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只關注或者只強調了教師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認為這樣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好的效果。誠然了解學生是很重要的,但我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同樣也認識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老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他們愿意向你敞開心扉,和你說真心話。并且我將這種了解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師生間的配合十分默契,從而高效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關鍵詞】教育 學生 了解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93-02
現代地理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知識的對流”,還要重視師生之間“情感的對流”,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構建友好的師生關系,通過情感的對流,以教師的魅力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激發學生參與地理學習過程的濃厚興趣[1]。贊科夫認為,“學習的動因有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學習的內部動因,即發自內心需要的求知欲”[2]。我國教育名著《學記》中有句話叫“親其師而信其道”,即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信任,可以讓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現談談我的感受。
一、分享快樂,了解你的生活
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大多數老師經常會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自己的學生,造成了學生有話不愿說也不敢說的局面,師生間在心靈間很難交流和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還應是學生慈愛的父母和知心的朋友,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不應當只局限于課堂上,僅是關于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還可以在生活中多與他們分享你的快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美好,做一個快樂的學生。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我們班的高數老師非常受我們歡迎,她是位女教師,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我認為她在課堂上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主要的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積極、朝氣蓬勃、又帶點可愛的、且極富愛心的人,當然這些都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展現的,周圍的人際關系很容易影響學生心理的發展,不同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心靈發展的影響更為明顯。我想我們是喜歡她的為人所以喜歡上她的課,課間她經常和我們談一些她周圍的一些快樂的事情,比如他們家的波斯貓經常發生的趣事,最后還帶了照片給我們看,她也經常和我們談她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我們真的很喜歡她。受她的影響,我投入工作后也特別注重和學生交流溝通,結婚的時候我買了很多糖分給他們;活動課上與他們一起分享我的結婚照;生孩子了帶了照片給他們看等等,和他們一起分享我的快樂?,F在帶了新疆班后感受尤為明顯,今年帶第二屆新疆班,我和孩子們建立了非常和諧的師生關系,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非常放松,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更能從心底真正地理解他們,關愛他們,心疼他們,記得曾今帶了一箱柿子給他們一人一個,孩子們興奮地樂開了花,我讓他們曬熟了變軟了再吃,有些孩子等不及嘗了一口說太酸澀了,他們經常給我的更多,不經意的桌上經常會有他們送來的幾顆糖,家鄉寄來的大棗,讓我也感受到了做一個老師的幸福,相信一個幸福的老師也會教出幸福的學生。
二、真心傾聽,了解你的想法
教師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重要體現之一。在實施教育過程中, 我們要擺脫居高臨下的姿態,不要僅從成年人或者教育者的角度,本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一味地說教、指正學生。而要善于傾聽,了解學生是什么想法和看法,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傾聽之余教師也要適時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了解自己老師的想法和看法。教師可以以一個大朋友、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交流,真心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學生愿意和老師說真心話,愿意讓老師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自覺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教學。
在教學的幾年里,很多學生總是樂意主動找我聊天,想了解我的看法,比如學生間的矛盾誤會,某次考試失利,家庭帶來的壓力,以及早戀暗戀情況,我都會給予耐心細致的教導以及我的看法,記得有一年帶高三,無意和學生聊天中得知我們班有兩位女生近一年不講話了,現在一個宿舍,得知情況,我分別找到他們做了耐心細致的談話,認真傾聽了事情的原委,并表達了我對此事的看法,“凡事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沒想到事后他們居然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還有次咱班的一個學生要找人打我班的另一個學生,剛好課間被我撞到,我認真傾聽了解原委后,在全班就此事明確地表達了我對此事的看法和處理,此事沒有再發生。此外遇到學生早戀的,一般我都會尊重他們的隱私,并明確我對此事的看法,“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隨著我處理事情的增多,學生基本都知道我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對我處理這些事情的做法都有所了解,所以一般也知道怎么去做。孩子們有心事都愿意和我說,因為他們相信我,在我面前他們沒有壓力和負擔。
三、尊重學生,了解你的為人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我們教育學生經常用到的詞,但真正做到者為數不多,經常有些老師讓學生做些衛生,拿個東西,搬個凳子,卻很少有人道謝,其實我對學生說的最多的話之一就是“謝謝”,就連課代表每天送作業我都不忘道個謝,學生也樂于為我做事,尤其我的課代表。陶行知先生曾經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滿足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此外我做班主任也好任課教師也罷,我都有個習慣,就是有事請假還是臨時有課,我都會先和學生打個招呼,并告知他們原因,一次調課我向學生解釋完原因,一同事問我這個還跟他們解釋干嘛,其實在我眼里,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
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因為學生給我的生日驚喜而哭泣,也會因為分班和學生一起痛哭,還會因一些搞笑的事哈哈大笑,呈現給學生的不再是嚴謹、不茍言笑,而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會哭會笑會玩,偶爾也會鬧的一個人,學生了解你了,懂你了,自然也就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
參考文獻:
[1]陳寶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以教師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師,2011
[2](蘇)贊可夫.杜殿坤譯.和教師的談話中文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作者簡介:
滕之燕(1981年10月-),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教育碩士,高中教師,現在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