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麗
摘 要:為了規范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行為,農業部出臺了《關于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群眾對此辦法是否有所了解,認知、認同程度如何,該文通過對永勝縣“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基本現狀以及取得的成效進行分析,并正對當前公益事業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了現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公益事業 “一事一議” 籌資籌勞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2
農村稅費改革前,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所需資金主要靠向農民籌積,依靠“三提五統”解決,造成農民負擔過重,同時,由于農民的投入也有限,嚴重制約了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多予少取,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隨后,在2000-2002年開展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中,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經費改由通過“一事一議”向農民籌資籌勞解決。2008年2月,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農民自愿出資出勞為基礎,以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以充分發揮基層民主作用為動力,逐步建立籌補結合、多方投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解決了農民群眾最關注、最期盼的現實問題。通過議事程序的規范管理,議事過程堅持民主程序,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操作,做到群眾想辦的事由群眾來議,村組干部發揮了組織和引導作用,新建了一大批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直接受益的村內公益事業建設。
一、永勝縣“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基本現狀
從2012年起永勝縣實施了一大批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共69個,涉及全縣83個村小組6512戶,有26402人受益。項目總投資達到4402.01萬元。其中:中央和省級獎補資金1662萬元,市級配套資金1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440萬元,村民籌資104.3萬元,村民以工折資850.68萬元。人均籌資39.5元,以工折資以50元一工時計人均籌勞6.44個。
2013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44個,共涉及60個村小組,4360戶,有19100人受益。項目總投資2706.5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1483.7萬元(中央和省級989萬元,市級30萬元,縣級464.7萬元),村民籌資74.12萬元,村民以工折資603.2萬元。人均籌資38.81元,以工折資以50元一工時計人均籌勞6.32個。
2014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61個,共涉及68個村小組,5154戶,有23440人受益。項目總投資3397.24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1727.8萬元(中央和省級1260萬元,市級45萬元,縣級422.8萬元),村民籌資71.85萬元,村民投工投勞102387個折資614.33萬元。人均籌資30.65元,以工折資以60元一工時計人均籌勞4.37個。
2015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68個共涉及76個村小組,5287戶,有21344人受益。項目總投資3363.98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1838.44萬元(中央和省級1465萬元,縣級373.44萬元),村民籌資24.84萬元,村民投工投勞72641個折資435.85萬元。人均籌資11.64元,以工折資以60元一工時計人均籌勞3.4個。
2016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47個,共涉及50個村小組,1447戶,有6005人受益。項目總投資3927.3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3772.6萬元(中央和省級3443.1萬元,縣級329.5萬元),村民籌資42.97萬元,村民籌資5.88萬元,村民投工投勞18615個折資111.69萬元。人均籌資9.8元,以工折資以60元一工時計人均籌勞3.1個。
2017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中央、省級補助資金800萬元,縣級補助資金142.29萬元,政府合計投資942.29萬元,26個村組實施村道、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等項目。村民基本沒有籌資籌勞。
永勝縣近幾年實施的“一事一議”項目籌資籌勞金額數量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2013年人均籌資較2012年下降2%,人均籌勞下降2%;2014年人均籌資較2013年下降27%,人均籌勞下降31%;2015年人均籌資較2014年下降62%,人均籌勞下降22%;2016年人均籌資較2015年下降15%,人均籌勞下降8%。相反,財政投入呈現出逐年大幅增加的態勢。2012年永勝縣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中央、省、市、縣級補助資金占總投資48%,2013年占55%,2014年占51%,2015年占55%,2016年占87%,2017年基本占100%。村內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建設中,農民負擔是逐年下降的。
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取得成效
第一,重點解決了農村生產生活最急需,群眾愿望最迫切的村內基礎設施問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建設取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新建了一大批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直接受益的村內公益事業。
第二,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到群眾想辦的事由群眾來議,村組干部在其中發揮了組織和引導作用。通過推行“一事一議”制度,調動了農民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發揮了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村內興辦生產公益事業所需資金從預算到籌集、從使用到決算等環節,都充分體現了發揚民主,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務”的民主權利,使農民真正成為“當家人”,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第三,整合資金,加大政府投入,有力推動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建設中,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扶貧開發等支農資金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捆綁使用,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原則,捆綁各方資金,形成資金使用合力,加大對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支持力度,有力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第四,促進了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村級村務公開制度,村級檔案管理制度和村級公益資產管護制度,在實施財政獎補工作過程中,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會議記錄,籌資籌勞方案,驗收報告等。同時,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進一步規范了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程序、范圍和標準,有效地防止了加重農民負擔現象的產生。
第五,完善了公益事業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過去辦公益事業僅局限于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由群眾籌資,沒有村級積累收入,沒有社會贊助,通過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示范帶動作用,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帶動了社會投資,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入。形成了一事一議項目群眾籌資籌勞、村集體自籌、社會捐贈、部門幫扶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第六,激發了農民開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熱情。通過建立健全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機制,實行財政獎補實施過程和結果公開、公示,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村務管理,提高了村民民主參政意識,增強了廣大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辦,激發了農民建設農村公益事業的熱情。由于農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參與一事一議工作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呈現出“人人議建設、戶戶參建設、村村比建設”的喜人景象。
第七,規范了資金使用與管理。為確保??顚S煤晚椖繉嵤┑轿?,我縣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和先建后補相結合、鄉鎮財政報賬制管理,實行??顚S茫执褰ㄙ~、分項目核算的管理原則。在鄉鎮財政所的監督下,由負責實施項目的村分項目進行核算。財政獎補資金及村民籌集的資金,實行“村賬鄉管”,在鄉(鎮)財政所、農經站的監督下,由村級開支。待工程完工驗收決算后,鄉鎮財政所憑驗收資料、合同及項目實施的原始憑證等相關資料,按照財政報賬制的規定轉賬支付項目資金。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一,對獎補政策理解掌握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和群眾對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準,認識不足的情況。
第二,仍然存在“人難集、事難議、議難決”現象。一是開會難。村級區域調整后,村域面積擴大,人口增多,加之,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經商,留守的婦女、老人,兒童居多,人員難以集中。二是籌資難。在籌資過程中,極少數群眾不愿籌資,導致群眾應籌集資金難以全額到位。三是籌勞難。由于農村青壯年大部分時間外出務工,很難籌足所需工時,決議難以執行。
第三,超預算規劃建設。極少部分村組,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建設中,盲目攀比,好大喜功,擴大建設內容。
四、對策與建議
第一,加強政策宣傳,準確把握政策實質。凡是一事一議工作搞的好的村,得益于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村干部是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基本力量,要提高村干部執行政策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提高村民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第二,加強項目后期管護。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探索多種形式的管護辦法,落實后期養護資金和責任主體,明確管護方式和資金來源,避免出現重建設、輕養護的現象,以便更好的發揮工程設施的長期效益。
第三,加強項目建設監管,嚴禁超資建設,增加村級債務。
第四,安排適當的工作經費。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涉及面廣,范圍廣,從一事一議項目的審批、實施驗收和后期養護,流程長,工作量大,期間發生的費用數額也比較大,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以便更好的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開展。
總之,“一事一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點多面廣,任重道遠。在今后的工作中,務必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扎實工作,確保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不斷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向前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并真正地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