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燁
摘 要: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識譜訓練,在音樂教學中運用七種不同的手勢與不同高低位置來表示不同的唱名,從而在視覺空間中表現音的高低關系,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準,增強了教學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識譜知識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從教授手勢進行單音音準訓練、音階訓練、音程訓練以及旋律訓練等方面提出了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識譜訓練的方式,以此提升音樂教學成效。
關鍵詞:柯爾文手勢 聽音 識譜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音樂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要提升聽音、試唱以及識譜訓練的成效,可以利用柯爾文手勢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音級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從而讓原本抽象的音高關系形象化、直觀化,從而為音樂教學成效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識譜訓練的作用
通過分析科爾文手勢的動作,主要就是從腰腹部的位置到頭頂位置的跨度,在其中安排八度音階。也就是說,那些晦澀難懂、不好琢磨的高音能夠變得可視化,屬于形象化的“圖譜”。不同的音按照不同的順序就構成了不同的旋律,也就要求學生掌握音階以及音階當中的每個音。[1]這樣可以教會學生用手位高低的變化來進行自主調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高的準確程度,也增強了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了教學難點,為學生識譜知識學習奠定基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
二、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識譜訓練的方式
1.教授手勢進行單音音準訓練
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以及識譜教學,不只是要求學生能夠對手勢有個正確的認識,還要能夠做出相應的手勢,這是為日后手勢教學互動打基礎。在具體教學中,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就把所有的手勢都要求學生掌握,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記不住這些手勢的位置。比如,在學習《阿凡提騎驢》這首歌的時候,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學習音符“7”手勢,學唱歌曲旋律,為唱準歌曲音準做好準備。在新疆維吾爾族歌曲旋律中,7是一個最具特色的音,學習音符“7”的手勢,打手勢唱音階,這樣的學習效果比較明顯。還可以讓那些有電子琴音樂基礎的學生幫助老師,當老師向學生介紹某個手勢的時候,學生可以用琴彈出這個音,讓學生在聽覺與視覺方面都能有所認識。要提升學生的掌握成效,還需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比如,老師給學生打手勢學生開始唱,也可以是學生做手勢老師唱。不管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要在做手勢的時候注重其旋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利用手勢進行音階訓練
當老師教給學生柯爾文手勢之后,還要把音階訓練提上日程。為了不讓學生覺得音樂教學是枯燥無味的,還要在進行音階練習的時候選擇個性化的方式,結合不同的課時類型、不同的音樂曲目,不同的班集體。比如,在學習《音階歌》的時候,用科爾文手勢來打手號。通過《五聲歌》激發學生對音階的進一步了解,運用柯爾文手勢表達各種音階的變化,通過體驗,形象地認識音階,認識音階的重要性。不同的學習程度等狀況選擇合理的音階練習模式。這里需要關注的一點就是,在進行曲目練習的時候,一旦學生能夠看準老師的手勢熟練唱出歌曲之后,教師便可以把其寫在班里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2]在練習中選擇多種方式,可以讓男生、女生分開唱,也可以讓老師跟學生交叉唱,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唱,大聲唱單數小節、默唱雙數小節等等,這些都是利用手勢進行音階訓練的重要方式,提升了學生對于樂譜的感悟力。
3.利用手勢進行音程訓練
通過教學研究發現,一部分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對音程訓練的力度不夠。事實上,和聲是非常美妙的存在,也是非常動聽的聲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聲是小組成員齊心合作形成的聲音,進行和聲訓練能夠讓學生得到很大的啟發。在和聲訓練的時候運用柯爾文手勢,能夠讓這一過程變得簡單、有趣、生動。打個比方,在讓學生訓練[1/3]這組音程的時候,可以結合不同的學生特點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左邊一個小組,右邊一個小組,當老師的左手做出1這個手勢的時候后,左邊的這組學生就跟著音樂唱“1”的音,當老師的右手做出“3”的手勢的時候,右邊的學生隨著琴聲唱出“3”的音,當老師的左手與右手同時做出手勢的時候,學生便一起用“1”跟“3”的高音一起發出長音。[3]此外,還要為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長音、短音以及跳音等,把具體的發生訓練跟音程訓練結合,為二聲部的歌曲教學服務。
4.利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旋律訓練
旋律訓練中采用柯爾文手勢是學生比較喜愛的內容。在音樂教學中,很多簡單的兒童歌曲都比較適合運用柯爾文手勢,因為很多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比較熟悉,也能記住歌詞,但是會唱歌譜的比較少。因此,當老師用優美的手勢來指引學生唱出熟悉旋律的歌譜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很興奮,還會覺得親切,激發了他們對歌譜學習的積極性,讓師生之間的感情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歌曲音域受到手勢的限制比較大,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選擇那些節奏相對比較簡單的歌曲,要求音域在一個八度以內。教師在運用柯爾文手勢的時候,速度不宜過快,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反應時間,之后再慢慢的加快速度,逐步把歌譜寫下,實現讓學生脫離手勢進行歌唱的目標。對于學習中音樂基礎相對比較好,手勢學習順利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熱情的鼓勵。
結論
綜上所述,形象化、直觀化的柯爾文手勢能夠把原本看不見、觸不到的高音變得有形化,增強了其可操作性,為學生的音樂知識訓練提供了更為方便的途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以及識譜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黃春琴.體態律動 聲勢并茂——運用柯爾文手勢培養小學低段學生音準感[J].西部素質教育,2018(10):76-79.
[2] 張小芳.運用柯爾文手勢對學生進行聽音、視唱、識譜訓練[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9):56-58.
[3] 劉敏敏.淺談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7(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