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偉霞 朱召軍
一、課前情境鋪設,喚醒歷史的記憶
1.播放視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歌》,圖文再現歷史,創建教學情境。
2.文學藝術作品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列寧在1918》,還原歷史現場。
【設計理念】
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文學藝術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文學是歷史的再現,藝術映射以往的現實。用圖文影音和耳熟能詳的格言及經典臺詞喚醒學生歷史的記憶。
二、課中合作探究,突破學科素養目標
1.導入新課:藝術映射歷史,歷史是以往的現實。今天我們沿著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人走過的路,還原蘇聯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
【設計理念】樹立家國情懷意識。
2.點明課題、展示并解讀課標:
時空定位—解讀每個時期政策實施的國內外形勢和目的。
史料實證—概述政策內容及斯大林體制建立過程。
歷史解釋—比較異同,闡釋政策特點。
家國情懷—探討蘇聯模式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設計理念】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科素養養成目標。
3.知識整合:
凱歌與悲壯的戰爭年代。
退卻中前行的恢復時期。
榮光亦殘酷的集權歲月。
【設計理念】時空定位、整體認知。
4.目標突破:
(1)凱歌與悲壯的戰爭年代
(幻燈片展示保爾的革命歷程一,并播放音頻)
學習目標1:這一時期保爾可能會宣傳什么政策?結合保爾的革命歷程和以下材料說出這一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有哪些?
(展示兩段文字材料,播放音頻)
(學生提煉材料信息,歸納概述,教師引導總結,幻燈片展示)
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后,面對內外交困,又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嚴峻形勢,為取得軍事斗爭的勝利并過渡到社會主義,1918年起,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學生概述,教師總結展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容)
(2)退卻中前行的恢復時期
(幻燈片展示保爾的革命歷程二并播放音頻)
學習目標2:保爾的剖析是針對什么政策?請觀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說出這一政策的具體內容。
(播放新經濟政策的視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95頁第三段概括得出并展示)
教師總結解讀:工業上,其實就是將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交由本國或外國資本家經營,部分恢復私有制;而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大企業,仍然收歸國有,實行公有制……從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中不難看出,這一政策的特點就是利用商品貨幣等市場因素調整生產,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展示材料)
問題探究一: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列寧闡述的“退一進二”的內涵指是什么?
(引導討論分析,總結并展示答案)
還原歷史現場:正如保爾所說的:“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對資產階級要懷有刻骨的仇恨,所以1921年以來實施的政策,我們便認為是反革命。其實這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斗爭的一種形式。”1922年云開霧散,喜悅之情洋溢在每一位蘇聯民眾的臉上。
(展示圖片及文字資料)
教師描述:
1922年春天,自由貿易后,隨處都可以“暢飲”了……當時甚至有人禁不住要高聲喊叫:蘇維埃政權,你干得多么出色!這種喜悅也感染了當時在蘇聯學習的瞿秋白,我們看他的記載。瞿秋白《餓鄉紀程》片段。
教師解讀:
瞿秋白把書名定為“餓鄉紀程”,實為反其意而用之,但在他看來,那只是物質上的餓,而且也必定是暫時的;而在精神上,在前途上,這個“餓鄉”則是“紅艷艷光明鮮麗的所在”。
(3)榮光亦殘酷的集權歲月
(展示保爾的革命歷程三并播放音頻):
學習目標3:保爾的文學作品中可能會描述哪種經濟模式?結合以下圖片資料,比較這種模式與新經濟政策有何不同。
(展示三十年代蘇聯的老照片并解說)
(海報里的蘇聯《嘿,加入集體農莊》)
(解讀漫畫里的歷史:《美國佬的反應》)
總結并引出問題探究:蘇聯通過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和五年計劃,最終在20世紀30年代確立了斯大林模式。什么是計劃?《大國崛起·風云新途》是這樣解讀的:
《大國崛起·風云新途》解說詞片段。
問題探究二:結合材料中關于計劃的描述和教材所學,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點。
(教師提供角度,學生概括得出并展示)
歷史解釋:也許純屬巧合,列寧以發源于西伯利亞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繼任者(斯大林)則以一種硬度很強的金屬——“鋼”作為自己的姓氏。正如這兩個姓名的文字意義一樣:列寧時代,國家的經濟政策具有相當的彈性;而斯大林則以強硬的手段,加快了國家工業化的步伐。接下來看一組數據。
(數據展示)
1913——1937年各國工業生產增長率。
(數據解讀工業化成果)
史料實證:蘇聯用不到2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過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過的道路,但也出現了很多積重難返的問題。
(圖文資料展示,學生概括指出斯大林體制存在的問題)
材料一:漫畫《片面的經濟》。
材料二:周榮坤《蘇聯基本數字手冊》。
(教師歸納展示)
片面發展重工業,農業、輕工業落后;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挫傷農民積極性;計劃指令,壓制地方、企業積極性。
5.感悟歷史,情感升華:
(幻燈片呈現圖文,音樂伴誦)
【設計理念】本環節為課堂主陣地,通過創作數字故事《保爾的革命歷程》,模擬歷史情境,還原歷史現場;整合教材內容,準確定位時空;運用圖文影音資料,培養學生獲取解讀信息、歷史解釋能力和史料實證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突破了傳統教學“師為主體”的教學結構,還課堂本應具有的活力,也有利于學生體驗成功、分享快樂。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