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奇志
【摘要】思維可視化技術是我國現科技手段與教育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手段,能夠切實的與學生們的喜好、學生們的發展成長趨勢進行緊密的結合,是在傳統知識教學工作中引申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本文將針對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意義以及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技術 小學 品德與社會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60-02
思維可視化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運用,主要是通過相應的軟件技術和多媒體圖示技術,所生成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思維可視化技術能夠切實的通過信息技術傳播、成像等技術,幫助教師們構建教模型、造就思維邏輯導圖。在學生們實際學習知識、認知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切實的鍛煉學生們的自我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理清知識的邏輯順序,使教學工作更加生動與直觀。在素質教育和創新性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和踐行的當下,切實的將可視化技術融入到教育工作當中,能夠切實的展現教育工作的先進性、助推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和進步。思維可視化技術通過實踐與運用的積累,還可以轉變傳統教學工作單一的狀態,增強教學效率。本文將針對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分析。
1.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1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是小學教育工作的基礎,更是培養小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正確道德觀念、正確生活態度的基礎階段,對學生們日后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結合小學生們生活進行編寫的內容,但是書本教材內容有限,很難使廣大學生們感同身受、感知教材中所滲透的思想價值內涵,使得教學工作的影響較為淺顯[1]。積極的將思維可視化技術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工作中,能夠通過構建完整的教學結構體系,使用可視化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切實的讓廣大學生們在學習中體會并感受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切實的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讓廣大學生們真真切切的融入到不同的教學情境中,并通過可視化的任務構建,使廣大學生們明確的按照任務的指引,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正確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真正的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
1.2有利于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相比傳統學科,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內容是更加受學生們歡迎的,由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內容都是與學生們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并且相對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能夠使小學生對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產生一定程度的好感。積極的將思維可視化技術融入到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工作中,能夠使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更加開放、靈活。能夠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手段,將更加生動、開放的內容積極的融入到教學當中,切實的激發起廣大學生們學習的情感與意志等多種內容,使廣大學生們學習起來更多輕松和愉悅。此外,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并沒有古板、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開展靈活的教學。將學生們的喜好和教學內容向融合,切實的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調動起學生們參與課堂活動、參與課堂探究的積極性,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1.3有利于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學生主體”地位。想要確保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就必須要確保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廣大學生們愿意主動的融入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中,并愿意在生活中踐行正確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切實的展現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將思維可視化技術融入到小學課堂當中和復習中,切實的通過可視化的內容,讓廣大小學生們在學習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同時,明確如何踐行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的相關知識[2]。真正的思想了將知識與實踐相統一,切實的促進了小學生們學習與踐行知識的動力,為學生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長久以來,小學品德與社會都不是小學學習的主要學科,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甚至教師對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忽視。長久以來,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方法都是傳統的“講授法”,這便導致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想要轉變是較為困難的。“講授式”教學手段的千篇一律性,很難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與參與學習的熱情,導致了課堂氛圍的乏味,甚至影響了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當前小學教學工作中很少有教師運用多媒體以及現代化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即使有也是語文、英語、數學等重要學科運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工作鮮有使用。甚至有的教師認為,使學生們理解、背誦小學品德與社會知識的內容便大功告成。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為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弊端,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很難滿足小學生客觀的成長需求。
2.2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層次淺顯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準則”,所有實踐都是檢驗事物的唯一本質。在教學過程中也不例外,教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知識,真正的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教學工作的最終歸屬[3]。但是當前很多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層次都相對較淺顯,很多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生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忽視了學生們對知識的落實情況,此種情況直接影響到了知識的內化,使得教學共工作停留于表面。長期以來對實踐工作錯誤的認知,便會造成學生們認為“只要會背小學品德與社會知識便萬事大吉”,很難有效的為廣大學生們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踐行的氛圍。品德與社會學知識落實不到位,使得學生容易遺忘我國優秀的思想道德觀念、很難真正的塑造出學生們健康、向上的品質,很難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3.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清晰教學目標
