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 要:時代的高速發展和進步,促進了對我國經濟法體制的改革,也是更好的適應經濟新常態。推行依法治國,則是更好的進行經濟法綜合立法。在該過程當中,會遇到多重阻礙,則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解決方式,使其能夠從不同的方面更好的實現經濟法的綜合立法。
關鍵詞:綜合立法 經濟基本法 軟法 經濟程序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01
經濟新常態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逐漸出現大量的問題,遇到多樣化的挑戰,這樣對經濟法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經濟法在我國法律體系當中屬于不可或缺的成分,需要使其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從而不斷得到創新和完善,實現經濟結構的充分優化和促進經濟得到有效的發展。
一、當前經濟法立法現象以及所處困境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使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從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慣性思維和做法中解放出來,深刻認識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傳統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不僅不利于資源有效配置,而且無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努力創造更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制度安排和各方面條件。
當前,雖然經濟法屬于我國的基本法律形式,但是實際上較為“分散化”。我國在經濟憲法條款進行相應的完善,從而促使了經濟法的各個部門法也趨向完善。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經濟法的框架得到了基本的確立。但是在實際的實踐當中,我國經濟法制度當中多項功能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實現,從而也無法有效的解決新時代下產生的經濟問題。久而久之,形成了“分散化”現象。
1.經濟法子部門法立法效果較為明顯,在綜合立法卻有所欠缺
我國在實行市場經濟法體制的時候,開始促使市場經濟立法得到較大的推進。直到今天,我國經濟法在多個領域實行了法律規范。但是,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領域,依舊缺乏較為完善的法律。比如,一直盛行的國債,但是我國卻沒有對該領域進行相關的法律完善。這樣也就表示了我國在立法上依舊有所欠缺,但是總體而言,依舊擁有較為明顯的立法效果。
2.經濟領域硬法規范與軟法規范并沒有產生較好的合力作用
當前多數教授認為一個好的法律,則需要能夠讓硬法和軟法得到共同的合力作用,從而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進行有效的服務。但是對于黨和國家而言,并沒有采用“軟法”的說法,不過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法,其實已經認可了軟法以及其體系的存在,并對其給予了一定的肯定,能夠有效的為國家提供一定的作用。軟法雖然屬于硬法的補充,可以并沒有一部擁有統率性的經濟法進行整合,較為分散性的經濟法也就導致了硬法和軟法無法產生較好的合力作用,從而無法更好的對經濟結構進行有效的優化,推動經濟得到增長。
3.經濟領域當中實體法與程序法無法得到平衡發展
當前,我國的部門法并非單純的由實體法或者程序法形成,而是由兩者相互交融組合而成。程序法能夠更好的保證實體法相關的權利得到有效的體現,實現公平公正,同樣可以提高國民對于法律的尊重和遵守。這樣的意識能夠更好的確保法律得到有效的實施和運行,充分發揮出其作用。但是,根據目前我國經濟法的情況而言,多數立法工作當中都偏向于實體法,常常忽視了程序法,這樣也就導致了兩者之間形成失衡的現象。若是經濟訴訟等方面在經濟立法當中缺乏完善,從而無法使相關的實體權利得到有效的落實,這樣也就導致了經濟立法當中出現了缺失。為了更好的保證經濟立法得到完善和改進,則需要對程序法進行有效的研究和補充,不斷促進經濟程序法的發展,從而促使經濟法得到穩定的發展和進步,推動市場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分析和研究我國經濟法綜合立法的必要性
1.經濟法綜合立法,則是經濟法體系化建設的必然
經濟法的體系化,則是根據相關的標準將當前行使的法律法規進行分門別類,從而將其由分散化的局勢轉變為統一的情形。而不再是過去較為混亂的樣子,逐漸轉變為成熟化、系統化的經濟法,并且內容完善、層次分明、協調統一。將部門法進行體系化,則與對部門法的認識之間息息相關。經濟法當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則是和民商法和行政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進行經濟法綜合立法的道路上,需要對其他相關的法律進行參照和學習。在我國民法擁有著最高的綜合立法程度,但是在出臺《民法通則》之后,卻沒有對《經濟法綱要》的立法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這樣的情形,也導致兩者之間形成較大的差距。當前我國對多個部門法進行或者已經完成了立法的體系化,因此也需要對經濟法進行及時的綜合立法,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當前經濟法體系化發展的需求。
2.經濟法綜合立法,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我國目前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這樣也就代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使其能夠與時俱進。那么經濟法綜合立法,則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經濟法屬于我國法律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則在新時代下出現經濟問題的時候,需要從而不同的方面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改善和解決當前所出現的經濟問題,從而對經濟結構進行有效的優化,促使經濟達到穩定上漲的目標。
三、我國經濟法綜合立法的實現路徑
1.經濟法分散化立法轉變為經濟法綜合立法——制定和完善經濟基本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經濟法的綜合立法,則需要為其建立健全完善的經濟法律體系。其中又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為通過完善的、多樣化的法典進行表示,比如著名的德國民法典;其次則是較多使用的“基本法和單行法”結合的方式進行表示。并且,其中對于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進行明確的規定,從而形成了單行法的主要內容和統領。比如,我國的民法。不過,我國經濟法則是缺少了法典化的相關條件。
因為,法典化需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在經過立法和司法實踐方面長年累月的積累。我國民法典、刑法典都有著長久的歷史過程,但是世界上第一部經濟單行法至今不過一百余年,在我國也才三十年左右。從而根據以上種種而言,我國雖然擁有較多的立法數量,但是立法質量不高,相關的立法經驗也有所缺乏。法典屬于法的體系化,因此需要擁有較高的普遍性、確定性和完整性,同時還需要有較高的立法技術給予相應的支持。結合以上內容,我國經濟法綜合立法受到了多個方面的制約。
2.從注重經濟領域硬法的制定轉為經濟領域的硬法與軟法共同發展
經濟法當中現存的軟法體系,屬于對我國新時代下解決經濟問題的主要制度,不僅沒有干擾到硬法的正當性,還為法制加上了正當的來源,促使法律得到完善。我國在經濟法制度上分為硬法和軟法,兩者較為單獨,沒有得到較好的結合。為了推進經濟法的綜合立法,則需要將軟法高效的融于經濟法當中,從而與硬法達到共同發展。在協調硬法和軟法之間的關系時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特殊要素進行選擇處理。比如,在具有強制性的經濟法律中,需要將硬法作為主導法律,軟法為輔。尤其是在如何維護互聯網安全、有效的防范金融風險等問題時。而對于具有自主性經濟法律關系當中,則需要加大對軟法的使用,將硬法作為軟法的支持和后盾。
結束語
結合上文所述,經濟法的綜合立法屬于新時代背景下法治法治現代化的必然道路,也是推動我國實現治理現代化的標志。據此,需要對經濟法進行綜合立法從而有效的完善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政績考核體系,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時需要有效的解決阻礙經濟法綜合立法不同方面的問題,從而多元化的實現經濟法綜合立法。
參考文獻
[1]薛建蘭.經濟法治建設的立法研究——再論《經濟法綱要》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山西省法學會、湖北省法學會、河南省法學會、安徽省法學會、江西省法學會、湖南省法學會.第八屆中部崛起法治論壇論文集[C].山西省法學會、湖北省法學會、河南省法學會、安徽省法學會、江西省法學會、湖南省法學會:,2015:8.
[2]王磊.第十六屆全國經濟法前沿理論研討會綜述[J].經濟法研究,2016,16(01):249-256.
[3]廖建凱.試論日德循環經濟法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江西理工大學.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經濟立法研究——2015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江西理工大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