體酮膠囊進行治療,1天2次,1次100mg,早晚口服。大劑量組給予400mg黃體酮膠囊進行治療,1天2次,1次200mg,早晚口服。每組患者連續用藥十天,觀察服藥期間患者有無惡心、頭暈、腹痛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本次服用藥物選自(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90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停藥后患者月經恢復正常為顯效,停藥后月經恢復情況有所改善為有效,反之則為無效。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x100%。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腹痛、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x100%。
1.4 數據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設定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隨著劑量的增加,治療效果也是逐漸升高,小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86.96%,中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1.30%,大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5.65%,但三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隨著劑量的加大,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著加大,小劑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4%,中劑量組為26.09%,大劑量組為43.48%,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2。
3 討論
月經失調有被稱之為月經不調,很多女性患者由于長時間的精神壓抑、緊張或受到寒冷刺激、飲食不規律,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所引發的月經失調。其臨床表現有月經過多或時間過長等不規則的子宮出血情況以及閉經,絕經等情況發生,患者會伴隨著月經前或月經使腹部疼痛、腰部疼痛、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情況。目前臨床上治療月經失調的癥狀主要采取補充孕激素的方式,主要是為調節患者月經周期,恢復子宮內膜厚度,促進排卵。黃體酮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孕激素,在治療月經失調中十分常見,可有效調節患者月經,促進子宮內膜脫落,還可保護患者的子宮內膜。本文研究,小劑量組采用100mg孕激素治療,中劑量組采用200mg孕激素治療,大劑量組采用400mg孕激素治療,治療效果中,小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86.96%,中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1.30%,大劑量組治療有效率為95.65%,但三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劑量的加大,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著加大,小劑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4%,中劑量組為26.09%,大劑量組為43.48%,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 對月經失調患者采取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均有顯著療效,但小劑量孕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中劑量及大劑量低,說明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宗洲.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月經失調的效果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21):19-20.
[2] 劉細意.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月經失調(無排卵型)的效果分析[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21):171-172.
[3] 馬錦霞. 不同劑量孕激素應用在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8):39-39.
[4] 蔡容霞.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J]. 醫療裝備, 2017, 30(13):127-128.
[5] 王爽, 祝美洲, 黃莘. 不同劑量孕激素治療無排卵型月經失調的臨床效果[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7,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