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玲
【摘要】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生活化要求教師依據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創設活動區的內容、環境,讓幼兒在這些區域里通過游戲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獲取完整經驗。依據完整經驗及生活化教育理念,對“生活化的幼兒園活動區游戲的實踐與研究”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初步提出了通過樹立生活化的課程理念,強化活動區游戲生活化的目標意識、關注活動區游戲內容生活化的來源三各方面初步探索有效開展生活化的幼兒活動區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 活動區游戲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18-02
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活動區游戲作為游戲的重要形式,因此活動區游戲的實施理念以及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然而,生活化作為活動區游戲重要的特征之一,活動區游戲要貫徹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把富有教育價值、貼近幼兒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到活動區中。活動區游戲的有效開展需要我們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和經歷,讓幼兒在參與、體驗、實踐的過程中學習與發展,構建完整經驗。
一、樹立活動區游戲生活化的理念
在實踐研究中,發現很多幼兒園教師對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理念認識不到位,對生活化的區游戲缺乏重視。由于還沒清楚的認識到生活化活動區游戲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沒有關注到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等原因導致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落實不到位。由此可見,只有首先幫助教師梳理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的理念和意識,才能有效提高生活化活動區游戲的效果。首先,進行理論學習,學習活動區游戲、生活化教育等相關理論知識。其次,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活動區游戲生活化的觀念和意識,明晰“什么樣的活動區游戲才是生活化的”、“如何創設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充分了解活動區游戲生活化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獨特價值。
二、強化活動區游戲生活化的目標意識
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的目標要立足于年齡特征,要依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目標要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因此,在制定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時要因時因地的觀察幼兒的情感表達、游戲行為等,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征,適時調整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目標。
(一)目標要具體可操作
在制定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目標時,在了解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將活動區游戲目標具體化和可操作化,可將活動區目標結合具體的內容,細化成幼兒的行為目標。例如,某大班探索性活動區——我和面粉做游戲中,教師依據大班幼兒的興趣驗制定的目標是:1.能知道并描述面粉變成面團的過程和條件;2.認識重量及液體計量單位,正確使用工具并做記錄;3.在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交流。該活動區的目標具體可操作,按照這樣的活動區目標來開展活動就會使活動目標更好落實。
(二)目標要依據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制定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目標時,結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首先要通過談話,觀察等方法,了解幼兒的已有經歷和體驗,即明晰幼兒“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充分了解幼兒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同時,結合幼兒在生活化活動區游戲中的行為和表現,發現幼兒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制定幼兒“踮起腳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活動區游戲目標。例如,在某園小班開展的“紅黃藍綠的世界”為主題的活動區游戲中,教師順著孩子的興趣,與孩子討論“去涂鴉你想畫什么?用什么畫?”,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制定的預設目標之一“喜歡涂涂畫畫并樂在其中”,隨著游戲活動的不斷推進,在追隨幼兒興趣和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教師將目標逐步調整為“嘗試生活中不同材質的工具并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畫印畫、涂鴉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不難發現,調整后的目標更加具體可操作,同時也更具挑戰性,符合小班幼兒在欣賞性活動區游戲中的最近發展區。
(三)目標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
在制定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目標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首先,教師可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張指南》、學前兒童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此基礎上目標在設計上凸顯層次性、聯系性和可遷移性,強調幼兒的可持續發展。以某混齡活動區游戲——百變拼搭為例: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置該區的目標。小班:喜歡利用牛奶箱等生活廢舊物進行拼搭,體驗游戲的快樂;初步學習搭高、圍合等搭建方法;能夠與同伴分享玩具材料,感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中班:喜歡建構游戲;富于創造精神,積極主動地利用材料進行各種拼搭;學習與同伴合作完成一個建構主題,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大班:能積極主動參與建構游戲;能夠對材料進行合理布局,并嘗試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建構;能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建構完成主題。目標能較好的體現幼兒的年齡特征,具有遞進性、層次性與聯系性。
三、關注活動區游戲內容生活化的來源
(一)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內容,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以幼兒的自由交往的活動為主,幼兒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關注和觀察周圍的事物、現象、同伴等。教師要有善于傾聽孩子的談話、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關注到幼兒的興趣點和新發現、新問題并生成活動區游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活動區游戲的內容。以某小班自然科學區的生成為例;春天來了,幼兒園的花兒開了,小草綠了,每天老師帶著孩子散步、自由活動時發現孩子們經常圍在大樹下,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根據孩子的興趣收集自然材料,設置自然科學區,引導幼兒感知其顏色、形狀等特征。由此可見,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發現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日常生活生成活動區游戲。
(二)在主題活動中拓展內容,構建幼兒知識結構體系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重要路徑,主要是依據幼兒的興趣、需要生成的活動。那么,作為教師,如何以主題活動為線索拓展活動區游戲的內容和結構,幫助在幼兒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呢?以某中班生日會為主題的活動區游戲為例:教師將生日會的主題活動拓展到活動區游戲中,以生日會為主線設置生日蛋糕區、生日禮物區、生日舞會等活動區,豐富幼兒關于生日由來的經驗,感恩母愛的偉大,幫助幼兒建構關于舉辦生日會的經驗,體驗過生日情感。引導幼兒通過討論、探究、操作,培養敢于探究、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樂于想象與創造等學習品質。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挖掘主題活動的課程價值、把握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此為主線拓展活動區游戲的內容,豐富幼兒的新經歷和新體驗,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在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中生成內容,強調幼兒的生活體驗
幼兒園在切實考慮本園的教育理念、條件等因素的基礎上,開展許多特色課程,不僅是豐富幼兒生活體驗的好平臺,還能夠更好的滿足、促進本園幼兒的全面發展。以某園城市展館為主題的特色課程為例:該園地處城市會展中心附近,該展館的許多建筑、展館活動都很有特色,因此該園以此為契機,在課程開始之前,并引導幼兒通過談話、照片、制定調查計劃等了解城市展館,豐富幼兒關于展館的經驗。幼兒在教師的支持下創設汽車展館區、民間工藝坊、美食坊等。教師不斷的通過各個展館區,滿足幼兒“充分體驗的需要”,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化的活動區游戲生活化要求教師依據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創設活動區的內容、環境,讓幼兒在這些區域里通過游戲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獲取完整經驗。教師通過樹立生活化的課程理念,強化活動區游戲生活化的目標意識、關注活動區游戲內容的生活化,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豐富幼兒生活體驗,使幼兒充分感受游戲的愉悅和自主,成為游戲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