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
摘 要:在這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新聞傳播途徑也發生著改變。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與影響。本文分析了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內容和特點,對傳統新聞傳播造成的沖擊及影響,并對自媒體與傳統新聞傳播的融合發展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新聞傳播 傳統新聞傳播 沖擊 影響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01
自媒體新聞傳播的產生與運用,打開了新聞傳播世界嶄新的大門,讓用戶通過互聯網隨時了解最新動態,方便了信息資源的獲取。與此同時也沖擊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傳統新聞傳播媒體必須認識到自媒體發展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并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一、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內容和特點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自媒體新聞傳播也成為新聞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自媒體是新興的、大眾化的一種媒體,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圖片、視頻、文字等清晰直觀的形式,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網絡平臺參與新聞的發布與傳播,發布個人觀點。此外,自媒體新聞傳播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點。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運用智能手機、電腦上網就可以閱讀新聞、觀看視頻,自媒體的傳播渠道更加地開放。用戶還能分享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與此同時使得自媒體新聞的傳播范圍進一步地擴大。在網絡平臺上,人們可以對社會新聞熱點資訊發表個人觀點,往往可以形成較大的社會輿論,對政府的決策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
1.自媒體對傳播內容的沖擊與影響
自媒體有更為顯著的開放性,自媒體新聞內容也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自媒體新聞內容可以在第一時間在現場獲得第一手的資料還原事件真實的過程,新聞事件新奇百態,自媒體新聞傳播者從主觀感覺出發對新聞的選題、采訪、編輯加工等環節都可以自主安排,充分表達個人和團隊的感想,語言更加接地氣,能引起讀者共鳴。自媒體新聞內容是碎片化的,圖文、視頻并茂,娛樂性較強,受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瀏覽獲取一定的信息,受眾可以有選擇的挑選出內容,形成個性化的新聞定制。但是與自媒體新聞傳播相比,傳播媒體存有更大的限制,新聞內容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層層把關,大多都是正面的內容,必須在滿足不含特定要素等要求后才能發表,而且新聞資訊是新聞工作者挑選后傳達給受眾,受眾被動地接受新聞內容。因此,自媒體新聞傳播被越來越多的受眾認可,對傳統的新聞傳播造成一定的沖擊,也驅動著傳統新聞傳播內容的改變與創新。
2.自媒體對傳播對象的影響
傳統新聞傳播以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等為載體,新聞傳播的受眾只可以是觀看電視、收聽廣播、閱讀書刊的人。而自媒體的發展拓寬了新聞傳播的渠道,由于運用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影響的范圍更加廣泛,并且使得新聞傳播者和傳播受眾的界限逐漸消失。受眾既是新聞內容的接受者,也是新聞內容的傳播者,新聞傳播者也充當了受眾的角色。用戶可以參與到對新聞資訊的評論中,提升了新聞內容的影響力和新聞的傳播速度;新聞傳播者由此也可以推測了解大眾對此新聞內容的看法,改進新聞傳播內容中的不足之處,展現真實的新聞信息,吸引更多的用戶,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3.自媒體對社會輿論的沖擊與影響
傳統的新聞媒體對新聞的傳播常常只會讓受眾了解關于社會主流的思想。傳統新聞媒體對于那些對社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事件,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有時會選擇不對其進行播報,這樣使得受眾只能了解到正面的消息,而對負面新聞一無所知,使得受眾缺乏閱讀觀看傳統新聞資訊的興趣。自媒體新聞的傳播打破了傳播者與受眾的界限,拉近了新聞發布機構或新聞傳播者和受眾的距離,受眾可以對不真實的新聞事件發表個人的批評意見和看法,對多元化的新聞內容進行評析,網絡評論的便捷與互通還讓新聞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擴大形成較大的輿論,還可以引發政府加強對新聞事件的監管力度,讓相關機構承擔各自的責任。相比傳統新聞傳播,自媒體新聞傳播的社會輿論更自由,新聞來源的渠道更廣泛,用戶可以接收到更多更豐富的新聞信息資源,充分給予了用戶平等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也促使傳統新聞傳播與自媒體新聞傳播相結合,更加注重傳播過程中的社會輿論反響,做輿論宣傳工作。
三、自媒體新聞傳播與傳統新聞傳播融合發展的策略
1.加強法制監管,清掃輿論環境
政府應當不斷完善新聞報道相關的法律法規,扶持傳統新聞傳播機構轉型發展并且加強法制監管力度,重視知識產權,加大對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的懲罰力度,保障新聞內容的積極健康,為新聞媒體的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加強對新聞行業的約束,加強對群眾的法制宣傳,并且針對群眾監督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讓公民不發布、不傳播虛假信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文明發言評論。
2.完善新聞機構內部的管理模式,加強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運用
雖然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也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遇。電臺、報社、電視臺等傳統新聞機構堅定文化建設的使命感,采用新方法和新技術,革新新聞傳播方式,創建多個與用戶溝通交流的平臺,讓新聞信息傳播得更加廣泛,多方面地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做出改變,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監督規范,發現問題及時對新聞工作者的行為批評指正,可以讓新聞傳播真實可靠、更有可讀性、權威性,引導人民群眾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風尚,將新聞傳播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培訓
新聞機構要加強對新聞工作者新聞倫理的教育,讓他們學習國家的政策方針,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自我規范,承擔工作責任,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在新聞報道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加強新聞工作者的知識技能培訓,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水平,讓新聞工作者可以將個人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新聞傳播工作中,提升新聞傳播的速度和效率,積極進行創新,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媒體環境,為新聞傳播工作的發展奠定基石。
結語
傳統新聞媒體必須與時俱進,與自媒體新聞傳播方式融合發展,傳播內容上可以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增添生動趣味性,采用先進的方法和技術,以創新作為發展的不竭動力,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璐.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J].鄂州大學學報,2016,23(03):59-60.
[2]趙衛祥.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J].新聞傳播,2017(01):115-116.
[3]鄭仕堅.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J].傳媒論壇,2018,1(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