思維可視化技術最為主要的優勢便是能夠通過生動直觀的影音圖像的手段,清晰、直觀的展現思維邏輯和知識結構,讓混亂、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清晰。切實的讓教學知識從情感、教學過程、教學價值等各個維度上更加清晰與直觀。將教學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切實的促進廣大學生們的個性發展、實現教學工作的需求。在實際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會搜集眾多關于道德案例的故事和圖片與教學知識進行融合,多個知識點和圖片結合錯誤,便會造成偏差。尤其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會涉及到很多的社會知識,傳統教學手段往往與預期的教學效果出現很大差池。為了清晰教訓目標、保障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標準化,便可以積極的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將知識點和知識點中融入的故事、圖片、案例進行標準化的邏輯羅列,切實的幫助廣大教師們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方便。例如,在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我們的大地媽媽”時,本節課程的重點知識主要有兩點。其一,便是“讓學生們指導陽光、空氣和水的作用”;其二,便是“了解自己生活家園的環境狀況以及變化。”教師便可以積極的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這一技術,通過幻燈片制作的形式,在兩大教學重點的基礎上針對知識進行引申。通過生動形象圖片與視頻的形式,讓廣大學生們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了解陽光、空氣和水的作用,并利用視頻的形式,將我國當前環境逐漸惡劣的視頻向廣大學生們進行播放,真正的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們美麗地球母親當前環境遭遇的惡劣問題,呼喚起廣大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切實的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清晰教學教學目標,緊密的將一劃扣一環,確保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的多元化和標準化,切實的在確立教學目標之后,不斷的挖掘與探索、帶領學生們進入真善美的世界。
3.2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創新教學方式
在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時,必須要不斷的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活化教學課堂的氛圍,真正的讓廣大學生們在靈活與創新的學習氛圍之下,主動的融入到學習中,最大程度上展現學生們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區別,為了使廣大學生們深入的認識不同知識,就必須要將知識揉碎、掰開[4]。思維可視化技術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們的自主能力,使學生們在靈活的學習手段中,更加了靈活、自主的進行學習。想要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們的潛力,教師便可以積極的通過可視化技術,有效的在教學工作中作為輔助工具,引導學生們自主的針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例如,在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我們的地球村”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們開展小組合作,積極的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和電子白板的手段,引導小組成員們認通過電子白板的形式,畫出地球的剖面圖并且用不同顏色畫出地球的經線、緯線、赤道、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以及各個大洲的位置。切實的通過思維可視化的技術,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實踐、自主探究,開動學生們的思維,使學生們在合作的過程中,深入的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知識進行了解。此外,在課堂上積極的引導學生們開展互動和交流,還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們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和思考,增強學生們的思維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實踐等多種能力。
3.3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深化教學實踐
實踐是課堂知識的延伸,也是學生們能力的體現。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所融入的內容,都是當代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思想覺悟和基本社會實踐知識,為了切實的升華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們的各項能力、深入的感受生活、感知社會,就必須要強化學生們的知識實踐[5]。想要促進學生們正確三觀的養成,并不是教師就可以辦到的,還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緊密的互動與練習[6]。思維可視化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從中融入了多種多樣的科技技術手段,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連搭建起了方便的平臺。例如,在學習在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我為家人添歡樂”時,為了讓孩子們真正的學會感恩家人、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家人、為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們便可以通過網絡手段,搭建起教師和家長的網絡平臺,將每一章節的教學實踐內容,通過“Microsoft Office word”技術手段,將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實踐的內容向廣大家長進行發送,使家長積極的引導廣大學生去踐行教學知識,真正的將知識內容深化,使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呵護下,切實的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真正的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總而言之,思維可視化技術是先進的教學技術,積極的融入到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展現小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夠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過程中、增強教學工作效率。但是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也處于摸索階段。廣大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小學教學工作的不斷發展,呵護小學生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永東.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17(21):88.
[2]張惠芳.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117-120.
[3]戶偉娜.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6).
[4]林其虎.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9):220.
[5]胡德海.探究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 2015(3):150.
[6]陳娟芳.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思維可視化技術實踐研究[J].教育界,2015(2):134.