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防意識始終是我國教育工作中極其重要的教育內容,本文將針對強化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緊迫性以及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大學生國防教育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國防意識 國防安全 民族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07-02
在嚴峻的國防安全因素困擾之下,積極的開展國防意識教育的意義重大。將憂患意識與國防意識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廣大學生樹立正確憂患意識,切實的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在不斷增強廣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同時,堅定學生為祖國、為國家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情,為國防建設提供堅韌力量。本文將針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與教育路徑構建進行詳細的分析。
1.強化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緊迫性
從古至今我國的周邊安全環境都并不容樂觀。我國身處亞歐大陸,由于我國領土面積較大,所以鄰邦眾多。與我國陸上接壤的國家有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7個,分別是日本、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由于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速度迅速,導致很多國家對我國都虎視眈眈,并且將我國視為戰略、經濟層次上的競爭對手[1]。我國處于此種形式之下,不僅周邊地區安全值得我國關注,而且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在世界上充當著“世界警察”的地位,我國迅速的崛起也導致了美國對我國安全威脅。此外,就我國內部來說,臺灣地區是牽制我國發展、我國和平統一的重要阻礙力量;西藏地區宗教利用分化的手段,在我國堅持搞臺獨、藏獨,這也導致了我國的內憂。自從二戰之后,日本改變了傳統帝國主義風貌,積極的發展了經濟,并帶動起來了新興行業與科技技術的創新。也正因如此,釣魚島問題也已經成為了我國海洋領土巨大的威脅。海洋資源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南海蘊含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和旅游文化資源,但是近幾年來,非法的海上捕撈、非法入侵、覬覦我國自然資源的現象屢見不鮮,導致了南海問題的升溫。
2.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
2.1大學生缺乏憂患意識、國防意識
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中所推崇的主旋律便是和平與發展。當前我國高校中的學生一般都是95后甚至00后。由于學生從未經受過戰爭以及戰亂的侵害,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長在社會主義的紅旗下,所以對戰爭的概念并不清晰。很多學生所知道的戰爭都是在電視或者電影中了解戰爭,認為戰爭離我們實際生活遠得很,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當前大學生憂患意識較差、國防意識較差的現象[2]。此外,學生們在初中、高中所接受的國防知識以及國防教育內容微乎其微,所了解的戰爭內容,也僅僅是通過歷史課程中掌握的。由于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論性的內容相對較強,所以學生們很難真正的了解戰爭的殘酷和對國家以及人民財產的損失。更有甚者,很多學生對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越南戰爭一無所知,對我國國家命運走向也迷迷糊糊,憂患意識、國防意識淡薄的現象極其嚴重。
2.2大學生愛國意識、民族意識薄弱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多樣化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隨著世界之間距離不斷拉近,很多外來思想與外來文化也映入了大學生們的世界。西方的個人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思想在學生們的世界中遍布蔓延,很多學生們沉迷好萊塢明星、沉迷國外游戲、沉迷世界品牌等,甚至對國外生活方式產生了癡迷和向往。當前我國社會中存在一種現象,便是學生們以“穿國外品牌”、“喜歡國外明星”、“出國留學”為傲,崇洋媚外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了學生們愛國意識喪失、民族意識薄弱。
2.3大學生的情感冷漠、優良品質淡化
當前大學身上最為明顯的缺點便是人性淡薄、我國傳統優良的道德品質逐漸淡化。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在計劃生育人口政策深入踐行的當下,當前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私自利的現象極其嚴重[3]。由于家庭的寵溺和生活的富裕,使得很多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極差,團結友愛意識淡薄,甚至出現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此外,很多大學生們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態度不端正,怕吃苦、怕付出,怕吃虧,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學生們身上體現淡薄。一些學生長期受到網絡不良思想的荼毒,拜金主義、自私自利之心、貪圖享樂主義泛濫,很難認識到未來的緊迫感,并未自身未來的規劃都滿不在乎,更難以承擔社會以及國家未來發展的責任。
3.大學生國防教育路徑
3.1培養學生正確的辯證思維
為了有效的轉變學生們貪圖享樂、拜金主義等思想,高校應該積極的將國防教育與辯證思維教育的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在增強廣大學生們憂患意識、國防知識的同時,通過辯證主義的形式,正確的看待社會中的思想[4]。積極的通過課內教學的手段,將我國的軍事情況、世界形式、國情向學生們進行闡述,積極的運用多媒體、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讓廣大學生們生動直觀的針對我國的實際軍事實力和當前我國軍事上面臨的困境向廣大學生們進行詳細的闡述。緊緊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自信”的意識,切實的避免盲目樂觀和消極沮喪,讓廣大學生們正確的看待我國軍事情況,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意識和居安思危的意識。
3.2構建國防教育“四位一體”模式
客觀來說,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當中,存在一定的紕漏和缺陷。為了努力強化國防教育工作的實際效率,高校必須要結合國內外優秀的教學理念,構建出完善的“四位一體”國防教育模式。
其一,改革創新國防教育手段??v觀我國當前高校國防教育教育工作,很多學校還依舊選擇大班教學的手段,這便造成了學生們聽課效率差的現象。教師應該積極的改革傳統大班教學的形式,將小班教學的手段融入到國防教育當中,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降低國防教育知識的難度。切實的激發廣大學生們參與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們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的將“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的內容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切實的調動起廣大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積極的在課堂中融入時事軍事信息、動態國防資料等,激發起廣大學生們對國防軍事的興趣。
其二,積極開展第二國防教育課堂。為了充實、深化第一教學客養,教師應該積極拓展第二課堂的手段,深化教學的內容,活化國防教育。定期邀請邊防軍官、軍事理論教師、軍事理論專家到學校來開展“國防動態與周邊形勢講座”等活動。通過實例的形式,將所學的國防教育知識融入到各個活動環節當中。定期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們參觀古今戰爭遺跡、名人故居,讓學生們通過走訪、實踐等形式,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愛國責任感、強化自身的國防教育知識。
其三,搭建多彩的“多媒體”平臺。在網絡、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當下,很多學科的教學陣地都轉移到了網絡平臺、多媒體平臺當中。國防教育應該緊緊的把握當前先進的教學手段,積極的運用新平臺、新手段,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國防教育內容。積極的利用校園廣播、校園報紙、校園新媒體等手段,大力宣傳國防教育知識。此外,還可以通過網絡的手段,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意識和國防意識。
其四,高效發揮學生社團的效用。學生社團是學生自發構建的興趣愛好集結組織,更是課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織形式。社團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能夠充分的調動廣大學生的行動力。為了切實的激發廣大學生們對國防教育知識的踐行興趣,教師必須要利用學生社團的形式,構建“軍事愛好者社團”、“航模協會”、“軍事分析社團”等,豐富國防教育的業余生活,在學校營造起良好的國防教育氛圍。切實的用身體力行來號召廣大學生們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學生們的終身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意識、國防安全意識、憂患意識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意識形態。高校國防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正確、透徹的看待大學生們當前國防意識現狀,及時的找到問題并解決。積極的構建出國防教育“四位一體”模式,并將辯證思維教育貫穿其中,切實的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學生們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敏.新時期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及培育途徑[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7).
[2]宋維才.軍民融合視角下高校國防教育模式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9).
[3]常芬,車純賢.依托高校宣傳陣地提升大學生國防教育實效性[J].時代教育,2016(11):127.
[4]陳怡華.新形勢下大學生國防意識的現狀及培育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2(23):27.
作者簡介:
肖本新(1965.6-),男,漢族,湖北紅安人,本科,湖北工業大學武裝部講師, 研究方向:國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